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学习的目的不是把知识贮存于大脑之中,而是最终要化为能力,去解决不同情境的问题。
当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断向学生渗透以后,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不断增加,这时,仅通过课堂教学来解决同学们课前预习、课外思考、自我探索中的许多问题已经远远不够了,至此,怎样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班级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实现课堂学习自主,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活的灵魂。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但“自主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启发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条件,不断促成学生由不知到知的转化。
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学生的数学基础有关,也就是说,在班集体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必然存在着差异性。那么怎么去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这里有几点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学会制定学习目标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的学生学习带有很大的盲动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东一榔头西一棒,学习处于无状态之中;有一部分学生制定不切实际的过高的学习目标,当学习目标达不到时便灰头丧气。为此,我们指导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一是采取分级确定的原则。即总体目标、学期目标、阶段目标、单元学习目标逐次确定,知识和能力目标逐个确定。一般来说,知识的分级目标根据知识的网络结构循序确定,能力和素质的分级目标 依据知识载体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螺旋式递进;二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对某些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可分步骤完成,对数学能力分阶段达到,对素质的提高分层次渗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会制定学习计划
无宁静无以致深远,学习需要专心孜志,我们认为制定学习计划是个好办法。所谓学习计划就是把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需要训练提高的素质、需要完成的作业安排进去,使自己的学习活动在时间和内容等方面能够有计划的进行。学习计划对于学生学习实践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它可以使学生知道在什么时间应该学习了,严密完整的学习计划还应当包括每次学习什么内容?采取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多少时间等。随着个人学习计划的落实,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就按期完成了,这就是学习计划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三、学会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料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强大的支持服务。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科学突飞猛进的年代,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日新月异。
在信息社会,学会捕捉信息、采摘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根据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要求选择和利用资料,有的学生基本知识还没有到位,就去搞中级、高级题库或竞赛题;有的学生选择的参考书错误百出,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有的学生选择相似的参考书,作了大量的重复劳动,从而被题目牵着鼻子走,是学习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为此, 我们指导学生怎样精选一本参考书,怎样摘录和归纳对己有用的信息,教会学生精读和泛读的方法。
四、学会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方式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为此,我们着重研究怎样引导学生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把发现、探究、研究的等活动凸显出来。是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个变化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被动变成主动,而且增加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责任,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自觉的进行自主学习,而且还要思考怎样学?学习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目标和计划不变的条件下,选择学习方法至为重要。选择学习方法应当因人而宜,如,苏东坡的“三上”学习法(床上、厕上、路上)。选择学习方法应当遵守学习普遍规律,古人在治学中有许多快炙人口的名言,如“读书贵有三到:一曰眼到、二曰手到、三曰心到,眼到不如手到,手到不如心到”。
当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断向学生渗透以后,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不断增加,这时,仅通过课堂教学来解决同学们课前预习、课外思考、自我探索中的许多问题已经远远不够了,至此,怎样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班级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实现课堂学习自主,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活的灵魂。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但“自主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启发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条件,不断促成学生由不知到知的转化。
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学生的数学基础有关,也就是说,在班集体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必然存在着差异性。那么怎么去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这里有几点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学会制定学习目标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的学生学习带有很大的盲动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东一榔头西一棒,学习处于无状态之中;有一部分学生制定不切实际的过高的学习目标,当学习目标达不到时便灰头丧气。为此,我们指导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一是采取分级确定的原则。即总体目标、学期目标、阶段目标、单元学习目标逐次确定,知识和能力目标逐个确定。一般来说,知识的分级目标根据知识的网络结构循序确定,能力和素质的分级目标 依据知识载体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螺旋式递进;二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对某些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可分步骤完成,对数学能力分阶段达到,对素质的提高分层次渗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会制定学习计划
无宁静无以致深远,学习需要专心孜志,我们认为制定学习计划是个好办法。所谓学习计划就是把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需要训练提高的素质、需要完成的作业安排进去,使自己的学习活动在时间和内容等方面能够有计划的进行。学习计划对于学生学习实践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它可以使学生知道在什么时间应该学习了,严密完整的学习计划还应当包括每次学习什么内容?采取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多少时间等。随着个人学习计划的落实,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就按期完成了,这就是学习计划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三、学会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料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强大的支持服务。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科学突飞猛进的年代,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日新月异。
在信息社会,学会捕捉信息、采摘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根据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要求选择和利用资料,有的学生基本知识还没有到位,就去搞中级、高级题库或竞赛题;有的学生选择的参考书错误百出,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有的学生选择相似的参考书,作了大量的重复劳动,从而被题目牵着鼻子走,是学习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为此, 我们指导学生怎样精选一本参考书,怎样摘录和归纳对己有用的信息,教会学生精读和泛读的方法。
四、学会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方式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为此,我们着重研究怎样引导学生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把发现、探究、研究的等活动凸显出来。是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个变化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被动变成主动,而且增加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责任,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自觉的进行自主学习,而且还要思考怎样学?学习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目标和计划不变的条件下,选择学习方法至为重要。选择学习方法应当因人而宜,如,苏东坡的“三上”学习法(床上、厕上、路上)。选择学习方法应当遵守学习普遍规律,古人在治学中有许多快炙人口的名言,如“读书贵有三到:一曰眼到、二曰手到、三曰心到,眼到不如手到,手到不如心到”。
