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勤奋好学的小故事
1、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
2、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3、负薪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4、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5、王冕放牛听讲
王冕,字元章,元末浙江诸暨人。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去给财主家放牛,赚几文钱来补助家庭生活。
王冕幼年好学。他每次牧牛从乡学门前经过,听到里面琅琅的读书声,便停下来了,把牛拴在树上,在门外聚精会神地听个不止。
有一次,他在乡学门外听课,一直听到天黑,竟把牛给跑掉了。父亲听说丢了财主家的牛,又怕又气,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但是他并不“悔改”,以后出外放牛,路过学堂时,依然像以前一样专心地听老师讲课。
有一天,王冕的母亲对他父亲说:“王冕这个孩子既然如此痴呆,索性任他去吧!”父亲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从此,王冕便到一座寺庙中,白天替庙里做些杂事,赖以糊口。
到了夜晚,就一个人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借着佛像前面的长明灯光读书。由于王冕专心一意地刻苦学习,学问长进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个出色的诗人。
,
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
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
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
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
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
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
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
的时间延长,
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
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学习需要勤奋。勤奋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无数与勤奋
有关的事例历来为人们称道,
车胤“萤入疏囊”是勤奋;孙康“雪映窗
纱”是勤奋;匡衡“凿壁偷学”是勤奋;苏秦“悬梁刺股”是勤奋;祖
逖“闻鸡起舞”也是勤奋,勤奋使他们最终都成就了一番伟业。
诸葛亮少年时代
,
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
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
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
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
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
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
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
的时间延长,
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
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
?
经过
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
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
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
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牛顿十六岁时数学知识还很肤浅,对高深的数学知识甚至可以说是
不懂。“知识于积累,聪明来自学习”。牛顿下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
数学的高峰。
在基础差的不利条件下,
牛顿能正确认识自己,
知难而进。
他从基础知识、基本公式重新学起,扎扎实实、步步推进,直到掌握要
领、融会贯通。遂之发明了代数二项式定理。传说中牛顿“大暴风中算
风力”的佳话,可为牛顿身体力学的佐证。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
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
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
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
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
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
续进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
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岁时发明了
微分学,二十三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民族推崇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有所作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
真才实学;
认定的成才之路,
是发愤学习。
中国人重视读书、
勤奋好学,
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学习的格言,
如:
“少
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活
到老,学到老”等,也流传着很多古人珍惜时间、发愤苦读的故事。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
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
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
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
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
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
头脑清醒;
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
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
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
事。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
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
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
利用白雪的反光
苦读;
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
“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
成语“囊
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
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
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
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
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
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
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
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
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
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
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
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
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
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
“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的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
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理论家。
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每看一本书,不是一上来就
从头至尾地去读,而是对着书本闭目沉思,猜想书中写了些什么。经过
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再打开书。
如果书的内容与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
再读了;如果与猜想的不同,他就认真地去读。华罗庚的这种“猜读
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终于成为著名
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有一次,他想买一部明代的笑话书《谑浪》,跑遍
北京城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时值
冬日,
他顶风冒雪,
连续十八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书。
一部十多万字的书,
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2.组逖闻鸡起舞
当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一些有志气的将领还坚持在北
方战斗。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刘琨年青的时候,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在西晋初期,他们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
洛阳东北)做主簿,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谈论起国家大事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了。祖逖往窗外一看,
天边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
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脚踢踢刘琨。刘琨醒来揉揉眼睛,问是怎么回事。祖逖说:“你听
听,这可不是坏声音呀。它在催我们起床了。”
两个人高高兴兴地起来,拿下壁上挂的剑,走出屋子,在熹微的晨光下舞起剑来。
就这样,他们一起天天苦练武艺,研究兵法,终于都成为有名的将军。
3.囊荧映雪
车胤捉来萤火虫当读书用的灯,孙康就着雪地的反光读书学习,俩人都是刻苦读书的典范。
4.头悬梁,锥刺股。头悬梁:晋代名士孙敬,昼夜苦读,唯恐困倦,就用绳系发悬在房梁上,瞌睡时把自己拽醒,继续学习。锥刺股:战国时有位名为苏秦的好学者,昼夜勤读,困倦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清醒后继续学习。形容刻苦学习,永不懈怠。
5.程门立雪好像和刻苦读书无关。。
程门立雪的故事,是人人都知道的:宋代杨时,一次去见老师程颐,程颐刚好在打瞌睡,杨时与他的同窗游酢皆侍立不去。程颐醒来时,门外积雪已深一尺。《宋史》记载这个故事,无疑是为了表彰杨、游两人的“尊师重道”。
2016-05-08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2.组逖闻鸡起舞
当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一些有志气的将领还坚持在北
方战斗。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刘琨年青的时候,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在西晋初期,他们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
洛阳东北)做主簿,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谈论起国家大事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了。祖逖往窗外一看,
天边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
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脚踢踢刘琨。刘琨醒来揉揉眼睛,问是怎么回事。祖逖说:“你听
听,这可不是坏声音呀。它在催我们起床了。”
两个人高高兴兴地起来,拿下壁上挂的剑,走出屋子,在熹微的晨光下舞起剑来。
就这样,他们一起天天苦练武艺,研究兵法,终于都成为有名的将军。
3.囊荧映雪
车胤捉来萤火虫当读书用的灯,孙康就着雪地的反光读书学习,俩人都是刻苦读书的典范。
4.头悬梁,锥刺股。头悬梁:晋代名士孙敬,昼夜苦读,唯恐困倦,就用绳系发悬在房梁上,瞌睡时把自己拽醒,继续学习。锥刺股:战国时有位名为苏秦的好学者,昼夜勤读,困倦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清醒后继续学习。形容刻苦学习,永不懈怠。
5.程门立雪好像和刻苦读书无关。。
程门立雪的故事,是人人都知道的:宋代杨时,一次去见老师程颐,程颐刚好在打瞌睡,杨时与他的同窗游酢皆侍立不去。程颐醒来时,门外积雪已深一尺。《宋史》记载这个故事,无疑是为了表彰杨、游两人的“尊师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