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2024-08-29 广告
1、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对应的边际产量数值上就等于该点的切线斜率。在可变要素投入刚开始的时候,边际产量也就不断递增,对应的总产量曲线的切线斜率为正,且不断增大;当边际产量达到增大值时,总产量曲线上对应点的切线斜率最大,而且这也是总产量曲线的拐点。
2、若继续增加投入,边际产量就会逐渐减少,因此总产量曲线向上凸。当边际产量为零时,这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即,当MPL>0,TP上升;当MPL<0,TP下降;MPL=0,TP为最大值。
3、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增;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减;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最大,边际产量曲线必定通过平均产量曲线最高点。
即当MPL=APL时,APL达到最大值。因为APL=TP/L正是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之间的连接线的斜率。
扩展资料:
三者关系的特点:
1、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分别递减。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MP > 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 (MP < 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 AP)。
3、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报酬(产量)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边际产量
在生产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下列三个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1、总产量(TP)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2、平均产量(AP)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3、边际产量(MP)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在对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理解过程中,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小例子来说明: 在农业生产中,当土地、人力、种子等生产要素都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只增加化肥。把这块地划分成相同大小的若干块,每块土地用的肥料递增,所获得的产量一定是,随着肥料增加,先是每块土地种植的收益增加(即边际产量递增),然后种植的收益减少(即边际产量递减),最后肥料过多,把庄稼烧死了,连种子都赔进去了,我们的边际产量为负。这个例子就是农业经济学家杨格为证明这个原理而作的“杨格堆肥实验”。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分别递减。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MP > 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 (MP < 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 AP)。
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2011-01-09
量就会逐渐减少,因此总产量曲线向上凸。当边际产量为零时,这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即,当MPL>0,TP上升;当MPL<0,TP下降;MPL=0,TP为最大值。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增;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减;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最大,边际产量曲线必定通过平均产量曲线最高点。即当MPL=APL时,APL达到最大值。
因为APL=TP/L正是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之间的连接线的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