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何子渊
何子渊(1865--1941),字临淑,讳东汉,广东兴宁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他一生致力革命,践行"创导新学,摒弃科举,文理并举,重教图强。"的现代教育革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位坚强的爱国民主人士。
他先后创办多所新式中小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嘉应州主盟人,是广东潮州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曾秘密参与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1914年响应孙中山号召组织讨袁军,后受命兴办矿业,筹措革命经费。1920年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1925年为东征军筹饷,1941年逝世。
吉鸿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楼的后院,取名鸿昌,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张就餐的嘴,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18岁,恰恰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致有"吉大胆"之称,他率领的部队则号称"铁军",到1930年,也就是吉鸿昌35岁那年,被提拔为国民军第22路军的总指挥,当时正值北伐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可是国民党借口"攘外必先安内",拼命剿杀共产党,这时吉鸿昌奉命攻打鄂豫皖苏区,他在前线化装成小炉匠进入苏区,亲眼见到共产党的真实情况,觉得茅塞顿开,并为自己立定目标:"投错门路,就拔出腿来!"于是准备率部起义,不料蒋介石得到密报,很快解除吉鸿昌的兵权,以"考察"的名义将他驱逐到国外,
就在吉鸿昌出国前夕,9·18事变发生,他听到这一消息"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坚决要求留在国内,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但蒋介石无动于衷,依然逼令他出国,满怀悲愤的吉鸿昌无奈,只好在上海市下榻的旅店墙上,留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一明自己的心志,
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语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人,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美国的种族歧视挑战,
吉鸿昌在国外到处宣传抗日,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他:"日本有飞机大炮,中国凭什么抗日?"他拍着胸脯愤然回答道:"俺们有热血,有四万万人的热血,中国人的愤激已经达到极点,莫不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誓愿牺牲一切,为生存而战!为真理而战!"到古巴首都哈瓦那,正值那里的华侨集会,纪念孙中山诞辰65周年,他应邀在会上做慷慨激昂的抗日讲演,听罢许多人热泪盈眶,一位华侨高声说:"吉将军,你快回国,把军队整顿起来,俺们一定作你的后盾!"吉鸿昌听罢激动地说:"我一定不辜负同胞们的热望,誓死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说罢泪如雨下,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这时,到场的侨胞也放声痛哭,高喊:"牺牲一切,奋斗到底!"。
黄继光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949年他的家乡解放了,他积级参加农协会和民兵,工作非常积极,两次揭发地主谎报土地和偷改佃约,并活捉了一个逃亡地主,收缴了伪保长隐藏的两支手枪。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高兴地把一朵大红花带到了他的胸前,并对他说:"到了朝鲜,要多多杀敌,报答祖国和人民。"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黄继光来到了朝鲜前线,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当通信员。虽然是当通信员,他时刻想着要多学本领,刻苦地锻炼自己。他工作积极,学习认真,进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14日,美军开始向上甘岭597.9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进攻。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它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尤其是上甘岭地区北山的两个高地,像楔子一样打入敌人阵地前沿,给敌人造成极大威胁。敌人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小高地上,动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配合下,连续向537.7高地和597.9高地疯狂进犯,月夜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黄继光在战斗打响后,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员的任务。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4天4夜。
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第6连奉命事先夺下6号阵地,再夺取5号、4号阵地,必须在天亮以前拿下0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战斗开始后,进展情况比预想的要顺利。这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集团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营参谋长立即命令第6连必须炸掉它,同时组织爆破组。从黄昏7时30分到夜晚10时30分,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了5次冲锋,仍未催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不拿下0号阵地,就等于没有按计划完成战斗任务,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就会受到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站出来坚定地要求: "把任务给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保证完成任务。" 参谋长非常信任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现在我命令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他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们趁照明弹的亮光巧妙地前进,开始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当离敌人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两名战友相继倒下了。黄继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两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人中心火力点前进。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地吼叫着,志愿军的冲锋又受到阻止。黄继光再次受伤倒下。这时天就要亮了,40分钟的期限就要到了,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枪口,冲着那侵略者的顽固堡垒,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正在喷吐的火舌突然熄灭,正在死命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
刹时,但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高声呼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他们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很快占领了0号阵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敌军两个营--1200多人,全部被歼灭。
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命令,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于" 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何子渊(1865--1941),字临淑,讳东汉,广东兴宁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他一生致力革命,践行"创导新学,摒弃科举,文理并举,重教图强。"的现代教育革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位坚强的爱国民主人士。
