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哪几位

 我来答
来日方长mmgo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10-07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0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1万
展开全部

截止2018年1月16日,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高锟。

1、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

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

此外,杨振宁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1959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5年发现反氘核;

1967年测量电子半径,发现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半径小于10E-14厘米;1969年测量普通光和有质量的光(即矢量介子)之间的转变,证明高能量普通光可以变成矢量介子,同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因此贡献,1975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197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79年发现胶子喷注;1989年确定三代中微子种类的数目只有三代;1994年起领导AMS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8年在太空中首次发现氦-4和同位素氦-3的空间分布是不同的;

2015年首次发现在太空中有大量高能正电子,这些正电子的来源很可能是暗物质碰撞所产生的。

4、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1986年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

1959年李远哲本科毕业于台湾大学  ,并于1961年获得台湾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次年去美国深造,1965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sitry)博士学位  。

其后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 ,1974年加入美国国籍并返回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 、同时担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 ;1979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

5、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

1948年2月28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美国第12任能源部部长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现任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

1970年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获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学位 ,197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1978年,担任美国物理学会理事 。

1993年,获颁费塞尔国王国际科学奖;1994年,获亚瑟萧洛奖及威廉梅格斯奖;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6月5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6、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

1957年毕业于香港培正中学。1958年赴美国深造,就读于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1967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

1982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1984年获浓缩物质物理巴克利奖。1998年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聘为中科院荣誉教授。

7、高锟,1933年11月4日生于中国上海,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份,2009年,与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埃尔伍德·史密斯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76岁;

高锟于1954年赴英国攻读电机工程,并于1957年及1965年获伦敦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197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筹办电子学系,并担任系主任;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1990年获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1996年获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7年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10年获颁大紫荆勋章;2018年9月23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4岁。

光瑞渊0eb
高粉答主

2019-06-02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6万
展开全部

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

一、崔琦

崔琦,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人,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美籍华人科学家。

1957年毕业于香港培正中学。1958年赴美国深造,就读于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1967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82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1984年获浓缩物质物理巴克利奖。1998年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聘为中科院荣誉教授。

二、屠呦呦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三、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很宽,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颇有建树。

四、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

五、李远哲

李远哲(Yuan Tseh Lee),男,1936年11月29日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市,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美籍中国台湾人。

李远哲主要从事化学动态学的研究,在化学动力学、动态学、分子束及光化学方面贡献卓著。分子束方法是一门新技术,1960年才开始试验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起初只适用于碱金属的反应,后来由李远哲在1967年同赫休巴赫教授共同研究创造,把它发展为一种研究化学反应的通用的有力工具。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崔琦

百度百科—屠呦呦

百度百科—李政道

百度百科—杨振宁

百度百科—李远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ife囧猫儿
高粉答主

2019-05-07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答主
回答量:6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万
展开全部

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

1、李政道,汉族,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被誉为「神童博士」。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丁肇中,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1936年出生于美国,1949年丁肇中进入台湾建国中学,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李远哲,1936年11月29日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先后就读于新竹国民小学、新竹中学;1959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1961年在台湾清华大学塬子科学研究所考获硕士学位。

德拜物理化学奖、美源都的劳伦斯奖、美国国家科学奖、英国皇家化学佰法拉第奖和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等。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

4、朱棣文,祖籍中国江苏太仓,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他先后就读于罗切斯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数学和物理学专业学位。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5、崔琦,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1951年只身远赴香港,之后崔琦在香港培正中学接受教育。他成为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之后,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6、钱永健,汉族,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16岁那年,凭借一个金属易受硫氰酸盐腐蚀的调查项目,钱永健在美国全国性奖项"西屋科学人才选拔赛"中获一等奖。

这项比赛现名"英特尔科学人才选拔赛",是美国历史最久、最具声望的科学竞赛,参赛者以高中生为主,又称"少年诺贝尔奖"。

7、高锟英,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金山。2009年,与其他两人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巴掌说巴
2019-10-14 · 说百姓法事 看社会冷暖
巴掌说巴
采纳数:70 获赞数:7132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杨振宁、李政道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9年12月10日,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举行,同日,由季羡林之子季承执笔的《李政道传》在西单图书大厦首发。季承曾为李政道助手12年,在本书30万字的篇幅中,季承全面系统地披露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半世纪的学术恩怨内幕:名字排序之争。 

2、丁肇中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9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5年发现反氘核;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因此贡献,1975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

3、李远哲荣获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

李远哲(Yuan Tseh Lee),男,1936年11月29日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市,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美籍中国台湾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荣誉退休教授。

4、朱棣文荣获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朱棣文(Steven Chu),1948年2月28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第12任美国能源部部长、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任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

5、崔琦荣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人,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美籍华人科学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延笑旋gt
高粉答主

2019-10-14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万
展开全部

1、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丁肇中和伯顿·里克特由于1974年发现了J/ψ粒子而同时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2、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1962年移居美国,1974年加入美国国籍,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及约翰·波兰伊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时年50岁。


3、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祖籍江苏苏州太仓,美籍华人。


4、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平顶山,美籍华人,1998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崔琦、哥伦比亚大学的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及史丹佛大学的劳克林三人因“他们发现了电子量子流体现象,一种新形态的量子流体,其中有带分数电荷的激发态”而获得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59岁。


5、钱永健:1952年出生于美国,祖籍浙江杭州,美籍华人。


6、高锟:1933年出生于中国上海金山区,英美双国籍,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7、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奖项。   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有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