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总是记不住,有什么好办法
你有过明明是一本好书,可是读过以后却没有什么深刻的感受,没过多久就忘了的经历吗?
虽然我不太主张把所有读过的书籍都记住,但是如果一本书读过以后没有对你形成某些影响,也没有在你的生活中留下痕迹,那读过的书籍就真的只是“读过”而已。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当中,讲述了一种笔记读书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对书中内容的记忆,同时还可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通过记笔记的方式,建立与书的对话,进而使读完的每本书,都有扎实的收获。
作者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等5个方面,将读书的整个过程用一本笔记串联起来。一本专门为读书存在的笔记本,记录了读书的全部内容。
1、选书
在选书阶段,我们要注重平时的积累。作者提供的方法是通过随想笔记的方式,记录下平时的感悟,以便为以后选书提供依据。
这种方法有点像我一直提到的“灵感本”。我们总是会有灵光乍现的时刻,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一些好的点子就会很容易转瞬即逝。
读书也是一样,平时看到某些感兴趣的信息,想着自己也许可以阅读一下相关的书籍,这个时候应该及时记录下这个想法。
比如前段时间,我对“高效生活 ”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就在灵感本上写下来了“看一下效率相关的书籍 ”这样一句话。之后在列这个月的书单时,就列举了效率相关书籍的书单。这样也就将想法变成了行动。
平时如果看了别人的书评笔记,又或者自己崇拜的人推荐的书籍,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并备注下相关信息,这样在买书的时候也会更加有的放矢。
2、购书为了节约买书的时间,以及买到自己真正想读的书,我们可以通过制定购书清单的方式,在买书时按图索骥。
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看清自己的读书需求,比如你罗列的书籍大部分属于哪些方向,那就说明你对这个方向是感兴趣的。这对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兴趣也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的方法是拿着购书清单去实体书店买书,对于那些自己明确知道写什么的书才会在网上购买。
对于我们来说,现在购书大多数都会网上解决,有了购书清单,在双11、双12这种大促的时候,就不用再为临时凑单而发愁了。
事实证明,那些因为凑单而买回来的书,被打开的几率也会相对减少很多。
3、读书为了避免没有笔就不能读书的习惯,作者主张读书的时候就安心读书,在那些觉得有价值的页面通过折角的方法标记下来。
当书籍读完后,再读一遍折角的页面,如果还是觉得很有共鸣,那就将另一个角也折起来。这样在下一步做笔记的时候,只要记录那些两个角都折的页面上划线的语句就好。
4、记录
这一步就是记录书中那些对自己比较重要的句子,同时写下自己的心得感悟。以记录本书的摘抄为例,方法如下:
在开始部分写明日期、书名、作者和出版社,用“○”标记摘抄部分,用“☆”标记个人心得部分。
这个过程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摘抄让自己真正有共鸣的句子,通过书写的过程加深对书中原文的记忆。同时,针对摘抄写下自己的心得后,也加深了自己的理解。
5、活用
活用的过程就是反复去阅读。通过阅读自己写的读书笔记,对整本书的理念进行梳理,进而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当然,这个时候才到达了我们平时所说的“输出”阶段, 将自己的收获书写成文章发表出去,又或者组织一次微分享,甚至通过几本书籍的主题阅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后开发出一套课程等等。
这样的输出才将读到的书籍达到了活用的状态。而上个步骤中的读书笔记,就是我们写作中素材的积累,也是灵感的来源。那些通过摘抄语句而抒发的个人心得,你可以理解为思维的片断,而最后输出的过程,就是一个将碎片组装的过程。最后呈现给他人的,是一个完整的“作品”。
这种以写读书笔记为前提的读书方法,与漫无目的的读书相比,收获会更大,同时对书中的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再也不会读完以后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得到的感觉了。至少这个实实在在的读书笔记,就是你曾经读过书籍的证据,这是你和书籍的对话过程。当翻开它的那一刻,你就会想起当时自己读书时的情景。对书中的知识自然也更容易内化成自己的思想。
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惊讶的发现原来自己一直使用的“摘抄+感悟”的方法还有这样的功能。只是并没有将整个读书的过程形成体系。
作者将从选书开始的所有信息都统一放在一个笔记本当中,采用了“信息一元化”的方法,所有读书相关的信息都可以在这个本子中找到。这真的是将“读书笔记”运用到了极致。
现在的社会,信息高速发展,我们凡事都追求快速,各种速读、略读的方法层出不穷。人们越来越缺少坐下来仔细阅读一本书的机会,而运用手写记录的方式就更加稀少了 。
就像李笑来老师说的那样,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逐字逐句阅读的能力。一些经典的书籍,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如果不想让自己读过的书籍只是“读过”而已,不妨尝试一下这本书中的方法,为读书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通过书写个人心得的方式,记录一场和书最真诚的对话。
