公共管理学

 我来答
迹部景吾5
2011-01-09 · TA获得超过67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3万
展开全部
公共管理学(Public Administration or Public Management) 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群体系。在西方,它源于20世纪初形成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和60-70年代流行的新公共行政学,后于70年代末期开始因受到公共政策和工商管理两个学科取向的强烈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如今它已经成为融合了公共政策、公共事务管理等多个学科方向的大学科门类。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深圳市校管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_
2024-02-23 广告
选择培训学校管理系统,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系统功能。培训学校管理系统实现了动态的网络化管理,提高了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办公效能。培训学校管理系统是针对培训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特点而设计的高效协同工作平台和优秀的综合管理系统。具体费用不是一定的,和...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深圳市校管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_提供
倾拉跳l
高粉答主

2020-02-06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答主
回答量:7万
采纳率:1%
帮助的人:4258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平淡如金
2011-01-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一、名词解释(20分)
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2.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又称非政府部门(NGO),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益部门,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3.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活动。作为一种采购方式,政府采购具有法定的程序和规范的方法,是世界各国目前最为重要的购买性支出管理手段。
4.企业型政府
所谓企业型政府,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简言之,凡是能够运用创新策略,有效运用资源,实现高绩效的政府即为企业型政府。企业型政府并不是要将政府变为企业,像企业那样运作须在市场导向的观念下,引进竞争机制,运用创新策略。

二.简答题(40分)
1.(1)公共管理基本上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它基本上是一种介于企业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third way)。公共管理在”什么” (what)与“为何”(why)层面上是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而在如何(How)层面上沿袭企业管理。
(2)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但并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公共管理并不否定公共部门的特性,主张在维持“公共”性格的基础上,运用私部门的管理手段或管理精神以解决公共问题,满足民众的需求。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行政强调的是政府行政或政府管理。而公共管理中的管理者,不一定完全是政府,私部门、非营利部门,非政府组织等都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治理,即由众多行动者组成的一个关系网络,和众多行动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公共管理强调价值的调和,不仅重视三E,即经济、效率、效能,同时也重视公平、正义和民主。公共管理在主张弹性、自主管理、授予权能的同时,强调责任的重要性,并认为只有发展客观有效的绩效测量标准,政府的责任才能落实。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公共管理的兴起与发展,可以说与20世纪70一80年代以来的政府改革与政府再造紧密相联。政府部门的改革 (reform)、变革(change)、再造(reinventing)、创新(innovation)一直是公共管理研究的主体。

2.现代国家的政府组织皆是高度正式化、严格的层级节制的科层组织。韦伯曾对这种组织的特征作了以下说明:
(1)在科层组织中,每一位成员都有固定和正式的职掌,依法行使职权。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3)人员的工作行为以及人员间的工作关系须遵循法规的规定,不得掺杂个人好恶情感。
(4)科层组织内的职位,按人员的专长做合理的分工,其工作范围和权责也以法律明文规定,在这种专业分工的原则下,职位的获得主要以技能为主。
(5)职业化倾向。
(6)人员的工作报酬也有明文规定,有固定的薪俸制度。
(7)着重效率。

3.(1)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
(2)缺乏资金、人才等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
(3)法律法规不健全。
(4)缺乏对第三部门权威、常规性的监督机制。
(5)公众对第三部门的认同度不高。

4.答:影响政策执行力与绩效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1)政策问题的性质。如问题的相依性、动态性、时空性及受政策影响的对象人口的特性。
(2)政策执行的资源。影响政策执行的资源因素主要包括:人员、信息、设备与权威。
(3)政策沟通。有效的沟通是政策执行的首要条件,在执行中,执行内容及命令传达的越清晰,就越能收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4)政策执行人员的意向。一般来说,执行人员对政策目标的认同感越高,执行时的意愿及配合就越好;反之,如果执行人员对政策目标缺乏共识,则很难期望政策执行顺利有效。
(5)政府组织结构。组织的标准作业程序和执行权责分散化程序也会影响政策的执行力。
(6)政策标的团体的顺服程度。标的人口的组织情况、所受的领导情况,以及先前所接受的政策宣传或引导的如何等,均会影响他们对政策执行采取顺服或不顺服的态度。
(7)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

