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语文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展开全部
如何使语文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x0d\x0a记得我在第一次上公开课时,我们学校的老师给我提出的意见就是:上课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堂气氛沉闷。实际上,这个问题我在上课的时候也能感觉得到。老师热情饱满,可学生在听课时总感觉提不起精神来,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听课效率低,所收获的知识也不是很多,长期以来,还有可能造成学生厌恶语文,那将是最可怕的结果。针对我在教学中发现的这一问题,我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并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尝试改变教学方式,锤炼教师的课堂语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的课堂气氛变的活跃了。现就针对这一问题,谈点我浅薄的认识和建议。\x0d\x0a课堂气氛为什么会沉闷?主要是因为老师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不高。再追根而问,教师为什么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哪方面没有做好呢?大家可以看这样一个实际教学事例:那是在听一年级的公开课,老师上的内容是学习汉语拼音,老师教的很细很细,一个字母反复地指导发音,老师带读,孩子跟着读练习发音,鹦鹉学舌般地跟着念。老师带读完后,又指名学生读,学生读完后,老师就指着“b”、“d”教学生如何区分,“b”是一竖加个右半圆,“d”是一竖加个左半圆,老师又在黑板上书写,让学生来看。这个老师的教学非常认真,仔细,看起来是满满的一堂课内容。可我们来看学生的整节课的表现,学生在跟着老师刚念不久,声音就变底了,也开始东张西望了,在指导字母的书写时,孩子们就变的没有精神了,甚至在用小手不停地玩弄着东西。老师教得多,学生缺乏积极性,吸收的知识少,显然,这节课是不成功的。后来,我们在一起评课、议课时,我们达成了一点共识:教学方式单一,是造成这节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效率差的主要原因。\x0d\x0a要想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首先我们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变成生动而精彩的表演。具体来说可从一下几个方面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x0d\x0a1、在课堂上增加情境教学。\x0d\x0a说起情境二字,我感觉就是身临其境地接触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身临其境地说出课文中的语言。据此,很多学校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有更直观地感受。可我们在农村小学,没有这个条件,那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去创设情境。实验证明,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活跃学习。经常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们会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利用这一方式,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同样,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我们也采用情境的方法,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小木偶的故事》这一课时就增加了情境的成分。课文是一篇童话,里面有几个角色:小木偶、小灰狼、熊警察、兔子、小女巫、婆婆,课文生动地描写了这些童话角色的对话,描写了他们说话的表情和动作。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描述中运用提示语。那天我们班上刚巧得到卫生红旗,我就请班上平常积极发言的刘松晨同学来表演。我小声对刘松晨说:“今天我们班上得红旗,你高兴吗?”他点点头,我又接着说:“那你就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蹦蹦跳跳地跑进教室,最好说两遍,好吗?”刘松晨同学就一边跑着,笑着,报告这个好消息。接着我要学生把刘松晨的表情、动作、报告的内容说一说。结果看了表演后,大家都开心极了,之后,学生都争着要去表演课文中描写的角色,语言活动热烈地进行着,表情也丰富地变化着,思维也非常活跃。下课后,学生还争着要在操场上排演。这节课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小小的情境创设竟然能带给学生这么多的学习乐趣,带给学生这么大的学习劲头。\x0d\x0a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儿童。教育缺乏儿童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鲜明生动的形象不见了,剩下的就是空洞地理论化的概念。说教和训斥即便对于成人的教育也未必是好的方法,但却常常施加在儿童身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怎么能喜欢?课堂气氛又怎么能变的活跃?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要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情境,感兴趣的情境,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把课上得好懂、有趣,学生真正喜欢。\x0d\x0a2、在课堂上注意朗读方式的变化。\x0d\x0a语文课堂教学很大一方面是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的。所以朗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的老师上课除了采用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之外,不会再用其他的方式了。这样的课堂从表面上看来还是很有活力的,可是学生是否真的愿意去读,是否真的用心去读,却不可知。换个角度,就是我们成人,在每一天的语文课上都是这样老一套的朗读,感觉不到新鲜的感觉,他们的学习劲头会高吗?显然是不会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灵活地改变方式,除了以上朗读方式,我们还可以采用男女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老师与学生合作读,或者是文中讲到小松鼠在储存粮食,老师可以这样说:“小松鼠,小松鼠你在做什么呀?”就这样贴近孩子们那好奇的心,喜欢新鲜事物的心,孩子们的兴趣没有理由不高涨,课堂气氛也没有理由沉闷。\x0d\x0a要想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其次还需要我们教师要拥有很高的语言艺术。因为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调剂课堂气氛的武器。教师语言除了要规范外,还要鲜明、生动、幽默风趣。教师使用趣味性的语言,学生听起课来会精神振奋,课堂气氛会活泼。\x0d\x0a教师语言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45分钟的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然而在45分钟的课堂上,如果是老师一味地说教,学生长时间会感到疲倦,造成了课堂气氛的沉闷。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灵活地改变语调的高低,把握好节奏;同时也要注意语气的变化,让学生感觉到你是在与他们对话。