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死亡实验》(2009)这部电影?
首先得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但另一方面,他的广泛接受度并不是很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本片以1971年美国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为基础并根据马里奥·乔丹努的小说《黑盒子》改编,而为了商业的需求和对电影感官形式的追求,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在电影中加入了许多紧张刺激的元素以至于成品也远比实验本身可怕许多。剧情与《路西法效应》中详细记载斯坦福实验的来龙去脉基本吻合。
影片因斯坦福监狱实验本身的“臭名昭著”而受到很大反响和抨击,现实中的实验虽然没有电影里闹出人命这么夸张但也是因为有反社会的行为被警告而被迫中止,而不论是现实还是电影中揭露出来的问题则同样骇人。
这一点其实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很好的映照,在监狱待了很久的老囚犯真正获得自由后反而因没办法适应生活而选择了自杀。所以当人们固化在情境中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影响而把自己无形中塑造成情景需要的角色,倘若情景本身就是像监狱一样比较黑暗的场景则更容易把“人性本恶”的一面勾引出来。
换个角度来想,如果影片中的记者和军人扮演了狱警的角色会不会变得同样暴力,而当身边志同道合的人开始受利益驱使而分化时谁能够抵抗住沉默螺旋带来的压力?这些问题没有谁敢拍着胸脯给出肯定答案,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心中都住着“可能爆发也可能屈从变为懦夫”的恶魔。所以在无法根除这个恶魔时,只能期望被固化的情境中能永远脱离黑暗了……
这部电影是在一个真实的实验的基础上拍摄的,这就是监狱实验。
可以说,这部电影在80%以上都是与真实实验相符的,现实的实验的中止,也是因为一位参与实验者的女友的介入,这就是电影中女主角产生的背景了。现实实验中的学生换成了电影中的来自各行各业和参与者,电影中男主角的背景是新闻部门的“线人”,另外一个来自空中某部,这实际上影射的是现实中社会对于监狱实验的关注。
这个实验更多地体现的是潜意识暴力。每个人都有潜意识暴力,只是正常情况下,这种暴力倾向被压制了,而在特殊的情况下,这种暴力倾向就会转化成实际的行动。这种转化的条件就是权力。但有权力并非就可以为所欲为,因为还有道德的约束。然而,权力却拥有变相施暴的机会。
最后再说一点,津巴多的监狱实验在当时是受到了非议的,以致于电影中竟把教授以死为结,实际上,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津巴多的实验其实是触动到了当权者的痒穴,暴露了他们不想面对的问题。一句话,当权者多多少少都与实验中的看守有类似的行为,时至今日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