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形的中国海底

 我来答
酷路妖6619
推荐于2018-04-11 · TA获得超过15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0.5万
展开全部

中国近海及毗邻海域尤其是渤、黄、东海的海底地形,总的特点是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从中国海南省南面经台湾省至日本九州以西的五岛列岛联成一线,可把渤、黄、东海及南海北部的海底地形分成两个不同的区域:西面的海底起伏甚微,坡度小,地势较平坦;东面的海底地势急转直下,坡度骤然变陡,并有海沟、海槽和海脊。至于南海,是一个深度较大、较为封闭、地势复杂、四周浅中央深的大海盆,盆地中央平均深度在3000米左右,海盆中还有几处隆起的礁岛。
中国海不仅有广阔的大陆架,还有大陆坡、深海盆和深海槽。大陆架是围绕大陆周围、向海缓倾延伸的浅水地带。它虽被海水淹没,实为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其宽度从低潮线起算向海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大陆架具有深度浅、坡度平缓、为大陆地形的延伸等特点。渤海和黄海全属大陆架,东海约2/3的区域属大陆架,南海的大陆架也很宽广。
中国海的大陆坡,除东海大陆架东南侧有一小块外,主要分布在南海。深海盆地只存在于南海。
1.渤海的海底地形
渤海为一东北—西南向的浅海。海底地势从3个海湾向渤海中央及渤海海峡倾斜,坡度平缓,平均坡度只有0′28″。沿岸区水深都在10米以内,辽河口,海河口附近水深约5米,黄河口最浅处水深不过半米。渤海平均水深18米,最大深度在渤海海峡老铁山水道附近,约80米。辽东湾的地势是从湾顶及两岸向中央倾斜,且东侧较西侧深,最深处30余米。渤海湾地势也从湾顶向渤海中央倾斜,湾内水深很浅,一般均小于20米。莱州湾以黄河三角洲向海凸出而与渤海湾分隔开,湾内地势平坦,略向渤海中央倾斜,水深一般为10~15米,最深约18米。渤海中央盆地是一个北窄南宽近于三角形的浅水洼地,地势较平坦,中部低下,东北部稍高,水深20~25米。
2.黄海的海底地形
黄海为一近似南北向的半封闭浅海。海底地势由北、东、西三面向黄海中央及东南方向倾斜,但坡度不大,平均坡度为1′21″,地势比较平坦。深度由东南向北逐渐变浅,如同一个口朝南的簸箕。它有一个明显的由东南向北的低槽——黄海槽,海槽水深60~80米,自济州岛以南开始沿黄海中部向西北伸延,分别进入北黄海、青岛外海和海州湾。
黄海近岸水深多在60米以内,唯南黄海中央及东南水深在80米以上,最深处在济州岛北侧,水深103米。黄海平均水深44米,其中北黄海平均水深38米,南黄海平均水深46米。
黄海西岸的苏北海岸是一片广阔的滩涂、浅水地带,水深不足20米,并有一些水下三角洲,如古黄河水下三角洲及长江水下三角洲等,因此浅滩、沙洲很多,如大沙、北沙、金家沙、郎家沙、勿南沙等。黄海东侧朝鲜半岛沿岸的水深大于西侧沿岸,北部有许多与海岸近于垂直的水下沙脊,南部岛屿林立,水下地地形复杂。黄海南部地势向东南倾斜,但存在几个水下小岩礁,如苏岩礁、虎皮礁等,它们与济州岛联成一条东北向的岛礁线,构成黄海与东海的天然分界线
3.东海的海底地形
总的说是西北高、东南低。海区平均水深349米,最大深度2 717米。依海底地形趋势,可分为两个区域:西部大陆架浅水区和东部冲绳海槽深水区。
东海大陆架特别发育,最大宽度达640公里,是世界上最宽阔的陆架之一。大陆架面积约占整个海区的66%,北宽南窄。海底地势向东南缓倾,平均坡度1′17″。平均水深72米,大部分海域水深60~140米。陆架外缘在水深120~140米处。东海大陆架又可以50~60米水深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岛屿众多,水下地形复杂,坡度稍陡;东部开阔平缓,只在其东南边缘处有些水下高地,中国钓鱼岛等岛屿便位于其上。东海大陆架上延展着长江的沉溺河谷,它从长江口向东南方向延伸,穿过大陆坡,进入冲绳海槽。
沿东海大陆架外缘分布的大陆坡呈东北—西南向延伸,向东南方向成弧带状,约占东海总面积的33%。地形陡峻,坡度3~10°。陆坡主体为冲绳海槽,是一个深水槽,形似新月,向东南方向凸出。海槽南深北浅:北部水深600~800米,坡度较小;南部水深2000~2 500米,坡度也大,最大深度 2 717米。海槽在剖面上呈“U”字形,谷底平缓,两侧斜坡陡峭,西坡约3°,东坡可达10°。冲绳海槽以东,为露出海面的琉球群岛、九州及各岛屿在水下的岛架。岛架宽度狭窄,九州处为30~50海里,琉球群岛附近为2~20海里。岛架地形复杂,沙滩、岩滩众多。琉球群岛是西太平洋边缘岛孤的一部分,为东海与太平洋的天然界线。
4.南海的海底地形