三.论述题(40分)
1.答:目前公共管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认识这些挑战,有助于我们理解政府作为治理者的责任和使命。
(1)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安全与秩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对于当代政府治理而言,良好的宪政秩序是基本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宪政秩序意味着法治权威的确立、政府合法性的建立、政府治理体系的稳定、政府过程的有序等等;良好的宪政秩序对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国家竞争力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近些年的发展表明,当政府不能履行其基本职能,随之而来的危机便会加重。作为公共管理者,如何防止政府的崩溃,建立和发展宪政秩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良好的政府治理至为关键。
(2)在公共管理领域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使命在于要扮演执行与捍卫民主宪政的角色,这就是说它要致力于发展、弘扬民主治理过程的合法性,维护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公共利益、社会公正、正当程序等价值。
(3)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政府与市场作为控制社会的两大力量,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有效的政府和一个较为完备的市场机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机轮。在公共管理领域,要实现二者有机的配合和协调。
(4)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在过去的20年间,公共管理一直受到日益发展的复杂的全球化的环境的影响。这一国际秩序的特征使整个国际社会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网络。全球的、地域的、地方的相互依赖更加紧密,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行动常常会影响其邻国和其他国家,现代政府治理已经变成一个管理全球和地方相互依赖关系的过程,全球相互依赖的明朗化要求以相互联系的观点取代分离的观念。在全球化的时代,一个成功的公共管理者要发展战略思考的能力,需要催化领导力,即与其他治理领域的行动者沟通、合作、互动、结盟,达成一致的目标和战略的能力,需要多元文化的学习的能力。
(5)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发展观的最重要进步和突破,已经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认同,面对着人类日益增长的期望革命,如何平衡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需求,是当代政府治理所面临的挑战。
(6)应对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高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样对政府治理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鉴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首先,政府作为推动科技发展的角色更加重要,政府必须成为推动大规模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科技革命(特别是现代通讯和信息技术革命)也正在改变着政府自身的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工作行为,如何回应科技发展、利用科技创新政府也正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7)应对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是政府合法性的真正来源,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社会资本。一个良好的政府治理需要政府、公民、企业、社会之间的信任关系的存在,这种信任关系的重要基础在于政府及其官员将国家权力用于公民的目的而不是用于自己的目的。而腐败将侵蚀社会资本,最终损害政府的合法性。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限制政府权力,使政府能够控制其自身是一个永恒的挑战。
(8)重振政府的治理能力。如果政府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依据世界银行的观点,政府的能力是指政府以最小的社会价格采取集体行动的能力。重振政府的治理能力,取决于政治环境的改善,取决于重塑政府体制,取决于公民与社会的参与,取决于政府管理技术的方法的创新,取决于公共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
(9)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官僚组织体制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的要求。如何建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组织,并使之适应新环境的需要,的确是21世纪公共管理的挑战。未来的公共组织应该是弹性化的、整合的、透明的组织;为公民提供整体性服务的组织;跨功能的组织;与社会有广泛联系的组织。
(10)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当代政府所面临的复杂性、动态性及多元性的环境,使得政府的不可治理性增大。事实上政府部门已经无法成为惟一的政府治理者,它必须依靠与民众、企业、非营利部门共同治理与共同管理。
(11)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管理。在今天,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政府治理中,单极的因果性和线性思维会导致教条主义、偏执主义和理想主义,未来需要的是新的集体行为模型。管理的复杂性,需要改变传统的机械的管理思维方式,发展一种有机的、整体的、生态的管理方式。
(12) 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公共管理不仅关乎专业技术,也重视公共服务的道德追求。在当今的政府管理领域,人们既缺乏一致认同的道德准则,也缺乏对道德追求的关注,公共管理面临着道德秩序重建的挑战。

