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柳永《八声甘州》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州:词牌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面对着黄昏时分急骤的暮雨洒满江天,秋天又一次被洗得分外清凉。潇潇,雨声急骤;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凄凉的秋风逐渐刮得紧了,山河寂寞冷落,残阳照在楼上。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萧瑟。关河,山河,关山河流。残阳,夕阳。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朵凋零,绿叶枯萎。是处,到处。红,指花。翠,指叶。
苒苒物华休:景物逐渐凋残。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休,停止,凋零。
临:面对。
渺邈:遥远。
归思难收:回家的念头萦绕在心头,难以收回。思,心思。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感叹这些年的行踪,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久留他乡,因而饱受相思之苦呢?踪迹,行踪,走过的地方。淹留,久留他乡。
佳人:美人。
顒(y髇g)望:一作“凝望”,抬头凝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意思是说,想象爱人从妆楼上远望天际,辨认我的归舟,却认错了多少回。极写思情之深。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爱人怎么会知道,此时的我也依靠着栏杆如此愁思不解。争知,怎知。阑干,同“栏杆”。恁,如此,这样。凝愁,愁思凝结难解。
伫立江边,面对着洒满江天的潇潇暮雨,那暮雨仿佛又一次在洗涤着清冷的残秋。凄凉的秋风逐渐刮得紧了,山川河流也愈加萧条冷落,落日的余辉照耀在望江楼上。满目凄凉,到处都是残花败叶,美好的景色都已渐渐消失了,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有楼下的江水,在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实在不忍心登上高处,眺望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念头萦绕在心头,难以收回。感叹这些年来的行踪,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久留他乡,饱受相思之苦呢?想起心爱的人,此时可能正在楼上抬头凝望,不知道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了吧。可她怎么会知道,此时的我也正在依靠着栏杆眺望着家乡,也是一样在深深地忧愁!
柳永(985-1053),字耆清,初名三变,后改为永,字景庄。宋初崇安(今福建省崇安县)人。柳永致力于慢词的创作,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他不顾士大夫们的轻视和排斥,使用生动的俚俗语言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他的词句出于自然,备受大众的喜爱,因而有“凡有净水饮处即能歌永词”的声誉。又词集《乐章集》。
本词写的是怀乡思人的凄苦心情。诗人在暮雨萧萧、“霜风凄紧”的秋日“登高临远”,面对着“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万物萧疏,大江东流,难免勾起怀乡思人的悲秋情怀,然而又能对谁诉说呢?
上阙:集中笔墨写景,渗透的是悲秋情怀。秋雨,秋风,秋阳,秋华,秋水,诗人将这些景物一一铺陈,在悲秋的同时,渲染了气氛,为下阙写“愁”做了很好的铺垫。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秋”,本是一个季节,一种时令,并非实物,是无法“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冷是由暮雨洗出来的,一个“洗”字,将“秋”化虚为实,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天的清朗之状如在眼前,仿佛能够看得见,可以摸得着了。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巧妙地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秋天的凄清、寒冷、萧瑟、肃杀,句首一“渐”字,表明凄清、寒冷、萧瑟、肃杀的程度在日渐加深。面对如此凄凉惨景,客旅之人怎能不想起家乡和亲人。在词的结构设置上,这三句词又承担了总领下文的妙用,使下文的若干句子顺理成章,一气铺陈而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诗人在继续铺叙秋景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既反衬了“清秋”的凄清悲凉、萧疏颓败,又化江水无情为有情,蕴含了诗人怀乡思人的悲悯情怀。
