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急急急急急急!!!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把其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元谋人之所以被认定为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因为( )
A、他们知道用火 B、他们手脚有了明显的分工
C、他们能制造工具 D、他们能用语言相互沟通
2、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描述正确的是............( )
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个人在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猪
C、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打到的野猪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3、下列不能直接体现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子
B、半坡原始居民的主食是粟
C、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制作玉器
D、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4、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有的随葬的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私有财产的出现 B、奴隶和战俘的出现
C、贫富分化的出现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的水指的是( )
A、长江 B、淮河 C、黄河 D、海河
6、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
A、禹建立夏朝 B、启继承父位,"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禹当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D、禹组建军队、制订刑法、设置监狱
7、周天子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通过分封诸侯,开发边远地区 B、拢络人心
C、奖励其亲属、功臣 D、巩固其统治
8、春秋时期,诸侯国纷纷起来争霸。齐桓公第一个起来争霸并成为霸主的根本原因是
A、实行改革使齐国富强起来 B、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C、打退了游牧民族对中原的进攻 D、得到了周天子的支持
9、人们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是因为( )
A、他创作出了很多优秀诗篇 B、他创造出了一种新体诗
C、他热爱祖国,关心人民 D、他勇于献身
10、你知道"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吗(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庄子
1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学说与商鞅思想接近的是(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2、我国封建制度的逐步确立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完成的?( )
A、战争 B、起义 C、谈判 D、变法
13、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种观点反映了
他具有( )
A、民主法制观念 B、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点
C、公共道德意识 D、回归大自然的要求
14、下列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的是( )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5、以下有关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魏、蜀、吴 B、蜀、吴、魏 C、蜀、魏、吴 D、吴、蜀、魏
16、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A、 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
17、广西日报南宁讯2005年11月2日,由中国造纸学会主办、广西大学承办的纪念蔡伦
发明造纸术1900年暨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在广西大学召开。其实,早在蔡伦之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发明了造纸术。你知道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早期 D、东汉
18、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下
列哪个朝代的更替能映证"分久必合"的?( )
A、商汤灭夏 B、秦王扫六合 C、刘邦建汉 D、三国鼎立
1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B、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C、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D、洛阳有巍峨的宫殿、华丽的屋宇
20、文化大省河南在全国率先举办"文化遗产日"活动,把每年11月份的最后一个双休日定为"河南文化遗产日"。遗产日期间,河南博物院等67处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和旅游景点免费开放。如果你在"河南文化遗产日"期间去参观,你能看到哪个历史文化遗址?( )
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秦兵马俑
C、龙门石窟 D、云冈石窟
二、火眼金睛(10分)
1、小孙同学以"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农耕文明"为题写了一段文字,可其中有5个地方写错了,你能为他改正吗?(10分)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文明由于气候、土壤、地形等的差异,形成了南方以种植粟、北方以种植稻为主的格局。黄帝治水的成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青铜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我国农耕文明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秦穆公主持兴建了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①. 错在: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 错在:________________ ____
应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③. 错在: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④. 错在: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⑤. 错在:________________ __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材料题(50分)
