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一级,二级,三级这么区分
大米一级、二级、三级的分别,如下:
1、一级大米: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
由于一级大米基本除净了糙米的皮层和糊粉层,所以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很低。
因此,米的涨性大,出饭率高,食用品质好。
2、二级大米: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
加工精度低于一级大米,食用品质、出饭率和消化吸收率略低于一级大米。
3、三级大米: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
米中的灰分和粗纤维较高,出饭率和消化吸收率均低于一级大米和二级大米。
扩展资料:
国家制定国标一级优质米垩白粒率在10%以下,二级11-20%,三级21-30%,垩白粒率在30%以上为劣质米。
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质7%-8%,脂肪1.3%-1. 8%,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
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米谷蛋白。
其次是米胶蛋白和球蛋白,其蛋白质的生物价和氨基酸的构成比例都比小麦、大麦、小米、玉米等禾谷类作物高。
消化率66.8%-83.1%,也是谷类蛋白质中较高的一种。
大米,又称“稻米”。分为籼米、粳米、糯米三种。大米性平,味甘。具有补中养胃、益精强志、聪耳明目、和五脏、通血脉、止烦、止渴、止泻等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米
大米是不是等级越高越好?对于常吃大米的人们都知道,我国按照大米的精度,将大米划分了一到四级,这一国标的推出,使得人们在选购大米时,经常用等级来评判大米的好坏,那么是不是等级越高的大米越好呢?
一级米:基本上除净了糙米的皮层、糊粉层和胚,所以淀粉含量在几类大米中最高,粗纤维素、灰分含量则最低,维生素B1、B2和尼克酸以及钙、磷、铁等含量低于我国暂定的营养供给量标准,尤其是维生素B2和钙。不过特等米的胀性好、出饭卒高,食用口感好,消化吸收率也最高。
二级米:加工精度次于特等米,食用品质、出饭率和消化吸收率略低于特等米。但维生素、矿物质、脂肪、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特等米.标准一等米中维生素B2 和钙、铁含量仍偏小,尼克酸含量略低于营养标准。
三级米:为粮店日常供应的大米。这类大米尽管淀粉含量较特等米和标准一等米为低,出饭率和消化吸收率也较低,但粗纤维素、灰分含量高,维生素B和尼克酸含量能满足人体需要,唯有维生素B2和钙的含量达不到营养标准。
四级米:因保留了大量的皮层和糊粉层,俗称糙米,所以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最高,但因为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和灰分,其出饭率和食用品质都不及上述三个等级的大米,口感较差。所以标准三等米一般不加工。
大米等级的划分是按照加工精度来分,比如级大米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二级大米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三级大米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1/5的占80%以上;四级大米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1/3的占75%以上。准确地来说,这种等级的划分,单纯的是根据加工精度来进行划分,与营养程度毫无关系,要知道,大米的营养物质很多都是集中在大米外面的保护层和皮上的,如果说加工的越精细,那么这一层磨损的也就越厉害,这种大米即便外观很好,但是营养价值会很低。
所以说,等级越高,加工精度越高,那么营养价值也就越低,所以,等级越高的大米并不是越好。
除上述2项指标之外,根据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质、胶稠度、不完善粒以及异品种粒等指标将优质稻谷分为三个等级,加起来共有8个等级。
国家制定国标一级优质米垩白粒率在10%以下,二级11-20%,三级21-30%,垩白粒率在30%以上为劣质米。
最近可能要重修上述标准,优质大米的垩白粒率还要提高,如国标一级优质大米垩白粒率为5%以下。
由于一级大米基本除净了糙米的皮层和糊粉层,所以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很低。
因此,米的涨性大,出饭率高,食用品质好。
2、二级大米: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
加工精度低于一级大米,食用品质、出饭率和消化吸收率略低于一级大米。
3、三级大米: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