下阙:重笔抒情,写怀乡思人之情愁。作品由怀念的人的联想,写到未出场的被怀念的人,使感情在交流中获得层次和深度。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想要“登高临远”眺望遥远的家乡,又“不忍”,原因是思乡过切,归乡不能,矛盾心理可见一斑。“归思难收”,极言乡愁之凄切。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回顾反思。回首前尘,多少年来四处奔波,行踪不定,实无可在他乡久留的理由,该回归故乡了。佳人也好,自己也罢,都在苦苦地思念和盼望。“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望眼欲穿的情景,深刻地表达了相思的凄凄切切。
诗人善于捕捉冷落的秋景来点染离情别意。词作情景交融,陈展铺叙,体现了柳永词的风格特点。这种情景交织展开铺叙的写法是长调慢词新发展的一种写法,柳永词在这方面有重要创造,这首词也是这方面的一首代表作。
这首词在结构构思上颇具独到之处,词中起领起作用的“对”“渐”“望”“叹”“想”等几个单音节词,语气短促,起句有力。如“对……渐……”两个短促的单音节的起句和“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秋之景象,就使读者可以想象作品在缠绵哀婉之中特有的那种萧飒高远的秋声秋色。“是处”、“惟有”等词语又在转折处巧妙地起着衔接的作用,进而使词作极尽铺陈又语言顺畅。
作品还具有意境舒展高远,写景层次清晰,抒情淋漓浓郁,语言通俗形象凝练,气韵浑厚清劲精妙等特点,堪称叙写离愁别绪这一传统主题诗词之上品。
【】
晁补之云: 世言耆卿曲俗,非也。如霜风凄紧云云,真不减唐人语。
梁启超云:飞卿词照花前後镜,花面交相映,此词境颇相似之。
蘇轼云:人皆言柳耆卿词俗,然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佳处,不过如此。(侯鲭录)(案:能改齐漫录以此为晁补之语。)
--
卢元骏,《词选注》,正中书局,民七十年九月台七版,页92-93
--
《宋词精选会注评笺》,明伦出版社,页85
【】
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3-柳永、周邦彦》,大安出版社,民77,页32-38
「这是柳永写秋士易感写得最好的一首词。首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的词除了写「悲秋」之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常常写雨,如「雨馀爽气(凤归云),「雨收云断」(玉蝴蝶),「雌霓挂雨」(竹马子),「远峰收残雨」(安公子)。这也可能是写实,即当时真的下雨了。但是他为什麼偏在下雨的时候写词呢?这是因为,下雨是一种大自然变化的现象,而大自然变化的现象,容易引起人们内心的一种感动。锺嵘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陆机也曾说过:「悲落叶於劲秋,喜柔条於芳春。」花开花落,会引起人的感慨;下雨,亦同样会引起人的感慨。李义山诗「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有愁。」(楚吟),是说面对楚天长一阵短一阵的暮雨,本来没愁,也被引得有愁了。人们称赞柳永不减唐人高处,都举这首八声甘州词的前半首为例。唐人的兴象超远,把大自然的景物形象与内心感发的情意结合在一起。柳永在这裏也做到了这一点,特别写出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悲慨──秋士易感的悲哀。温飞卿冯正中及大晏、欧阳等人,也有士人的感慨,但往往并不正面写出,表面上都是写春女善怀,写她们不得赏爱之人的寂寞感。「照花前後镜,花面交相映」,「若有知音见赏,不辞遍唱阳春」,都是女子的口吻。柳永直接写出了士人的悲慨,这也是词在内容上的一种开拓。这种秋士易感的生命无常志意落空的悲慨,因为下雨这种大自然的变化而更加深了。大自然的变化之所以易於引起诗人内心的感动,这是出於一种生命的共鸣。
这首词开端的「对」字用得很好,柳永写羁旅行役的词,层次分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善用领字。这个「对」字就是领字,引起下面叙述景色的一大排句子,引起很多的景物和情事。「潇潇」,把雨声写出来了。「暮雨」,黄昏的雨。欣赏景物,在黄昏光影明暗的对比中感受更加鲜明。雨能引人的感发,可是黄昏的雨引起人的感触更深,因为黄昏的景色变化得更快。在黄昏,太阳的脚步是特别快的,使人深感到短暂的一天将近结束。「洒江天」,暮雨洒在江天中,写景十分广远,从水面到天空,大自然的景色变化充满天地之中。