1、阅读下列材料(8分)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摘自《史记》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2分)
(2)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的政治局势。(4分)
(3)平王为什么辟(避)戎寇?(2分)
2、请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请回答:
(1) 昭君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塞和亲的?(4分)
(2) 材料一上怎样评价昭君出塞的作用的?(4分)
(3) 材料二的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事情?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事情?(4分)
(4) 从材料二来看,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为什么?(5分)
(5) 这两段材料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愿望?(3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摘自《汉书·武帝纪》
(1)材料中提到了汉武帝所做的哪些事?(4分)
(2)作者对汉武帝持什么态度?从哪里可以看出来?(6分)
(3)你如何评价汉武帝?为什么?(12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1、C、2、D、3、C、4、D、5、C、6、A、7、D、8、A、9、C、10、B、11、C、
12、D、13、B、14、A、15、C、16、C、17、C、18、B、19、C、20、C、
二、火眼金睛(10分)
①. 错在: 南方以种植粟为主 ,应该是南方以种水稻为主;
②. 错在: 北方以种植稻为主,应该是: 北方以种植粟为主
③. 错在: 黄帝治水的成功,应该是: 大禹治水的成功
④. 错在: 战国时期,由于青铜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应该是: 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⑤. 错在: 秦穆公主持兴建了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
应该是: 李冰主持兴建了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
三、材料题(50分)
1、(1)春秋时期。(2分)
(2)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4分)
(3)因为公元前771年西周都城镐京被犬戎攻破,西周灭亡。(2分)
2、(1)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南迁到长城附近,同西汉订立了和好盟约。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4分)
(2)材料一认为昭君出塞使北方边镇安定,社会生产发展,匈奴与汉朝友好相处。(4分)
(3)前两句反映的是西汉武帝时与匈奴的战争,后两句指的是昭君出塞。(4分)
(4)持赞同态度。(2分)因为昭君出塞平息了汉匈之间的战争,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3分)
(5)两段材料都表达了希望边镇安宁,社会秩序安定,民族友好交往和相处的愿望。(3分)
3、(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兴办太学(2分)
(2)赞赏态度(2分)"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4分)
(3)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①他善于用人,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而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他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③他在位时,组织了强大的骑兵,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加强了边疆建设;并派张骞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和汉朝的交往日益频繁。④他下令治理黄河,并亲临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去背柴草,堵塞决口。使得经过治理后的黄河下游,在以后八十多年里没有发生过水灾。(12分)
(注:答案仅供参考,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元谋人之所以被认定为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因为( )
A、他们知道用火 B、他们手脚有了明显的分工
C、他们能制造工具 D、他们能用语言相互沟通
2、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描述正确的是............( )
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个人在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猪
C、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打到的野猪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3、下列不能直接体现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子
B、半坡原始居民的主食是粟
C、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制作玉器
D、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4、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有的随葬的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私有财产的出现 B、奴隶和战俘的出现
C、贫富分化的出现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的水指的是( )
A、长江 B、淮河 C、黄河 D、海河
6、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
A、禹建立夏朝 B、启继承父位,"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禹当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D、禹组建军队、制订刑法、设置监狱
7、周天子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通过分封诸侯,开发边远地区 B、拢络人心
C、奖励其亲属、功臣 D、巩固其统治
8、春秋时期,诸侯国纷纷起来争霸。齐桓公第一个起来争霸并成为霸主的根本原因是
A、实行改革使齐国富强起来 B、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C、打退了游牧民族对中原的进攻 D、得到了周天子的支持
9、人们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是因为( )
A、他创作出了很多优秀诗篇 B、他创造出了一种新体诗
C、他热爱祖国,关心人民 D、他勇于献身
10、你知道"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吗(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庄子
1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学说与商鞅思想接近的是(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2、我国封建制度的逐步确立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完成的?( )