2.(1)提供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 政府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基本必需的制度、规则以及框架。它们包括:界定和产权保护、契约的执行、公司法、金融制度、专利保护、著作版权、法律和秩序的维持。
(2)组织各种各样公共产品的供给。公共产品的特性使得私人部门很少有诱因去生产,导致公共产品的不足,因此需要由政府来提供。典型的公共产品包括:国防、基础研究、道路与桥梁、导航设施、灾害控制、交通管制系统以及其他基础结构。但是,政府干预并不意味着全部由政府直接提供,对一些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政府可以组织私部门提供。
(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共有资源与公共产品一样没有排它性,但有竞争性,共有资源不可避免地导致共有的悲剧,即私人决策者过分使用共有资源,政府通常通过管制措施保护共有资源和环境,或者实行收费,以减轻过度使用问题。
(4).社会冲突的调整和解决。政府存在的一个基本理由在于解决或消弭社会中的各种冲突,以维持正义、秩序和稳定。在一个社会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冲突,其出现的原因也可能是多样的,政府的职责在于促使冲突的解决。
(5)保护并维持市场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市场机制的有效性来源于市场存在着有效的竞争,而垄断会使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导致垄断者生产的产量小于社会有效率的产量,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为此,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努力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或者对垄断者实施管制,前者如用制定反垄断法以增强竞争,后者包括价格管制等等。
(6)收入和财产分配的调节。市场交易不能进行有效的再分配,原因在于市场中不存在以公平为目标的分配机制。政府可以通过强制性征税进行大规模的再分配工作,并能够通过税制解决由于要素市场的不完备性与垄断定价产生的收入分配问题。政府实现再分配的直接手段有:税收转移、累进所得税、对高收入消费者购买的货物进行课税,当然,在选择这些政策时,必须考虑到由此产生的“经济预外损失”,即效率代价。
(7)宏观经济的稳定。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会自动出现,相反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变动,经济会为长期的持续失业与通货膨胀所苦,更为糟糕的是,失业与通货膨胀往往是并存的。政府的作用使在于通过公共政策的干预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稳定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工具,主要是预算政策和税收政策;货币工具,如法定淮备金、贴现率、市场开放政策、信用制度等等。

一.名词解释(20分)
1.弹性化组织
弹性化组织指的是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此去除中层管理者与扩大控制幅度以改善垂直的沟通,管理者的角色不再是指挥与控制,而是教导与树立榜样。其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弹性化结构是一简单、高度分化的结构,决策权与控制权充分下放;弹性化结构将促使组织成员跨越功能与事业单位的界限。
2.权变领导理论
主要是认为管理工作即为诊断与评估可能影响领导者领导行为与效果的各种因素,因此领导者在从事领导行为的选择与运用时,必须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考虑。最具代表性的权变领导理论主要有:艾凡雪维奇的情景因素说、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豪斯的途径目标理论。
3.公共服务的民营化
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是指由市场或私人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也就是讲,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Contracting Out)、业务分担(Load Shedding )、协作生产(Co-Production)或解除管制(Deregulation)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私人部门经营,但政府仍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4.电子化政府
所谓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二.简答(40分)
1.答:公共管理之发展,除了学科发展的因素之外,还具有重要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 具体分析,导致公共管理兴起的时代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而:
(1)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之不满。对政府的抨击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认为政府的规模太大,而且消耗了过多的稀有资源;二是政府的范围,政府自身陷入了过多的活动,而且许多活动的提供皆有替代方法可以运用;三是政府行事的方法,认为通过官僚体制提供服务必然导致平庸和无效率。
(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如何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节省政府的施政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各国执政者面临的核心课题。在此情况下,思考政府改革以缓解财政经济压力,追求国家竞争力必然成为一项重要策略。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随着工业化和科技发展,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动荡性和多元性环境,导致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传统的科层制政府由于效率低下等问题,引起了民众的不满,政府的存在充满了合法性危机。在此情况下,政府改革的呼声日盛,特别是让公共服务回归社会、市场的呼声而起,缩小政府职能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
(4)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

2.答:传统官僚组织虽然是一种理性的结构设计,但在预期的正面效果之外,也产生了许多负面作用。
(1)决策权威集中化造成管理的恶性循环
(2)专业分工原则的扭曲
(3)制式化对组织效能的可能影响
(4)遏制组织学习。这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的钝化、偏好经验学习 、造成组织学习的断层。
(5)科层价值与民主价值的冲突。政治科层化所造成的精英统治、权力集中,与民主多数统治的原则是相背离的。
(6)科层价值与人格成长的冲突。科层组织的理性行为、专业化分工、权力作用和严密控制的四种价值观,与成人追求主动、自主、创造、负责等人格成长的趋向背道而驰。
(7)防卫型的官僚人格。 层级节制、专业分工、照章行事、缺乏人情的科层体系,常常会造成官僚的防卫性格,这种性格反映在个人对于照顾、被爱、爱人、安全等需要的失望和焦虑。