「一番洗清秋」,一番,一次。每一场秋雨之後,就更增加一分凄凉的感觉。树叶一天比一天少,落叶一天比一天多,一片凋零冷落。「洗」,冲洗。「洗清秋」,一是说经过秋雨的冲洗之後,山峰、树木都冲洗得更乾净了。一是说一场风雨过後,树木更加零落萧疏,树叶少了,江天也显得更寥阔了。如同晏殊的「昨夜西雨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写大自然的繁花绿叶经过冲刷之後的变化,把大自然的季节变化、时光消逝写了出来。
下面「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接著写雨後的景色。「渐」字是一个领字,可见柳永写景之有层次。「渐」是逐渐的一个过程,这更增加了一段时间感。有了时间季节过渡的感觉,使人觉得秋天更加迟暮。「霜风凄紧」有的本子作「凄惨」,我认为「紧」比「惨」字好。因为柳永在这裏是把悲慨结合在景象之中,并没正面写感情。不同李易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全是正面写感情。柳永是把深剧的感情,融在所写的景物裏。「惨」字是写感情的字词,而且太重,用在这裏情调不调合。「紧」是写风,指强劲的风,与前面的「潇潇暮雨」相呼应,写秋天的雨雨风风的交相侵袭。「霜风」,凄冷的风。「关河冷落」,关,关塞;河,江河。陆地的关塞,水面的江河,都冷落了。整个大自然突然冷落下来了。「残照当楼」,只有一轮残日的馀晖,映照著作者所在的高楼。柳永在这裏没有正面写悲慨,但他写出了大自然,写出了秋天生命的消逝,山河的冷落,夕阳满目,每一个景色都包含著深沉的悲慨。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是处,到处,无论什麼地方。到处的红花绿叶都凋了,没有一个地方存留。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州:词牌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面对着黄昏时分急骤的暮雨洒满江天,秋天又一次被洗得分外清凉。潇潇,雨声急骤;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凄凉的秋风逐渐刮得紧了,山河寂寞冷落,残阳照在楼上。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萧瑟。关河,山河,关山河流。残阳,夕阳。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朵凋零,绿叶枯萎。是处,到处。红,指花。翠,指叶。
苒苒物华休:景物逐渐凋残。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休,停止,凋零。
临:面对。
渺邈:遥远。
归思难收:回家的念头萦绕在心头,难以收回。思,心思。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感叹这些年的行踪,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久留他乡,因而饱受相思之苦呢?踪迹,行踪,走过的地方。淹留,久留他乡。
佳人:美人。
顒(y髇g)望:一作“凝望”,抬头凝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意思是说,想象爱人从妆楼上远望天际,辨认我的归舟,却认错了多少回。极写思情之深。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爱人怎么会知道,此时的我也依靠着栏杆如此愁思不解。争知,怎知。阑干,同“栏杆”。恁,如此,这样。凝愁,愁思凝结难解。
伫立江边,面对着洒满江天的潇潇暮雨,那暮雨仿佛又一次在洗涤着清冷的残秋。凄凉的秋风逐渐刮得紧了,山川河流也愈加萧条冷落,落日的余辉照耀在望江楼上。满目凄凉,到处都是残花败叶,美好的景色都已渐渐消失了,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有楼下的江水,在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实在不忍心登上高处,眺望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念头萦绕在心头,难以收回。感叹这些年来的行踪,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久留他乡,饱受相思之苦呢?想起心爱的人,此时可能正在楼上抬头凝望,不知道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了吧。可她怎么会知道,此时的我也正在依靠着栏杆眺望着家乡,也是一样在深深地忧愁!