A、战争 B、起义 C、谈判 D、变法
13、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种观点反映了
他具有( )
A、民主法制观念 B、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点
C、公共道德意识 D、回归大自然的要求
14、下列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的是( )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5、以下有关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魏、蜀、吴 B、蜀、吴、魏 C、蜀、魏、吴 D、吴、蜀、魏
16、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A、 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
17、广西日报南宁讯2005年11月2日,由中国造纸学会主办、广西大学承办的纪念蔡伦
发明造纸术1900年暨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在广西大学召开。其实,早在蔡伦之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发明了造纸术。你知道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早期 D、东汉
18、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下
列哪个朝代的更替能映证"分久必合"的?( )
A、商汤灭夏 B、秦王扫六合 C、刘邦建汉 D、三国鼎立
1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B、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C、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D、洛阳有巍峨的宫殿、华丽的屋宇
20、文化大省河南在全国率先举办"文化遗产日"活动,把每年11月份的最后一个双休日定为"河南文化遗产日"。遗产日期间,河南博物院等67处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和旅游景点免费开放。如果你在"河南文化遗产日"期间去参观,你能看到哪个历史文化遗址?( )
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秦兵马俑
C、龙门石窟 D、云冈石窟
二、火眼金睛(10分)
1、小孙同学以"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农耕文明"为题写了一段文字,可其中有5个地方写错了,你能为他改正吗?(10分)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文明由于气候、土壤、地形等的差异,形成了南方以种植粟、北方以种植稻为主的格局。黄帝治水的成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青铜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我国农耕文明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秦穆公主持兴建了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①. 错在: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 错在:________________ ____
应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③. 错在: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④. 错在: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⑤. 错在:________________ __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材料题(50分)
1、阅读下列材料(8分)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摘自《史记》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2分)
(2)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的政治局势。(4分)
(3)平王为什么辟(避)戎寇?(2分)
2、请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请回答:
(1) 昭君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塞和亲的?(4分)
(2) 材料一上怎样评价昭君出塞的作用的?(4分)
(3) 材料二的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事情?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事情?(4分)
(4) 从材料二来看,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为什么?(5分)
(5) 这两段材料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愿望?(3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摘自《汉书·武帝纪》
(1)材料中提到了汉武帝所做的哪些事?(4分)
(2)作者对汉武帝持什么态度?从哪里可以看出来?(6分)
(3)你如何评价汉武帝?为什么?(12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1、C、2、D、3、C、4、D、5、C、6、A、7、D、8、A、9、C、10、B、11、C、
12、D、13、B、14、A、15、C、16、C、17、C、18、B、19、C、20、C、
二、火眼金睛(10分)
①. 错在: 南方以种植粟为主 ,应该是南方以种水稻为主;
②. 错在: 北方以种植稻为主,应该是: 北方以种植粟为主
③. 错在: 黄帝治水的成功,应该是: 大禹治水的成功
④. 错在: 战国时期,由于青铜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应该是: 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⑤. 错在: 秦穆公主持兴建了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
应该是: 李冰主持兴建了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
三、材料题(50分)
1、(1)春秋时期。(2分)
(2)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4分)
(3)因为公元前771年西周都城镐京被犬戎攻破,西周灭亡。(2分)
2、(1)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南迁到长城附近,同西汉订立了和好盟约。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4分)
(2)材料一认为昭君出塞使北方边镇安定,社会生产发展,匈奴与汉朝友好相处。(4分)
(3)前两句反映的是西汉武帝时与匈奴的战争,后两句指的是昭君出塞。(4分)
(4)持赞同态度。(2分)因为昭君出塞平息了汉匈之间的战争,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3分)
(5)两段材料都表达了希望边镇安宁,社会秩序安定,民族友好交往和相处的愿望。(3分)
3、(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兴办太学(2分)
(2)赞赏态度(2分)"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4分)
