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境内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岷江及其在市境内的支流等常年性自然河;都江堰灌溉渠等人工河;山溪等季节性自然河。岷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市境内岷江正流全长47公里,可分为两段:都江堰渠首以上属于岷江上游,流经境内的龙溪、麻溪、白沙等乡,全长17公里;岷江经渠首一分为二,外江为正流,今称金马河,经市境进入温江、崇州,全长30公里。都江堰的灌溉河,属人工开凿河道,通过内江引水入闸,呈扇形进入市区。市区仰天窝跨越四江之上,这四条江均系人工河,自北向南依次是: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这些人工河穿越市境,分别灌注入新都、郫县、温江,最后汇入金堂的沱江和成都的府河。
都江堰流经过江是岷江。
河流分布
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其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灌溉区域已达40余县。 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了一座李冰父子庙,称为二王庙。
地理环境
都江堰市介于东经103°25'42"~103°47',北纬30°44'54"~31°22'9"之间,东西宽34km,南北长68km,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幅员面积1208.43平方公里。境内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状分布,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高山区(海拔3500m以上)面积104.6km2,占全区的8.66%;中山区(海拔1000m~3500m)面积429.6km2,占全区面积的35.58%;低山丘陵区(海拔722m~1000m)面积258.9km2,占全区面积的21.44%,;平原区面积414.4km2,占全区面积的34.32%。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有侵蚀堆积地貌、构造侵蚀地貌、构造侵蚀溶蚀中山地貌等三大类。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市域内主要矿产有12种,其中探明的矿产有8种,分别是煤、水泥用石灰岩、水泥用砂岩、水泥用页岩、地热、铝土矿、水泥粘土、白云岩等,开发利用的矿种有水泥用石灰岩、水泥用砂岩、水泥用页岩,地热、煤矿等。矿产大多分布于“彭灌杂岩”古隆起边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前沿,北东-南西向展布,其中水泥石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泥岩主要分布于蒲阳镇、龙池镇、向峨乡、灌口一带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中,煤矿分布于向峨乡、紫坪铺上三迭统须家河组中段地层,地热主要分布于平原区侏罗系地层中。 野生动物资源有大熊猫、大鲵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5种;另有哺乳动物100多种,鸟类250余种。 野生植物资源有称之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珍稀濒危树种莲香树、银鹊、圆叶玉兰等,以及红豆杉等珍稀植物2500余种;还盛产杜仲、黄柏、厚朴、川芎等常用中药材。
参考资料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