柳永(985-1053),字耆清,初名三变,后改为永,字景庄。宋初崇安(今福建省崇安县)人。柳永致力于慢词的创作,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他不顾士大夫们的轻视和排斥,使用生动的俚俗语言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他的词句出于自然,备受大众的喜爱,因而有“凡有净水饮处即能歌永词”的声誉。又词集《乐章集》。
本词写的是怀乡思人的凄苦心情。诗人在暮雨萧萧、“霜风凄紧”的秋日“登高临远”,面对着“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万物萧疏,大江东流,难免勾起怀乡思人的悲秋情怀,然而又能对谁诉说呢?
上阙:集中笔墨写景,渗透的是悲秋情怀。秋雨,秋风,秋阳,秋华,秋水,诗人将这些景物一一铺陈,在悲秋的同时,渲染了气氛,为下阙写“愁”做了很好的铺垫。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秋”,本是一个季节,一种时令,并非实物,是无法“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冷是由暮雨洗出来的,一个“洗”字,将“秋”化虚为实,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天的清朗之状如在眼前,仿佛能够看得见,可以摸得着了。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巧妙地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秋天的凄清、寒冷、萧瑟、肃杀,句首一“渐”字,表明凄清、寒冷、萧瑟、肃杀的程度在日渐加深。面对如此凄凉惨景,客旅之人怎能不想起家乡和亲人。在词的结构设置上,这三句词又承担了总领下文的妙用,使下文的若干句子顺理成章,一气铺陈而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诗人在继续铺叙秋景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既反衬了“清秋”的凄清悲凉、萧疏颓败,又化江水无情为有情,蕴含了诗人怀乡思人的悲悯情怀。
下阙:重笔抒情,写怀乡思人之情愁。作品由怀念的人的联想,写到未出场的被怀念的人,使感情在交流中获得层次和深度。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想要“登高临远”眺望遥远的家乡,又“不忍”,原因是思乡过切,归乡不能,矛盾心理可见一斑。“归思难收”,极言乡愁之凄切。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回顾反思。回首前尘,多少年来四处奔波,行踪不定,实无可在他乡久留的理由,该回归故乡了。佳人也好,自己也罢,都在苦苦地思念和盼望。“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望眼欲穿的情景,深刻地表达了相思的凄凄切切。
诗人善于捕捉冷落的秋景来点染离情别意。词作情景交融,陈展铺叙,体现了柳永词的风格特点。这种情景交织展开铺叙的写法是长调慢词新发展的一种写法,柳永词在这方面有重要创造,这首词也是这方面的一首代表作。
这首词在结构构思上颇具独到之处,词中起领起作用的“对”“渐”“望”“叹”“想”等几个单音节词,语气短促,起句有力。如“对……渐……”两个短促的单音节的起句和“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秋之景象,就使读者可以想象作品在缠绵哀婉之中特有的那种萧飒高远的秋声秋色。“是处”、“惟有”等词语又在转折处巧妙地起着衔接的作用,进而使词作极尽铺陈又语言顺畅。
作品还具有意境舒展高远,写景层次清晰,抒情淋漓浓郁,语言通俗形象凝练,气韵浑厚清劲精妙等特点,堪称叙写离愁别绪这一传统主题诗词之上品。
【】
晁补之云: 世言耆卿曲俗,非也。如霜风凄紧云云,真不减唐人语。
梁启超云:飞卿词照花前後镜,花面交相映,此词境颇相似之。
蘇轼云:人皆言柳耆卿词俗,然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佳处,不过如此。(侯鲭录)(案:能改齐漫录以此为晁补之语。)
--
卢元骏,《词选注》,正中书局,民七十年九月台七版,页92-93
--
《宋词精选会注评笺》,明伦出版社,页85
【】