(3)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①他善于用人,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而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他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③他在位时,组织了强大的骑兵,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加强了边疆建设;并派张骞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和汉朝的交往日益频繁。④他下令治理黄河,并亲临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去背柴草,堵塞决口。使得经过治理后的黄河下游,在以后八十多年里没有发生过水灾。(12分)
(注:答案仅供参考,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011-01-10
展开全部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计40分)
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 为中心。
A、长安 B、涿郡
C、洛阳 D、余杭
2、“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 的领导。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代唐高宗视政,初显管理才能。
B、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C、“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
D、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李唐宗室
4、充分体现唐朝时期一国多制精神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
5、僧人都有法号,“西天取经”的陈祎,法号是:
A、三藏 B、玄奘 C、鉴真 D、一行
6、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沙”(意为汉族何姐)的人是:
A、昭君姑娘 B、文成公主 C、则天皇帝 D、金城公主
7、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8、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时期,最终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定局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9、《清明上河图》形象展现了 的城市风貌,是当时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艺术长卷。
A、长安 B、洛阳 C、临安 D、开封
10、如果你出身于宋代普通的百姓人家,那么你平时所穿衣服的用料是:
A、麻布 B、丝绸 C、棉布 D、毛织品
11、下列与西藏有关史实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唐高宗时,册封松赞干布为马都尉、西海郡王
B、元朝时,西藏做为特别地方行政区,由设在中央的巡检司进行管理
C、明朝时设立的乌斯藏都指挥司是监督西藏地方行政事务的机构
D、清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监理西藏事务
12、明末清初,外国传教士纷纷来华,其中出掌钦天监、帮助清王朝制定《大清时宪历》的是
A、利玛窦 B、南怀仁 C、汤若望 D、阳玛诺
13、1757年,清廷传谕外国商人,以 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
A、广州 B、澳门 C、宁波 D、漳州
14、相信你一定会有机会去台湾旅游,建议你一定要去台南市看看当地的名胜古迹----赤嵌楼,这里设有奉祀民族英雄 的专祠。
A、郑成功 B、郑和 C、戚继光 D、渥巴锡
15、我们经常使用的俗语、成语,如“实际”、“五体投地”、“回头是岸”、“方便”等来源于: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6、“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臣之精力,尽于此书”这本书是:
A、《史记》 B、《宋书》 C、《二十四史》 D、《资治通鉴》
17、中国历史上,对于片言只字捕风捉影,大搞文字狱的,就从 开始。
A、秦始皇 B、隋炀帝 C、朱元璋 D、康熙帝
18、两宋时期,词家众多,佳作迭出,词成为当时最具特色的文艺样式,词这种新体诗歌兴起于:
A、两汉 B、唐代 C、北宋 D、南宋
19、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话:……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另一轴是韩干画的“牧马图”……“送子天王图”(见下图)是作者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赵孟頫
20、文字狱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要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二、材料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新华网4月27日电,位于山西平遥文庙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日前举办“中国科举史展览”。展览分为科举的由来和沿革、院试、乡试、会试与殿试等部分。还展示了古代科举考试作弊用的各种夹带等。展览真实反映了科举考试取士制度的产生、发展、消亡过程,展示这一制度下读书人考秀才、中举人、成进士乃至有幸摘取鼎甲桂冠的艰辛。
材料二 宋代在科举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防止舞弊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有:“锁院”制度。即在主考官、副考官等人选确定后,立即将他们锁于贡院之中,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避免出现考官向亲朋好友泄露试题的现象。此外,还有“弥封”制度。即在考生考试结束后,由专人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部分用纸糊起来,再交给考官评判。直到最后统计成绩时,才能拆封公布姓名,否则即为作弊。
回答下列问题:
①科举制度分别在哪个时期产生与废除?(4分)
②摘取“鼎甲桂冠”的人有一个专门的称谓,是什么?(2分)
③有了科举考试,就有了考试舞弊,谈谈你对考试舞弊看法,并就如何杜绝此现象,提出自己的建议。(7+7分)
22、阅读下列有关郑和下西洋的材料:
材料一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固,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涛如山,视诸夷域,回隔于烟霞飘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仁狂澜,若履通衢(注:履,行走;通衢,宽广大道。)者…… ”
材料二 当时的航海技术水平是“惟观日月升坠,以辨东西。星斗高低,度量远近。皆斫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
材料三 按照明政府的旨意,郑和船队进行贸易坚持“厚往薄来”的原则,即高价收购外来番货,而低价出售中国的货物。
①材料一中所言的“涉沧溟十万余里”,请问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何方?(2分)“迄今七次”先后经历了多少年?(2分)
②“皆斫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表明郑和船队已经使用哪种航海仪器?
