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的发掘历史
1919年,比利时传教士肯特在途经水洞沟时,在水洞沟断崖上发现了一具犀牛头骨化石和一件经过人工打制的石英岩石片。
1923年6月,法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得知肯特发现后和著名学者德日进来到水洞沟,发现了裸露在地表的哺乳动物化石。随后开始发掘,总共发掘出了300多公斤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主要包括石核、刮削器、尖状器等旧石器。
1960年夏季,中苏古生物联合考察队开进水洞沟,对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
1963年,被称为“中国旧石器考古学之父”的裴文中亲自带队,又进行了第三次发掘。
1980年宁夏博物馆、宁夏地质局联合考古队对水洞沟的第四次考古发掘。
2003年至2007年,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队对水洞沟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考古发掘。这次考古,参加人数最多、历时最长、发掘范围最大,收获也最丰硕。这次,不仅调动了GPS定位仪、全站仪、摄像机等先进设备,而且邀请了地质学、年代学、古人类学、古环境学的专家到现场研讨、授课。
2014年6月10日至7月10日,宁夏水洞沟遗址举行第四届文化旅游节以及第六次考古发掘。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宁夏考古所的专家,对水洞沟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2002年开始建设,2006年4月对外试营业,2007年4月28日对外正式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