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区位的影响商业区位的因素[3]
商业活动的区位分析是结合消费者行为来研究商业的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商业网点、市场区等布局的内容。商业的区位选择,要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与商业区位 自然环境对商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自然环境通过空间和场所制约商业网点的地域分布,从而影响其密度。优越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地质基础牢固的地区,为商业网点提供了良好的选择条件,商业网点的密度则可相对大些。而一些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区,如崎岖的山地、闷热的雨林地区,对商业网点的分布有很大限制作用,因而网点密度可相应小些。
其次,自然环境通过影响商品生产类型和规模,制约商业区位的形式、内容。地貌类型和热量、降水等差异,会导致商品的差异,从而导致区际间商品交换,引起商品流动。例如,热带的椰子、菠萝等水果就会流向温带、寒带地区,而温带的苹果、桃等水果也会流向热带地区。再如,山区需从平原地区调进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平原地区需从山区调入林牧产品,从而导致了地区间大规模的商品流通,出现商品网点。
再次,自然环境影响商品的连续性,使商业活动的收购、储存、调运、销售出现了时令性特点。如四季气候的变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从而要求商业部门不违农时地安排好农用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的供销及农产品的收购。再如,从气温上讲冬冷夏热的条件,也要求商业经营活动适应季节性的需求,“冬卖棉袄夏卖衫”,就说明这个道理。
第四,自然环境影响商品的品质和性能,可形成各地不同的特产。例如,东南丘陵地区的酸性红壤生长出众多名牌的茶叶;畅销国内外的贵州茅台是得天独厚的好山(背靠大青山)、好水(面临赤水河)等孕育的结果。
(二)社会经济条件与商业区位选择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通过经济地理位置、历史条件、技术条件、消费行为来影响商业区位选择。
1. 经济地理位置。任何一个商业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的兴衰,都与经济地理位置有关。如武汉,处于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水运便捷,历来是粮、棉等农产品集散地。再加上众多铁路,如京广铁路、京九铁路、汉丹、襄渝铁路的修建与长江、汉水共同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又扩建了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使其成为大型商品生产基地。因而每一个商业中心的新建或对一个商品加工地的选择,都离不开经济地理位置。
2.历史因素。商业活动及其区位在很大程度上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尤其有历史基础传统的行业、久负盛名的老商号影响较大。例如,上海市在封建社会优越的位置未充分利用;鸦片战争后,上海在帝国主义控制下逐渐发展成为旧社会经济畸形发展的工商业城市。解放后,在原有历史基础上充分利用、合理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生产中心和商业中心。
3.技术因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商品的包装、加工、装卸、运输、储存等技术进步,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对商品流通网络布局有多方面影响,使传统布局形成发生变革。例如,荷兰的鲜花可以装点世界许多城市,就是依靠技术的进步及交通的改善。再如,存储技术的改进,可以使季节性商品(水果、蔬菜等)集中储存,再供应上市,实现供需时间平衡。又如,电子商务的开展、无人售货机的推广等,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易方式。
4.消费行为。某一群体的消费者,因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条件相同,往往具有共同的购买动机和共同爱好,从而形成一种消费倾向和需求趋势,影响商品需求和发展趋势及组织适销对路的供应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区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