除此之外,要想调节好课堂的气氛,还要主要最重要的一点——趣味性,这样比空泛地说教更具有效力,可以使学生在愉快地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记得在识字教学时,教“伐”和“代”这两个字的区别,我就生动地告诉同学们:那一撇就像是一个大刀,把树给砍倒了,就是伐了,学生听后,顿时从刚才的沉闷中一下苏醒过来,纷纷用动作做伐这个动作,学生的听课热情在这一句话中得到了触发了。还有一次,上课时有个别的学生在讲话,我知道他们不是真的想讲话,一定是在刚才的听课中感觉到累了,想放松一下,这时我说:“个别的学生赶快把嘴巴的小拉链拉上。”学生顿时都笑了,这样课堂气氛也得到了很好地调节,学生也感觉到有趣,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更乐意去听去做。\x0d\x0a教师是课堂的驾驭者,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修炼对象。课堂气氛也需要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去调剂,使平静的课堂也荡起圈圈涟漪,使孩子们的内心也燃烧起智慧的火花。\x0d\x0a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起着重要的功能。心理学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及思维状态都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状态密切相关。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方法枯燥,那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无法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于课堂学习、经常分心;学生就会不动脑筋、思维僵化。因此,要想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就必须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用自己饱满情感性和幽默性的语言去唤醒孩子放纵的心。只有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样的学生才是快乐而积极的。
展开全部
如何使语文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记得我在第一次上公开课时,我们学校的老师给我提出的意见就是:上课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堂气氛沉闷。实际上,这个问题我在上课的时候也能感觉得到。老师热情饱满,可学生在听课时总感觉提不起精神来,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听课效率低,所收获的知识也不是很多,长期以来,还有可能造成学生厌恶语文,那将是最可怕的结果。针对我在教学中发现的这一问题,我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并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尝试改变教学方式,锤炼教师的课堂语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的课堂气氛变的活跃了。现就针对这一问题,谈点我浅薄的认识和建议。
课堂气氛为什么会沉闷?主要是因为老师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不高。再追根而问,教师为什么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哪方面没有做好呢?大家可以看这样一个实际教学事例:那是在听一年级的公开课,老师上的内容是学习汉语拼音,老师教的很细很细,一个字母反复地指导发音,老师带读,孩子跟着读练习发音,鹦鹉学舌般地跟着念。老师带读完后,又指名学生读,学生读完后,老师就指着“b”、“d”教学生如何区分,“b”是一竖加个右半圆,“d”是一竖加个左半圆,老师又在黑板上书写,让学生来看。这个老师的教学非常认真,仔细,看起来是满满的一堂课内容。可我们来看学生的整节课的表现,学生在跟着老师刚念不久,声音就变底了,也开始东张西望了,在指导字母的书写时,孩子们就变的没有精神了,甚至在用小手不停地玩弄着东西。老师教得多,学生缺乏积极性,吸收的知识少,显然,这节课是不成功的。后来,我们在一起评课、议课时,我们达成了一点共识:教学方式单一,是造成这节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效率差的主要原因。
要想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首先我们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变成生动而精彩的表演。具体来说可从一下几个方面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1、在课堂上增加情境教学。
说起情境二字,我感觉就是身临其境地接触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身临其境地说出课文中的语言。据此,很多学校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有更直观地感受。可我们在农村小学,没有这个条件,那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去创设情境。实验证明,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活跃学习。经常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们会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利用这一方式,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同样,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我们也采用情境的方法,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小木偶的故事》这一课时就增加了情境的成分。课文是一篇童话,里面有几个角色:小木偶、小灰狼、熊警察、兔子、小女巫、婆婆,课文生动地描写了这些童话角色的对话,描写了他们说话的表情和动作。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描述中运用提示语。那天我们班上刚巧得到卫生红旗,我就请班上平常积极发言的刘松晨同学来表演。我小声对刘松晨说:“今天我们班上得红旗,你高兴吗?”他点点头,我又接着说:“那你就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蹦蹦跳跳地跑进教室,最好说两遍,好吗?”刘松晨同学就一边跑着,笑着,报告这个好消息。接着我要学生把刘松晨的表情、动作、报告的内容说一说。结果看了表演后,大家都开心极了,之后,学生都争着要去表演课文中描写的角色,语言活动热烈地进行着,表情也丰富地变化着,思维也非常活跃。下课后,学生还争着要在操场上排演。这节课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小小的情境创设竟然能带给学生这么多的学习乐趣,带给学生这么大的学习劲头。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儿童。教育缺乏儿童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鲜明生动的形象不见了,剩下的就是空洞地理论化的概念。说教和训斥即便对于成人的教育也未必是好的方法,但却常常施加在儿童身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怎么能喜欢?课堂气氛又怎么能变的活跃?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要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情境,感兴趣的情境,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把课上得好懂、有趣,学生真正喜欢。
2、在课堂上注意朗读方式的变化。