他先后创办多所新式中小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嘉应州主盟人,是广东潮州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曾秘密参与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1914年响应孙中山号召组织讨袁军,后受命兴办矿业,筹措革命经费。1920年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1925年为东征军筹饷,1941年逝世。
吉鸿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楼的后院,取名鸿昌,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张就餐的嘴,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18岁,恰恰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致有"吉大胆"之称,他率领的部队则号称"铁军",到1930年,也就是吉鸿昌35岁那年,被提拔为国民军第22路军的总指挥,当时正值北伐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可是国民党借口"攘外必先安内",拼命剿杀共产党,这时吉鸿昌奉命攻打鄂豫皖苏区,他在前线化装成小炉匠进入苏区,亲眼见到共产党的真实情况,觉得茅塞顿开,并为自己立定目标:"投错门路,就拔出腿来!"于是准备率部起义,不料蒋介石得到密报,很快解除吉鸿昌的兵权,以"考察"的名义将他驱逐到国外,
就在吉鸿昌出国前夕,9·18事变发生,他听到这一消息"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坚决要求留在国内,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但蒋介石无动于衷,依然逼令他出国,满怀悲愤的吉鸿昌无奈,只好在上海市下榻的旅店墙上,留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一明自己的心志,
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语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人,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美国的种族歧视挑战,
吉鸿昌在国外到处宣传抗日,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他:"日本有飞机大炮,中国凭什么抗日?"他拍着胸脯愤然回答道:"俺们有热血,有四万万人的热血,中国人的愤激已经达到极点,莫不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誓愿牺牲一切,为生存而战!为真理而战!"到古巴首都哈瓦那,正值那里的华侨集会,纪念孙中山诞辰65周年,他应邀在会上做慷慨激昂的抗日讲演,听罢许多人热泪盈眶,一位华侨高声说:"吉将军,你快回国,把军队整顿起来,俺们一定作你的后盾!"吉鸿昌听罢激动地说:"我一定不辜负同胞们的热望,誓死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说罢泪如雨下,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这时,到场的侨胞也放声痛哭,高喊:"牺牲一切,奋斗到底!"。
黄继光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949年他的家乡解放了,他积级参加农协会和民兵,工作非常积极,两次揭发地主谎报土地和偷改佃约,并活捉了一个逃亡地主,收缴了伪保长隐藏的两支手枪。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高兴地把一朵大红花带到了他的胸前,并对他说:"到了朝鲜,要多多杀敌,报答祖国和人民。"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黄继光来到了朝鲜前线,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当通信员。虽然是当通信员,他时刻想着要多学本领,刻苦地锻炼自己。他工作积极,学习认真,进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14日,美军开始向上甘岭597.9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进攻。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它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尤其是上甘岭地区北山的两个高地,像楔子一样打入敌人阵地前沿,给敌人造成极大威胁。敌人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小高地上,动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配合下,连续向537.7高地和597.9高地疯狂进犯,月夜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黄继光在战斗打响后,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员的任务。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4天4夜。
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第6连奉命事先夺下6号阵地,再夺取5号、4号阵地,必须在天亮以前拿下0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战斗开始后,进展情况比预想的要顺利。这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集团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营参谋长立即命令第6连必须炸掉它,同时组织爆破组。从黄昏7时30分到夜晚10时30分,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了5次冲锋,仍未催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不拿下0号阵地,就等于没有按计划完成战斗任务,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就会受到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站出来坚定地要求: "把任务给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保证完成任务。" 参谋长非常信任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现在我命令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他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们趁照明弹的亮光巧妙地前进,开始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当离敌人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两名战友相继倒下了。黄继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两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人中心火力点前进。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地吼叫着,志愿军的冲锋又受到阻止。黄继光再次受伤倒下。这时天就要亮了,40分钟的期限就要到了,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枪口,冲着那侵略者的顽固堡垒,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正在喷吐的火舌突然熄灭,正在死命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
刹时,但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高声呼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他们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很快占领了0号阵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敌军两个营--1200多人,全部被歼灭。
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命令,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于" 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展开全部
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大战,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6-10-03
展开全部
1 文天祥,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 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
2 岳飞, 民族英雄、军事家、抗金名将。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3 郑成功,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 岳飞, 民族英雄、军事家、抗金名将。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3 郑成功,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