南海的深度比渤、黄、东海要大。除北、西、南三面靠大陆附近深度较浅外,中部和东部水深大都在2 000米以上。南海平均水深1100米,最大深度5 567米。
南海的海底地貌类型齐全,既有宽广的大陆架,又有较陡的大陆坡和辽阔的深海盆地。海底地势西北高,东部和中部低。海盆四周边缘分布着大陆架;大陆架以外为阶梯状下降的大陆坡,中国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等即为分布在大陆坡山脊上的礁岛;在大陆坡的终止处进入南海深海盆地。在南海东部,从我国台湾岛至吕宋、巴拉皇岛等地,出现一系列岛弧和海槽(沟)相伴分布的格局。
南海大陆架非常宽广,主要分布在北、西、南三面。其中,南部大陆架宽度最宽,北部次之,西部和东部狭窄。北部和西北部大陆架,大致为中国台湾南端至海南岛以南的华南沿岸及越南北部沿岸的浅水区,海底坡度平均为3′40″。陆架宽190~280公里,一般超过250公里。北部湾为水深小于100米的浅海,平均水深40米左右,全属大陆架。该湾地形与渤海颇为相似,北部和西部较浅(20~40米),中部和东南部较深(50~60米)。该湾海底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深处在海南岛西南近海,达90多米。南海西部越南沿海大陆架较窄,南北两端宽约50公里,中间仅20公里;坡度较大。南海东部均为岛架,台湾岛至吕宋岛一带岛架很窄,仅 5~10公里,坡度达50′~1°40′。巴拉望附近岛架宽30~60公里,坡度一般为17′。南海南部和西南部大陆架为巽他陆架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宽的陆架之一,宽度超过300公里。南海西部和东部陆架是以侵蚀为主的侵蚀—堆积型陆架,而南部和北部的大陆架则为堆积型陆架。
南海的大陆坡分布在水深150~3 600米之间,呈阶梯状下降,大致从150米开始,海底坡度明显地逐渐变陡,由平坦的大陆架变为陡坡,并隔以深沟。约在1000~1800米深处,地形转缓,成为断续相连的平坦面,宽达数百公里。在平坦面的外侧,又是个急陡坡,至3600米附近大陆坡终止,到达南海深海平原。
南海大陆坡围绕着海盆四周可分为4个区:北陆坡、西坡阶地、南陆坡和东陆坡。
北陆坡约位于中国台湾以南至珠江口大陆架的外缘。陆坡上为波状起伏的平原,并有隆起的暗礁。在东沙群岛附近水深增至1000~2 000米,地势向南凸出。
西坡阶地又叫海南岛南部大陆坡,宽达300海里,位于珠江口外的深海洼地和越南南部陆坡之间,水深1000~1500米处。它具有显著的阶梯状,坡度较大(5~10°),等深线密集,呈南北向分布。西沙和中沙群岛就分布在西坡阶地上。西坡阶地上有许多水下峡谷,把阶梯状的陆坡分割为许多地块。西坡阶地的坡麓有一狭长拗陷,深5 567米,为目前已知南海的最深处。
南陆坡也是阶梯状的大陆坡,南部与巽他陆架相接,东南部与巴拉望海槽相邻。陆坡中部有一海底高原,水深1000~2 000米,中国南沙群岛即位于这个高原的山脊上。因地形复杂,水深变化多端,成为航海上的“危险地区”。
东陆坡位于吕宋、民都洛及巴拉望西侧的岛架外缘。陆坡范围很窄,坡度陡峻(10°之多),呈狭窄的阶梯状下降,并受许多水下峡谷切割,形成许多海峡与通道。介于中国西沙、中沙与南沙群岛的大陆坡之间,有一个东北—西南向的狭长海盆,称为南海中央盆地,纵长1600公里,最宽处达700公里,水深约3 600米。由于海盆内大部分地区比较平坦,故可视作一个“深海平原”(实际上地形仍很复杂),大体上可分为平坦的北部和多山的南部。北部较浅,约3400米;南部较深,约4 200~4 400米。海盆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在深海平原中央有一群孤立的丘陵和海山,大部分不露出海面,可能是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
在南海东部岛坡内和坡麓下,分布着巨大的长条洼陷,自北而南为吕宋海槽、马尼拉海沟及巴拉望海槽。
吕宋海槽位于吕宋岛以西的岛坡中部,呈南北向延伸,与海岸平行。大致以北纬16~17°间的海底隆起及阶地为界,北段称北吕宋海槽,南段称西吕宋海槽。后者长约225公里,平均宽约50公里,槽底平坦,水深2500米左右;前者长约620公里,水深约3400米。
马尼拉海沟位于马尼拉湾外的岛坡坡麓之下,也呈南北向延伸。长约350公里,沟底宽仅10公里,深约4800米,最深5377米。海沟西壁坡度平均为1°30′,而东壁坡度达13°。
巴拉望海槽位于巴拉望岛西南方,正处于南沙台阶隆起地块与巴拉望—加里曼丹岛地块之间的狭长洼地部位。长约675公里,槽底宽约65公里,深约2800~3000米,最大深度3211米。槽底平缓,局部有小丘陵。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