语文课堂教学很大一方面是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的。所以朗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的老师上课除了采用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之外,不会再用其他的方式了。这样的课堂从表面上看来还是很有活力的,可是学生是否真的愿意去读,是否真的用心去读,却不可知。换个角度,就是我们成人,在每一天的语文课上都是这样老一套的朗读,感觉不到新鲜的感觉,他们的学习劲头会高吗?显然是不会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灵活地改变方式,除了以上朗读方式,我们还可以采用男女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老师与学生合作读,或者是文中讲到小松鼠在储存粮食,老师可以这样说:“小松鼠,小松鼠你在做什么呀?”就这样贴近孩子们那好奇的心,喜欢新鲜事物的心,孩子们的兴趣没有理由不高涨,课堂气氛也没有理由沉闷。
要想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其次还需要我们教师要拥有很高的语言艺术。因为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调剂课堂气氛的武器。教师语言除了要规范外,还要鲜明、生动、幽默风趣。教师使用趣味性的语言,学生听起课来会精神振奋,课堂气氛会活泼。
教师语言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45分钟的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然而在45分钟的课堂上,如果是老师一味地说教,学生长时间会感到疲倦,造成了课堂气氛的沉闷。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灵活地改变语调的高低,把握好节奏;同时也要注意语气的变化,让学生感觉到你是在与他们对话。除此之外,要想调节好课堂的气氛,还要主要最重要的一点——趣味性,这样比空泛地说教更具有效力,可以使学生在愉快地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记得在识字教学时,教“伐”和“代”这两个字的区别,我就生动地告诉同学们:那一撇就像是一个大刀,把树给砍倒了,就是伐了,学生听后,顿时从刚才的沉闷中一下苏醒过来,纷纷用动作做伐这个动作,学生的听课热情在这一句话中得到了触发了。还有一次,上课时有个别的学生在讲话,我知道他们不是真的想讲话,一定是在刚才的听课中感觉到累了,想放松一下,这时我说:“个别的学生赶快把嘴巴的小拉链拉上。”学生顿时都笑了,这样课堂气氛也得到了很好地调节,学生也感觉到有趣,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更乐意去听去做。
教师是课堂的驾驭者,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修炼对象。课堂气氛也需要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去调剂,使平静的课堂也荡起圈圈涟漪,使孩子们的内心也燃烧起智慧的火花。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起着重要的功能。心理学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及思维状态都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状态密切相关。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方法枯燥,那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无法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于课堂学习、经常分心;学生就会不动脑筋、思维僵化。因此,要想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就必须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用自己饱满情感性和幽默性的语言去唤醒孩子放纵的心。只有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样的学生才是快乐而积极的。
记得我在第一次上公开课时,我们学校的老师给我提出的意见就是:上课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堂气氛沉闷。实际上,这个问题我在上课的时候也能感觉得到。老师热情饱满,可学生在听课时总感觉提不起精神来,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听课效率低,所收获的知识也不是很多,长期以来,还有可能造成学生厌恶语文,那将是最可怕的结果。针对我在教学中发现的这一问题,我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并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尝试改变教学方式,锤炼教师的课堂语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的课堂气氛变的活跃了。现就针对这一问题,谈点我浅薄的认识和建议。
课堂气氛为什么会沉闷?主要是因为老师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不高。再追根而问,教师为什么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哪方面没有做好呢?大家可以看这样一个实际教学事例:那是在听一年级的公开课,老师上的内容是学习汉语拼音,老师教的很细很细,一个字母反复地指导发音,老师带读,孩子跟着读练习发音,鹦鹉学舌般地跟着念。老师带读完后,又指名学生读,学生读完后,老师就指着“b”、“d”教学生如何区分,“b”是一竖加个右半圆,“d”是一竖加个左半圆,老师又在黑板上书写,让学生来看。这个老师的教学非常认真,仔细,看起来是满满的一堂课内容。可我们来看学生的整节课的表现,学生在跟着老师刚念不久,声音就变底了,也开始东张西望了,在指导字母的书写时,孩子们就变的没有精神了,甚至在用小手不停地玩弄着东西。老师教得多,学生缺乏积极性,吸收的知识少,显然,这节课是不成功的。后来,我们在一起评课、议课时,我们达成了一点共识:教学方式单一,是造成这节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效率差的主要原因。
要想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首先我们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变成生动而精彩的表演。具体来说可从一下几个方面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1、在课堂上增加情境教学。
说起情境二字,我感觉就是身临其境地接触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身临其境地说出课文中的语言。据此,很多学校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有更直观地感受。可我们在农村小学,没有这个条件,那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去创设情境。实验证明,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活跃学习。经常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们会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利用这一方式,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同样,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我们也采用情境的方法,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小木偶的故事》这一课时就增加了情境的成分。课文是一篇童话,里面有几个角色:小木偶、小灰狼、熊警察、兔子、小女巫、婆婆,课文生动地描写了这些童话角色的对话,描写了他们说话的表情和动作。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描述中运用提示语。