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互换与外汇互换的异同有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利率互换指交易双方同意在约定的期限内,按照一定名义本金额,相互支付两个不同... 1、客户与银行签订《代客外汇理财业务总协议》; 2、客户向银行提出需求,银行...
外汇互换交易是指交易双方相互交换不同币种但期限相同、金额相等的货币及利息的业务外汇互换交易主要包括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这些互换内容也是外汇交易有别于掉期交易的标志,因为后者是套期保值性质的外汇买卖交易,双面性的掉期交易中并为包括利率互换。
1.货币互换交易
货币互换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向对方提供一定金额某种国家货币的本金,并在互换交易期限内相互逐期支付利息,在期满日再将原货币交换给对方的一种交易方式。
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旗下的首家上市公司,是在化工品物流、橡胶、化工、石化、冶金、能源等领域从事物流、实业投资、贸易等经营项目的公司,客户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货币互换与远期交易的结合
货币互换与远期交易的结合形式,是指外汇现货和外7[远期同时发生的互换交易。这里需要理解的一个问题是:外汇的现货买入和远期售出,实际相同于本币的现货售出和远期买入。借入一定时期一定金额的外汇,那么在期满日就需要发生一次本币和外汇的互换交易。例如,一家美国公司借入1年期1000万英镑,在1年后该公司需要用美元兑换1000万英镑及1年期的利息金额,偿还给对方。在1年的借款期内,美元与英镑的汇率可能会发生变化,该美国公司可以采用外汇远期交易方式来规避其外汇风险,不过远期交易的金额需等于借入金额加利息金额的总和。因此,货币互换与远期交易的结合形式,一般的情况是某家公司或有关机构借入(或购买)一定期限一定金额的外国货币,并同时做该外国货币相同金额的一笔远期交易,以规避期满日时本币短期位置的外汇风险。
以近期互换市场的发展看,互换交易的运行有这样几个特点和发展趋势。
1.互换市场参加者的构成由直接用户(End-user)向金融中介(Intermediaries)转移。互换市场主要由两部分参加者构成。一部分是直接用户,另一部分是金融中介。两者运用互换市场的目的不同。直接用户运用互换市场的主要目的是:
获得低成本的筹资;
获得高收益的资产;
对利率、汇率风险进行保值;
进行短期资产负债管理;
进行投机。
直接用户包括银行、公司、金融和保险机构、国际组织代理机构和政府部门等。金融中介或银行间运用互换市场主要是为了获得手续费收入,或从交易机会中获利。它包括美国、日本、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一些银行和证券公司。对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来说,互换交易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脱离资产负债表的收入来源。从互换市场实际构成中可以看到,直接用户参与交易的金额要大于金融中介参加交易的金额。1988年底,利率互换总的未偿名义本金额10.102亿美元中,直接用户互换金额是6.689亿美元,国际互换商协会成员银行间的互换金额是3.413亿美元。进入90年代,随着公司收购兼并浪潮的减退,运用互换市场的杠杆性交易以及与兼并有关的互换交易不断减少,直接用户对互换的需求增长幅度减少。相比之下,金融中介对互换的运用增加较多。1990年底时,在总的利率互换未偿名义本金额中,直接用户和金融中介所占比重分别为61%和39%。到1991年上半年,银行间新安排互换额已达3.354亿美元,占新安排的总利率互换名义本金额的44%。
2.互换交易者对伙伴风险(Counterparty-risk)方面的考虑更加敏感。互换市场有双重特征。一方面,互换市场具有批发市场特征。交易双方遵循预先确定的规则,由屏幕进行交易,大约有1/3的利率互换和1/4的通货互换都进行着较为标准化的交易;另一方面,互换交易由场外交易方式进行,具有零售市场或随意性特征,每笔交易需要分别安排。这虽然对交易双方来说更具有灵活性,但往往因这种个别安排或直接用户的套头动机使互换市场有较大的不透明性,加之各国当局对这种场外交易的法律规范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场潜在的风险很高。1991年1月,英国上议院通过一项法令,规定政府当局,包括地方当局官员参与互换交易以及与之有关的交易是非法的。这项法令使许多参与互换交易的银行蒙受损失。
