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小学五年制?
1951年10月,我国颁布了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新学制,从1952年开始实行。
可刚刚实行一年,就因师资水平低,教材不适应而停止了。以后,一直延用六三学制,也就是1922年学制。其中,也有一些波动,如:有些地方还在用五三三学制,但从全国范围看,比较普及的主要是六三和正在进行改革的五四学制。
五四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制度。实行的五四制实验始于1981年,在北师大附小进行的实验。1989年原国家教委提出,要积极推进五四学制改革实验。之后,实验规模进一步扩大到全国很多地区。
六三制是实行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制度。主要特征是重视知识的基础性。其最早可追溯到1922年学制改革。在我国影响比较广。
扩展资料:
除了比较普及的五四制和六三制,还有一种现行的学制模式称为九年一贯制,把小学5年和初中4年连接起来。小学毕业生取消升学竞争,直升初中可以节省为应付升学考试而进行的训练和总复习所花的半年时间,有利于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家长也不必为学生找到好学校而奔波、苦恼。
但是,学生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在同一所学校,时间跨度大,要经历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不同的年龄期有不同的心理、生理特点和不同的教育要求,这些给学校管理增加了难度,对学校的要求也增高了,一模式只在一些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和学校中试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年制
1951年10月,我国颁布了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新学制,从1952年开始实行。可刚刚实行一年,就因师资水平低,教材不适应而停止了。
以后,一直延用六三学制,也就是1922年学制。其中,也有一些波动,如:有些地方还在用五三三学制,但从全国范围看,比较普及的主要是六三和正在进行改革的五四学制。
扩展资料
实行小学五年制的理论依据:
(1)小学五年制,有利于普及小学教育。在我国许多地方经济落后,人们素质低,辍学问题比较严重,只有很少学生能坚持读完小学6年。小学改为5年更有利于普及小学教育。实验证明小学5年也能完成小学的任务,而且更有利于教育效益的提高。
(2)初中实行四年,能克服初中阶段学生负担过重、辍学率高的弊端。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提前了1-2年,实行五四制,更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可以有时间加入一些职业课程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年制
小学五年制,有利于普及小学教育。在我国许多地方经济落后,人们素质低,辍学问题比较严重,只有很少学生能坚持读完小学6年。小学改为5年更有利于普及小学教育。实验证明小学5年也能完成小学的任务,而且更有利于教育效益的提高。
1986年4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是我国首次把免费的义务的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也就是说适龄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9年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虽只有18条,但“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此成为法定义务。
1978年,当年的学生分为大、小班。
解放初,我国沿用民国时期的基本学制,实行初小4年、高小2年、初中3年、高中3年的学制。1952年开始推行小学5年一贯制,后暂缓实行。1958年教育也搞大跃进,再次推行小学5年一贯制。1960年中央提出缩短学制,小学5年,直到1982年;高中减为2年,推行到196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1961年教学大纲于1962年出版了12年制课本。1970年遵照最高指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中学改为4年,初中、高中各2年,有的地区推行过中小学8年一贯制。1978年教育部决定中学学制改为初中3年、高中2年。我读小学一、二、三年级用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课本就是根据这个学制编写的。1982年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联合编写的六年制小学课本投入使用,开始实行12年制,小学6年,中学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则分别为五年制小学和六年制小学编写课本。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全国开始逐步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的具体划分呈现多样化,有五四、六三或九年一贯制等做法。各地的课本编写、出版趋于多样化,能够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