3.答:公共政策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管制性政策。这种政策类型是指政府设定一致性的管制规划和规范,以指导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从事某种活动和处理不同利益的政策。例如,污染管制政策、交通管制政策、外汇管制政策、出入境管制政策等。
(2)自我管制的政策。这是指政府并未设定严格的、一致性的管制规划和规范,而仅仅设定原则性的游戏规则,内各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自行决定采取何种行动,而政府不加干预的政策类型。
(3)分配性政策。指政策将利益、服务和成本,义务分配给不同的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享受和承担的政策。
(4)再分配性政策。指政府将某一标的团体的利益或义务,转移给另一标的团体享受或承担的政策。

4.答: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指的是公共管理中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在公共管理领域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公共福利。公共组织不是为谋求自己的利益而工作的,它们的存在具有崇高的目的。公共组织的行为不能损害普遍的人类价值,而应促进这些价值。
(2)忠实地执行法律。公共管理者应该祟尚宪法;尊重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律;接受政府的限制;遵守行政的规定;追求正义和公正。公共管理者应该成为宪法和法律尊严的捍卫者.宪法和法律价值的体现者,法律的忠实执行者。
(3)承担公共责任。在公共管理领域公共管理者要为公共负责,有义务追求公共利益和实施法律而不管遇到何种困难。
(4)为社会树立典范。公共管理者是公众人物,其言行对社会起着示范的作用,要为公众树齐一个追求崇高理想,具有各种美德,具行人情和人性,节俭等特征的道德人格。
(5)追求专业的卓越。
(6)促进民主。在公共管理领域,民主的公共管理要求公共管理者要将自己视为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仆人;公共管理者要致力于维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而不是限制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公共管理音在制定政策和决策时要广泛地听取社会大众的声音;要鼓励、尊重公众参与,并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创造条件。

三.论述题(40分)
1.(1)公共政策失效。公共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公共决策本身的复杂性和困难,以及现有公共决策体制和方式的缺陷。①社会实际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追求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②现有的各种公共决策体制及方式(投票规则)因其各自的缺陷也难以达到最优化或理想的政策。③信息的不完全、公共决策议程的偏差、投票人的近视效应、沉淀成本、先例等对合理决策的制约。④政策执行上的障碍。
(2)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在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上存在过剩和成本增加现象,导致这种低效率的原因主要有:①公共产品的估价或评价上的困难。②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垄断了公共产品的供给,缺乏竞争机制。③政府机构及官员缺乏追求利润的动机。④监督机制的缺陷。
(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内部性又称内在效应,是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及社会福利的现象。换句话说,所谓内部性也就是公共部门自身的目标。内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的或组织的成本和利润很可能支配了公共决策的计划,它在政府机构中的具体表现为:①预算增长。由于政府机构缺乏利润作为评判的标准,政府至少将预算规模作为其主要的目标。②大机构规模,追求工作人员数量的扩张。③控制信息使之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权力。
(4)寻租及腐败。寻租是指在某种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个人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或者追求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在现代寻租理论中,一切利用行政权力大发横财的活动都可以称为寻租活动。寻租则是政府干预的结果,主要有三种类型: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在政府合同中的寻租。寻租行为的结果是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在:首先.为了获取租金,寻租者需要花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种活动对社会没有任何效率;如果寻租行为得以实现,相关生产者和消费者将由于政府干预而付出代价,这种代价之和比寻租者所得到的利润额还要高,此外,整个社会也同样为此行为付出“道德的成本”,甚至于政治的成本。
2.答:为了适应变化了的中国社会的需要,1980年代以后中国共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改革,即1982、1988、1992、1998、2003年的政府改革。这几轮政府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这种成效主要体现在:整个社会对政府改革取得了共识,认为不进行政府改革,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难以持续;政府机构扩张的总体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机构本身向着精简的方向发展;开始以重塑政府职能而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在理顺关系,特别是政企关系,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突破性进展;公务员和公职制度正在实现从特殊主义的偏狭制到普遍主义的功绩制的转换;政府治理从遵循人治到重视法治。上述变化或许仅仅是一个开端,但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是冷静地分析2003年以前的政府改革,我们同样发现,政府改革本身还存在着许多误区或缺陷。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