9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银行业陷入普通的危机,银行破产案以及信用等级下降情况甚多,这给互换交易参加者带来潜在的伙伴风险。市场对伙伴风险增大的反应是,新安排的利率互换期限普退缩短,较长期的互换要有那些具有更高信用级别的机构来安排。为减低互换交易中的信用风险和支付风险,国际互换商协会也在“利率和通货互换协议”修订本中,对会员在交易存在期内的信用风险加以控制。标准协议运用一系列条款,如陈述、约定事项、违约事项和终止事项、非法事件、信誉改变事件和银行资本改变等,规定交易双方有关信用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为减少交易对手支付方面的风险,标准协议在“总协议”中规定轧差支付的支付方式,即交易双方在交易支付日将所有同种货币的互换交易收入与支出相互轧抵,由支付金额较大的一方支付轧抵后的差额。“利率和通货互换协议”是互换交易中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法律文件,运用这一协议的市场参与者,通过上述风险管理条款能减低互换交易中财务及信用风险。但从市场总体看,由于场外交易工具本身都缺乏统一的协议会计制度和财务公开系统,即使交易者们更为关注对手的财务状况,谨慎行事,也难以有效地避免交易过程中由伙伴风险带来的损失。
3.在利率和通货互换的货币构成中,美元标值的和有美元一方参加的互换占总互换额的比重明显降低。1988年底,以美元计值的利率互换额为7282亿美元,占同年总利率互换末偿本金额的72%,其他通货计值的利率互换仅占总利率互换的28%。1989年,美元计值的利率互换额占总利率互换的66%,而包括日元、英镑和马克等在内的其他通货标值的利率互换额已占总利率互换额的34%。到1990年底,美元标值的利率互换只占总利率互换的55%,其他货币计值的利率互换额比重已达45%。这其中,以瑞士法郎、英镑和加拿大元标值的利率互换增长最快。
1991年底,美元标值和其他非美元通货标值的利率互换额占总未偿利率互换频的比重已分别达49%和51%,美元标值的利率互换占绝对优势的地位已发生了逆转,这其中,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和意大利里拉标值的利率互换增加员为明显。在通货互换的货币构成中也反映了同样的特点。有美元一方参加的通货互换虽然仍是通货互换的主要业务,但在非美元通货间安排的互换额增长较快。互换市场中美元作用的降低与市场结构变化有关。近年来,互换业务的直接用户逐步由美国市场向欧洲的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以及亚洲的非金融公司转移。新的直接用户多以非美元互换作交易。同时,非美元货币的较高利率水平以及币值较强的易变性,也促进了非美元互换业务的扩大。
外汇互换交易是指交易双方相互交换不同币种但期限相同、金额相等的货币及利息的业务外汇互换交易主要包括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这些互换内容也是外汇交易有别于掉期交易的标志,因为后者是套期保值性质的外汇买卖交易,双面性的掉期交易中并为包括利率互换。
1.货币互换交易
货币互换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向对方提供一定金额某种国家货币的本金,并在互换交易期限内相互逐期支付利息,在期满日再将原货币交换给对方的一种交易方式。
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旗下的首家上市公司,是在化工品物流、橡胶、化工、石化、冶金、能源等领域从事物流、实业投资、贸易等经营项目的公司,客户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货币互换与远期交易的结合
货币互换与远期交易的结合形式,是指外汇现货和外7[远期同时发生的互换交易。这里需要理解的一个问题是:外汇的现货买入和远期售出,实际相同于本币的现货售出和远期买入。借入一定时期一定金额的外汇,那么在期满日就需要发生一次本币和外汇的互换交易。例如,一家美国公司借入1年期1000万英镑,在1年后该公司需要用美元兑换1000万英镑及1年期的利息金额,偿还给对方。在1年的借款期内,美元与英镑的汇率可能会发生变化,该美国公司可以采用外汇远期交易方式来规避其外汇风险,不过远期交易的金额需等于借入金额加利息金额的总和。因此,货币互换与远期交易的结合形式,一般的情况是某家公司或有关机构借入(或购买)一定期限一定金额的外国货币,并同时做该外国货币相同金额的一笔远期交易,以规避期满日时本币短期位置的外汇风险。
以近期互换市场的发展看,互换交易的运行有这样几个特点和发展趋势。
1.互换市场参加者的构成由直接用户(End-user)向金融中介(Intermediaries)转移。互换市场主要由两部分参加者构成。一部分是直接用户,另一部分是金融中介。两者运用互换市场的目的不同。直接用户运用互换市场的主要目的是:
获得低成本的筹资;
获得高收益的资产;
对利率、汇率风险进行保值;
进行短期资产负债管理;
进行投机。