(2分)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郑和船队能够“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仁狂澜,若履通衢”?(4分)
③阅读材料三后,就明政府的“厚往薄来”贸易原则及郑和船队壮举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谈谈你的看法。(10分)
四、问答题:(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23、明清时期是古典小说的高峰,你知道有哪四部小说最著名?(4分)四部小说中,你最敬佩的人物是谁?为什么?(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计40分)
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 为中心。
A、长安 B、涿郡
C、洛阳 D、余杭
2、“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 的领导。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代唐高宗视政,初显管理才能。
B、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C、“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
D、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李唐宗室
4、充分体现唐朝时期一国多制精神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
5、僧人都有法号,“西天取经”的陈祎,法号是:
A、三藏 B、玄奘 C、鉴真 D、一行
6、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沙”(意为汉族何姐)的人是:
A、昭君姑娘 B、文成公主 C、则天皇帝 D、金城公主
7、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8、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时期,最终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定局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9、《清明上河图》形象展现了 的城市风貌,是当时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艺术长卷。
A、长安 B、洛阳 C、临安 D、开封
10、如果你出身于宋代普通的百姓人家,那么你平时所穿衣服的用料是:
A、麻布 B、丝绸 C、棉布 D、毛织品
11、下列与西藏有关史实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唐高宗时,册封松赞干布为马都尉、西海郡王
B、元朝时,西藏做为特别地方行政区,由设在中央的巡检司进行管理
C、明朝时设立的乌斯藏都指挥司是监督西藏地方行政事务的机构
D、清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监理西藏事务
12、明末清初,外国传教士纷纷来华,其中出掌钦天监、帮助清王朝制定《大清时宪历》的是
A、利玛窦 B、南怀仁 C、汤若望 D、阳玛诺
13、1757年,清廷传谕外国商人,以 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
A、广州 B、澳门 C、宁波 D、漳州
14、相信你一定会有机会去台湾旅游,建议你一定要去台南市看看当地的名胜古迹----赤嵌楼,这里设有奉祀民族英雄 的专祠。
A、郑成功 B、郑和 C、戚继光 D、渥巴锡
15、我们经常使用的俗语、成语,如“实际”、“五体投地”、“回头是岸”、“方便”等来源于: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6、“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臣之精力,尽于此书”这本书是:
A、《史记》 B、《宋书》 C、《二十四史》 D、《资治通鉴》
17、中国历史上,对于片言只字捕风捉影,大搞文字狱的,就从 开始。
A、秦始皇 B、隋炀帝 C、朱元璋 D、康熙帝
18、两宋时期,词家众多,佳作迭出,词成为当时最具特色的文艺样式,词这种新体诗歌兴起于:
A、两汉 B、唐代 C、北宋 D、南宋
19、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话:……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另一轴是韩干画的“牧马图”……“送子天王图”(见下图)是作者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赵孟頫
20、文字狱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要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二、材料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新华网4月27日电,位于山西平遥文庙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日前举办“中国科举史展览”。展览分为科举的由来和沿革、院试、乡试、会试与殿试等部分。还展示了古代科举考试作弊用的各种夹带等。展览真实反映了科举考试取士制度的产生、发展、消亡过程,展示这一制度下读书人考秀才、中举人、成进士乃至有幸摘取鼎甲桂冠的艰辛。
材料二 宋代在科举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防止舞弊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有:“锁院”制度。即在主考官、副考官等人选确定后,立即将他们锁于贡院之中,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避免出现考官向亲朋好友泄露试题的现象。此外,还有“弥封”制度。即在考生考试结束后,由专人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部分用纸糊起来,再交给考官评判。直到最后统计成绩时,才能拆封公布姓名,否则即为作弊。
回答下列问题:
①科举制度分别在哪个时期产生与废除?(4分)
②摘取“鼎甲桂冠”的人有一个专门的称谓,是什么?(2分)
③有了科举考试,就有了考试舞弊,谈谈你对考试舞弊看法,并就如何杜绝此现象,提出自己的建议。(7+7分)
22、阅读下列有关郑和下西洋的材料:
材料一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固,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涛如山,视诸夷域,回隔于烟霞飘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仁狂澜,若履通衢(注:履,行走;通衢,宽广大道。)者…… ”
材料二 当时的航海技术水平是“惟观日月升坠,以辨东西。星斗高低,度量远近。皆斫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
材料三 按照明政府的旨意,郑和船队进行贸易坚持“厚往薄来”的原则,即高价收购外来番货,而低价出售中国的货物。
①材料一中所言的“涉沧溟十万余里”,请问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何方?(2分)“迄今七次”先后经历了多少年?(2分)
②“皆斫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表明郑和船队已经使用哪种航海仪器?
(2分)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郑和船队能够“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仁狂澜,若履通衢”?(4分)
③阅读材料三后,就明政府的“厚往薄来”贸易原则及郑和船队壮举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谈谈你的看法。(10分)
四、问答题:(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23、明清时期是古典小说的高峰,你知道有哪四部小说最著名?(4分)四部小说中,你最敬佩的人物是谁?为什么?(6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01-10
展开全部
1.A 2.B 后面的我也不知道 I don‘t now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