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着什么感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着什么感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着什么感情 展开
 我来答
hainiu00
2011-01-09 · 超过1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ROVER5467
2011-01-09 · TA获得超过36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7.3万
展开全部
这首词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失意、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作者当时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上阕之意);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中秋节,弟弟苏澈远在他乡。见词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兼怀天下、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苏轼毕竟不是一般人,虽然抑郁,虽然想念亲人,但仍能推己及人,超然物外,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句,使这首词成为中秋词的千古绝唱)。
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括号里边所说是为了帮助你深入体会,具体回答问题时可以不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61a2741
2019-08-13 · TA获得超过114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4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1万
展开全部
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苏轼一生,推崇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迈克·杰逊
2011-01-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3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3万
展开全部
思乡之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375799973
2011-01-09 · 超过2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9.1万
展开全部
一种感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3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