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在中国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哪些阶段
1、孔子和早期儒学: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和“至圣”.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荀子提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和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秦汉时期:①秦始皇施行焚书坑儒的政策,是对儒家思想的一次沉重打击.
4、西汉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简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大一统”思想,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北宋理学: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材料,是第二性的.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6、陆王心学: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
明朝中期以后,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一学派也称为“陆王心学”.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