相信通过这种方法来读书,一定可以解决你记不住的问题,因为书已经在你的生活里留下了痕迹。
专注于个人成长与效率提升
读书记不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而不思”,那介绍一个方法给你,可以有效的帮助你规避这个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这样表述是事实还是观点?究竟是观点先行还是先叙述事实,然后水到渠成的说观点?对于一本实用类的书,太多的主观观点一定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不多说,我们现在来介绍下这个我亲测有效的方法:
RIA是拆书帮学习方法论的核心环节:Reading-Interpretation-Appropriation。R是阅读原文片段,I是把这些所谓的金句、名言用自己的话加以引导和解释。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历,A2说说以后怎么应用。
比如,在看关于沟通的书的时候,你要知道在人与人沟通的时候其实不仅仅需要具备一个能力,而是需要具备很多能力,与沟通有关的5个核心的能力分别是表达能力,主动倾听的能力、提问能力,说服力和谈判能力,这五个能力综合起来就是沟通力。我在上个月主要训练如何在读书时用拆书的方法训练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我看了一本书叫《拆出你的沟通力》书中引用了28本书的30多个片段,训练读者在阅读片段后,领会拆书家的引导和解释,训练自己思考如何应用在自己的日常,帮助读者从“心有所动”跨越到“真能应用”。这本书值得细细推敲,在每个问答下打磨自己更好的表达。
对于很多人来讲,读书记不住的问题经常发生。那如何解决读书记不住的问题呢?
1.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读书。学生时代学习去了读书,而职场人读书则是为了解决问题。因而读书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种带有目的性的阅读,可以让你在读书的时候有意识地进行记忆,阅读完成问题答案也就找到了。
2.以输出倒逼输入。一旦你有了迫切输出的需求,那么你在进行输入阅读的时候就会更加积极。比如我最近在做百度问答,因为输出需要,所以我在阅读时对自己需要的知识点进行了记忆和强化,确保输出时有话可说。
3.以填充知识框架为目的进行阅读。秋叶老师曾经分享过他的阅读方法,就是在阅读之前自己先将需要了解的知识,构成知识框架,然后以阅读的方式填充这个知识框架。等到阅读结束之后,整个知识框架也就出来了,阅读的内容也就成为你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最后总结一下:对于小说类或者散文之类的书籍,在读书的时候其实不需要苛求自己记住。但是在阅读工具书或者专业书籍的时候,记住也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最重要的目标是把阅读的内容融入你的知识体系当中,学以致用。
-------------------------------------------------------------------------------
做生活有心人,一起更好成长,欢迎关注木木的公众号LiFe记(MULIFE09)。
这个问题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轻松解决”,另一个是“读书记不住”。针对这两个词,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1.关于“轻松解决”
我认为,读书这件事,一定是要付出扎扎实实的行动,才能吸收知识的,不可能做到轻松解决。市面上有很多教你读书方法的书籍,有很多教阅读的知识付费课程,如果它们有告诉你如何轻松解决,那也不过是投机取巧的技巧而已,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及,你又没有意识到,当你问如何轻松解决读书记不住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你是在寻找方法,把时间都花在寻求方法和学习方法上了,为何不直接去行动,直接去翻开书阅读呢?最慢的最笨的但也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其实就是直接看书。
2.关于“读书记不住”
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把知识记住吗?不是的。读书是为了知道一些知识原理,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并用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生活。
所以,关键是,你得把知识用起来。实际上,知识是有一个流通过程的:看到一个知识原理——思考琢磨这个知识点——用于实践指导——反思总结,进一步加强对这个知识的认知程度。
当你把整个知识流通的过程走完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把“知识用起来”的过程,到那个时候,自然而然,你就懂得这个知识点在讲什么,而不用记住它了~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总结而言就是:读书是一件有点苦逼的事,不要幻想能够轻松解决,其实,把知识流通起来,运用起来,而不是记住知识。
一个持续行动、努力成长的妹子,公众号【北纬女侠手帐】
201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