展开全部
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在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地开展数学学习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是目前大家所注重的教育形式。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自制能力差,社会经验以及对学习价值的认知都不足,通常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主动学习数学的意愿基本没有被调动出来。
对于学生来讲,能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这种学习情态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会更加自觉,并能促进创新学习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通过新颖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入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意愿,引导其自主地开展学习,这是关键的开头。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探索新的导入方法,用新颖的导入把学生吸引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目前,教师已经挖掘出不少高效的导入方法,如互动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情境导入……众多的方法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可以供小学数学教师采用。但在选择导入方法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来设计,不能生搬硬套,关键是能将学生有效吸引到学习中来。
如,在讲“认识多位数”这一课前,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财主家的孩子去上学,第一天,老师教了个“一”,第二天,教了个“二”,第三天教了个“三”,这个孩子回家跟爸爸说:“我都会了,一是一横,二是二横,三是三横……”财主很高兴,就没有让他再去上学。后来,家里请客,让这个孩子写请柬,有个客人叫“万百千”,于是这个孩子从早写到晚,画了无数个横……学生听完了,放声大笑,我也就通过这个故事导入法,成功地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习上,从而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愿,因为每个学生都不想成为故事中的主角。
二、启发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数学而言,其运用过程就是遇到问题,然后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教学法,一是适应了人的思维情态,对引发人的主动思维是非常有效的,二是适应了数学的实践本质特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更多地选择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就是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尝试着去解决。启发式教学能有效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调动起来,促使他们在自主的状态下开展数学学习。
如,在讲“克与千克”这部分知识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学生也记住了二者的千倍关系,但真正运用到实践时,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判断出克与千克所表达的具体含意,因为他们缺少感性的体验认知。我就给学生设置了几个问题:家里有食盐和糖,回家研究一下,妈妈在买这两种食品时,是按什么单位选购的?而在做饭时,又是按什么单位使用的?如果倒过来使用这两个单位,会出现什么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回家,通过对家里各种东西质量的反复掂量和比较,很快就自主地找到了这两个单位之间换算的“感觉”。
三、将数学学习生活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和现实意义,这样就能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应关注对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转化,从而成功地将学生带入自主学习的情境中。如,在给学生讲“元角分”的知识后,我就让学生在教室里做起了“生意”,我给他们一些“钱”,让他们有的扮演商人,有的扮演顾客,通过买卖文具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的意愿被极大调动起来了。
再如,在讲到“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时候,我就对学生说:“我家后院想垒一个小花池,是长方形的,我知道砖的大小,也知道小花池的长和宽,请同学们帮助老师算一下,我给这个池子铺底,需要买多少块砖?不要让老师多花钱,也不要不够。”这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应用题,但我将它转换为“帮助老师”这个情境后,学生的学习情感就产生了变化,他们对计算数学题的抵触情绪没有了,换来的是学习的热情。
总之,新课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甚至将之放在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位置看待,努力将学生的探究、创新潜力挖掘出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对于学生来讲,能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这种学习情态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会更加自觉,并能促进创新学习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通过新颖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入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意愿,引导其自主地开展学习,这是关键的开头。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探索新的导入方法,用新颖的导入把学生吸引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目前,教师已经挖掘出不少高效的导入方法,如互动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情境导入……众多的方法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可以供小学数学教师采用。但在选择导入方法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来设计,不能生搬硬套,关键是能将学生有效吸引到学习中来。
如,在讲“认识多位数”这一课前,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财主家的孩子去上学,第一天,老师教了个“一”,第二天,教了个“二”,第三天教了个“三”,这个孩子回家跟爸爸说:“我都会了,一是一横,二是二横,三是三横……”财主很高兴,就没有让他再去上学。后来,家里请客,让这个孩子写请柬,有个客人叫“万百千”,于是这个孩子从早写到晚,画了无数个横……学生听完了,放声大笑,我也就通过这个故事导入法,成功地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习上,从而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愿,因为每个学生都不想成为故事中的主角。
二、启发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数学而言,其运用过程就是遇到问题,然后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教学法,一是适应了人的思维情态,对引发人的主动思维是非常有效的,二是适应了数学的实践本质特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更多地选择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就是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尝试着去解决。启发式教学能有效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调动起来,促使他们在自主的状态下开展数学学习。
如,在讲“克与千克”这部分知识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学生也记住了二者的千倍关系,但真正运用到实践时,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判断出克与千克所表达的具体含意,因为他们缺少感性的体验认知。我就给学生设置了几个问题:家里有食盐和糖,回家研究一下,妈妈在买这两种食品时,是按什么单位选购的?而在做饭时,又是按什么单位使用的?如果倒过来使用这两个单位,会出现什么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回家,通过对家里各种东西质量的反复掂量和比较,很快就自主地找到了这两个单位之间换算的“感觉”。
三、将数学学习生活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和现实意义,这样就能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应关注对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转化,从而成功地将学生带入自主学习的情境中。如,在给学生讲“元角分”的知识后,我就让学生在教室里做起了“生意”,我给他们一些“钱”,让他们有的扮演商人,有的扮演顾客,通过买卖文具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的意愿被极大调动起来了。
再如,在讲到“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时候,我就对学生说:“我家后院想垒一个小花池,是长方形的,我知道砖的大小,也知道小花池的长和宽,请同学们帮助老师算一下,我给这个池子铺底,需要买多少块砖?不要让老师多花钱,也不要不够。”这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应用题,但我将它转换为“帮助老师”这个情境后,学生的学习情感就产生了变化,他们对计算数学题的抵触情绪没有了,换来的是学习的热情。
总之,新课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甚至将之放在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位置看待,努力将学生的探究、创新潜力挖掘出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