那天我们班上刚巧得到卫生红旗,我就请班上平常积极发言的刘松晨同学来表演。我小声对刘松晨说:“今天我们班上得红旗,你高兴吗?”他点点头,我又接着说:“那你就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蹦蹦跳跳地跑进教室,最好说两遍,好吗?”刘松晨同学就一边跑着,笑着,报告这个好消息。接着我要学生把刘松晨的表情、动作、报告的内容说一说。结果看了表演后,大家都开心极了,之后,学生都争着要去表演课文中描写的角色,语言活动热烈地进行着,表情也丰富地变化着,思维也非常活跃。下课后,学生还争着要在操场上排演。这节课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小小的情境创设竟然能带给学生这么多的学习乐趣,带给学生这么大的学习劲头。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儿童。教育缺乏儿童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鲜明生动的形象不见了,剩下的就是空洞地理论化的概念。说教和训斥即便对于成人的教育也未必是好的方法,但却常常施加在儿童身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怎么能喜欢?课堂气氛又怎么能变的活跃?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要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情境,感兴趣的情境,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把课上得好懂、有趣,学生真正喜欢。
2、在课堂上注意朗读方式的变化。
语文课堂教学很大一方面是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的。所以朗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的老师上课除了采用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之外,不会再用其他的方式了。这样的课堂从表面上看来还是很有活力的,可是学生是否真的愿意去读,是否真的用心去读,却不可知。换个角度,就是我们成人,在每一天的语文课上都是这样老一套的朗读,感觉不到新鲜的感觉,他们的学习劲头会高吗?显然是不会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灵活地改变方式,除了以上朗读方式,我们还可以采用男女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老师与学生合作读,或者是文中讲到小松鼠在储存粮食,老师可以这样说:“小松鼠,小松鼠你在做什么呀?”就这样贴近孩子们那好奇的心,喜欢新鲜事物的心,孩子们的兴趣没有理由不高涨,课堂气氛也没有理由沉闷。
要想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其次还需要我们教师要拥有很高的语言艺术。因为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调剂课堂气氛的武器。教师语言除了要规范外,还要鲜明、生动、幽默风趣。教师使用趣味性的语言,学生听起课来会精神振奋,课堂气氛会活泼。
教师语言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45分钟的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然而在45分钟的课堂上,如果是老师一味地说教,学生长时间会感到疲倦,造成了课堂气氛的沉闷。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灵活地改变语调的高低,把握好节奏;同时也要注意语气的变化,让学生感觉到你是在与他们对话。除此之外,要想调节好课堂的气氛,还要主要最重要的一点——趣味性,这样比空泛地说教更具有效力,可以使学生在愉快地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记得在识字教学时,教“伐”和“代”这两个字的区别,我就生动地告诉同学们:那一撇就像是一个大刀,把树给砍倒了,就是伐了,学生听后,顿时从刚才的沉闷中一下苏醒过来,纷纷用动作做伐这个动作,学生的听课热情在这一句话中得到了触发了。还有一次,上课时有个别的学生在讲话,我知道他们不是真的想讲话,一定是在刚才的听课中感觉到累了,想放松一下,这时我说:“个别的学生赶快把嘴巴的小拉链拉上。”学生顿时都笑了,这样课堂气氛也得到了很好地调节,学生也感觉到有趣,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更乐意去听去做。
教师是课堂的驾驭者,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修炼对象。课堂气氛也需要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去调剂,使平静的课堂也荡起圈圈涟漪,使孩子们的内心也燃烧起智慧的火花。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起着重要的功能。心理学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及思维状态都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状态密切相关。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方法枯燥,那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无法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于课堂学习、经常分心;学生就会不动脑筋、思维僵化。因此,要想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就必须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用自己饱满情感性和幽默性的语言去唤醒孩子放纵的心。只有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样的学生才是快乐而积极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教态是促成良好课堂气氛的首要条件。 何为教态,教态就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与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当教师走进教师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①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②给予学生鼓励。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③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多夸奖孩子们“好极了”“你真棒”等,教师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这样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学生这样才能不断进取,有旺盛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添加剂。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促使他们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增进知识。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三、动手操作是调动课堂气氛的必要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形象化,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四、创设悬念是引发课堂气氛的重要措施。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2018-02-17
展开全部
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