直接用户包括银行、公司、金融和保险机构、国际组织代理机构和政府部门等。金融中介或银行间运用互换市场主要是为了获得手续费收入,或从交易机会中获利。它包括美国、日本、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一些银行和证券公司。对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来说,互换交易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脱离资产负债表的收入来源。从互换市场实际构成中可以看到,直接用户参与交易的金额要大于金融中介参加交易的金额。1988年底,利率互换总的未偿名义本金额10.102亿美元中,直接用户互换金额是6.689亿美元,国际互换商协会成员银行间的互换金额是3.413亿美元。进入90年代,随着公司收购兼并浪潮的减退,运用互换市场的杠杆性交易以及与兼并有关的互换交易不断减少,直接用户对互换的需求增长幅度减少。相比之下,金融中介对互换的运用增加较多。1990年底时,在总的利率互换未偿名义本金额中,直接用户和金融中介所占比重分别为61%和39%。到1991年上半年,银行间新安排互换额已达3.354亿美元,占新安排的总利率互换名义本金额的44%。
2.互换交易者对伙伴风险(Counterparty-risk)方面的考虑更加敏感。互换市场有双重特征。一方面,互换市场具有批发市场特征。交易双方遵循预先确定的规则,由屏幕进行交易,大约有1/3的利率互换和1/4的通货互换都进行着较为标准化的交易;另一方面,互换交易由场外交易方式进行,具有零售市场或随意性特征,每笔交易需要分别安排。这虽然对交易双方来说更具有灵活性,但往往因这种个别安排或直接用户的套头动机使互换市场有较大的不透明性,加之各国当局对这种场外交易的法律规范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场潜在的风险很高。1991年1月,英国上议院通过一项法令,规定政府当局,包括地方当局官员参与互换交易以及与之有关的交易是非法的。这项法令使许多参与互换交易的银行蒙受损失。
9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银行业陷入普通的危机,银行破产案以及信用等级下降情况甚多,这给互换交易参加者带来潜在的伙伴风险。市场对伙伴风险增大的反应是,新安排的利率互换期限普退缩短,较长期的互换要有那些具有更高信用级别的机构来安排。为减低互换交易中的信用风险和支付风险,国际互换商协会也在“利率和通货互换协议”修订本中,对会员在交易存在期内的信用风险加以控制。标准协议运用一系列条款,如陈述、约定事项、违约事项和终止事项、非法事件、信誉改变事件和银行资本改变等,规定交易双方有关信用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为减少交易对手支付方面的风险,标准协议在“总协议”中规定轧差支付的支付方式,即交易双方在交易支付日将所有同种货币的互换交易收入与支出相互轧抵,由支付金额较大的一方支付轧抵后的差额。“利率和通货互换协议”是互换交易中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法律文件,运用这一协议的市场参与者,通过上述风险管理条款能减低互换交易中财务及信用风险。但从市场总体看,由于场外交易工具本身都缺乏统一的协议会计制度和财务公开系统,即使交易者们更为关注对手的财务状况,谨慎行事,也难以有效地避免交易过程中由伙伴风险带来的损失。
3.在利率和通货互换的货币构成中,美元标值的和有美元一方参加的互换占总互换额的比重明显降低。1988年底,以美元计值的利率互换额为7282亿美元,占同年总利率互换末偿本金额的72%,其他通货计值的利率互换仅占总利率互换的28%。1989年,美元计值的利率互换额占总利率互换的66%,而包括日元、英镑和马克等在内的其他通货标值的利率互换额已占总利率互换额的34%。到1990年底,美元标值的利率互换只占总利率互换的55%,其他货币计值的利率互换额比重已达45%。这其中,以瑞士法郎、英镑和加拿大元标值的利率互换增长最快。
1991年底,美元标值和其他非美元通货标值的利率互换额占总未偿利率互换频的比重已分别达49%和51%,美元标值的利率互换占绝对优势的地位已发生了逆转,这其中,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和意大利里拉标值的利率互换增加员为明显。在通货互换的货币构成中也反映了同样的特点。有美元一方参加的通货互换虽然仍是通货互换的主要业务,但在非美元通货间安排的互换额增长较快。互换市场中美元作用的降低与市场结构变化有关。近年来,互换业务的直接用户逐步由美国市场向欧洲的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以及亚洲的非金融公司转移。新的直接用户多以非美元互换作交易。同时,非美元货币的较高利率水平以及币值较强的易变性,也促进了非美元互换业务的扩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