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期间可不可以艾灸
发烧期间不宜艾灸,避免因为艾灸导致发热症状加重。
艾灸主要是针对寒凉或是虚寒性的疾病,发烧可能是虚热症,不建议应用艾灸,以防止病情加重。
扩展资料:
艾灸是一种温和的保健方式,男女老少皆宜。但是有以下状况的人,则可能不适宜艾灸:艾灸讲究体质,糖尿病、哮喘或者发烧等病症的病人,不适宜艾灸。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要注意艾灸时间。
糖尿病病人的皮肤容易溃烂,如果艾灸的过程中皮肤不小心被烫伤,可能会引起皮肤溃烂;正在发烧的病人也不适宜艾灸,因为艾灸可能会加重发烧的症状;艾灸的时候会有比较浓重的味道,如果有哮喘的病人闻到这些味道可能会引起过敏的症状;艾灸的时候常常需要趴着进行,如果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则不适宜趴着的时间太长。
参考资料来源:体质虚寒宜做艾灸
发热多是机体正气与外来邪气相搏斗,机体免疫力较强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高热(体温在39℃以上者)时,人体内环境失衡,脏腑功能紊乱,特别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出现惊厥,需要紧急处理。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退烧穴位,合理使用,往往有奇效。
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艾灸大椎穴,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
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
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
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艾灸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2017-08-22
风池、大杼穴、大椎穴、曲池穴、三间穴、后溪、足三里等。
大椎是全身的退热穴位,可以艾灸的。
最后提醒下艾条要选好些的,个人经验,长生鹤艾条不错,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