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3-柳永、周邦彦》,大安出版社,民77,页32-38
「这是柳永写秋士易感写得最好的一首词。首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的词除了写「悲秋」之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常常写雨,如「雨馀爽气(凤归云),「雨收云断」(玉蝴蝶),「雌霓挂雨」(竹马子),「远峰收残雨」(安公子)。这也可能是写实,即当时真的下雨了。但是他为什麼偏在下雨的时候写词呢?这是因为,下雨是一种大自然变化的现象,而大自然变化的现象,容易引起人们内心的一种感动。锺嵘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陆机也曾说过:「悲落叶於劲秋,喜柔条於芳春。」花开花落,会引起人的感慨;下雨,亦同样会引起人的感慨。李义山诗「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有愁。」(楚吟),是说面对楚天长一阵短一阵的暮雨,本来没愁,也被引得有愁了。人们称赞柳永不减唐人高处,都举这首八声甘州词的前半首为例。唐人的兴象超远,把大自然的景物形象与内心感发的情意结合在一起。柳永在这裏也做到了这一点,特别写出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悲慨──秋士易感的悲哀。温飞卿冯正中及大晏、欧阳等人,也有士人的感慨,但往往并不正面写出,表面上都是写春女善怀,写她们不得赏爱之人的寂寞感。「照花前後镜,花面交相映」,「若有知音见赏,不辞遍唱阳春」,都是女子的口吻。柳永直接写出了士人的悲慨,这也是词在内容上的一种开拓。这种秋士易感的生命无常志意落空的悲慨,因为下雨这种大自然的变化而更加深了。大自然的变化之所以易於引起诗人内心的感动,这是出於一种生命的共鸣。
这首词开端的「对」字用得很好,柳永写羁旅行役的词,层次分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善用领字。这个「对」字就是领字,引起下面叙述景色的一大排句子,引起很多的景物和情事。「潇潇」,把雨声写出来了。「暮雨」,黄昏的雨。欣赏景物,在黄昏光影明暗的对比中感受更加鲜明。雨能引人的感发,可是黄昏的雨引起人的感触更深,因为黄昏的景色变化得更快。在黄昏,太阳的脚步是特别快的,使人深感到短暂的一天将近结束。「洒江天」,暮雨洒在江天中,写景十分广远,从水面到天空,大自然的景色变化充满天地之中。
「一番洗清秋」,一番,一次。每一场秋雨之後,就更增加一分凄凉的感觉。树叶一天比一天少,落叶一天比一天多,一片凋零冷落。「洗」,冲洗。「洗清秋」,一是说经过秋雨的冲洗之後,山峰、树木都冲洗得更乾净了。一是说一场风雨过後,树木更加零落萧疏,树叶少了,江天也显得更寥阔了。如同晏殊的「昨夜西雨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写大自然的繁花绿叶经过冲刷之後的变化,把大自然的季节变化、时光消逝写了出来。
下面「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接著写雨後的景色。「渐」字是一个领字,可见柳永写景之有层次。「渐」是逐渐的一个过程,这更增加了一段时间感。有了时间季节过渡的感觉,使人觉得秋天更加迟暮。「霜风凄紧」有的本子作「凄惨」,我认为「紧」比「惨」字好。因为柳永在这裏是把悲慨结合在景象之中,并没正面写感情。不同李易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全是正面写感情。柳永是把深剧的感情,融在所写的景物裏。「惨」字是写感情的字词,而且太重,用在这裏情调不调合。「紧」是写风,指强劲的风,与前面的「潇潇暮雨」相呼应,写秋天的雨雨风风的交相侵袭。「霜风」,凄冷的风。「关河冷落」,关,关塞;河,江河。陆地的关塞,水面的江河,都冷落了。整个大自然突然冷落下来了。「残照当楼」,只有一轮残日的馀晖,映照著作者所在的高楼。柳永在这裏没有正面写悲慨,但他写出了大自然,写出了秋天生命的消逝,山河的冷落,夕阳满目,每一个景色都包含著深沉的悲慨。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是处,到处,无论什麼地方。到处的红花绿叶都凋了,没有一个地方存留。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