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 我来答
孟三牛
2018-04-25 · TA获得超过108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91
采纳率:87%
帮助的人:52.2万
展开全部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欣赏能力、迁移应用能力,它们呈现一种递进的阶段性,前后关联,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能力纵向系列。
1.认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
具体说,是指认知字形、认读字音、了解字义,初步获得课文表层意义的能力。这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又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顺利进行认读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两项,一是视读的广度、视知觉范围的大小(即视幅),jint速读研究表明初中生视读广度是以词和短语为单位,高中生则能以句子为单位。二是表现在对一些音形义混淆、容易读错、容易写错的字以及对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当然,准确认读还表现在认读时不错字,不减字、不增字、不重字、不倒字。读得正确,不仅能锻炼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
2.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因素。
阅读中的理解是对文章中词句、段落、篇章、写作方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整个理解过程是按照对语言形式到对内容的理解,对部分到对整体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规律来完成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写词句入手,经过判断和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
但不同人的思维特点不同,他们理解的心理特征也就不同。以初高中学生为例,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中具体的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这一特点使他们对课文的深层意义和隐含内容常常理解肤浅;对内容复杂的课文,往往以偏概全;对没有中心句的段或不是判断句的论点、缺乏概括能力。在归纳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时,有时夹杂次要因素,有时又遗漏某些重要成分,或不大善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往往会生搬硬套原文中的某些句子,作机械拼凑。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因此,他们的理解能力较之初中学生有所提高。在阅读中,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抽象出最基本的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但他们在阅读中往往忽略某些深层意义或潜在内容。在揭示寓意较深的内涵或提炼某些复杂的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时,仍然把握不准。
另外,初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如高中学生,尤其在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方面。因此阅读时,初中生只能就一个方面、一个层次或一般问题质疑,而高中生则可能在更多的方面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质疑;初中生主要在内容方面提出问题,高中生则能在内容和形式,乃至语言风格方面提出问题。
3.评价欣赏能力
指对文章美的感知、体验和评价能力,包括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语言文字,乃至风格特点和评价和欣赏。
高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接近成熟,开始初步形成某些人生价值观念,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特别明显的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阅读中选择性和稳定性有了明显发展。这些特点使他们已经具有相当的评价欣赏能力,有对阅读材料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乃至语言风格进行判断辨析和鉴赏。由于他们在知识和生活上的不足,致使他们
在思维和理解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样在评价欣赏作品时也往往会反映出来。例如,当他们读到某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作品时,就以为整个社会是漆黑一团;当他们看到揭露某些干部腐化堕落的文章后,就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评价欣赏能力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加以指导。
4.迁移应用能力是最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迁移应用能力是指经过大量阅读后,将储存起来的知识在新的阅读过程中加以灵活使用,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迁移应用能力的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获得新知识。一般说来,高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践逐渐增加,抽象思维也达到较高的水平,创造性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这种较高的思维和想象的结合,造成了一种积极的心理势态,表现在阅读上,就是掌握了精读、速读、浏览的方法;摘录、笔记、摘要、制作卡片、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等方法,阅读更具有独立性和研究性,阅读技能达到了相当水平。
阅读过程中的四种能力虽然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阶段,但仍是交错的,呈螺旋并进的态势。认读中有理解,理解中有评价,欣赏又是理解的深化,迁移则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发展,这些都取决于人们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蚕宝宝的动植物小百科
高粉答主

2021-11-15 · 共同造就多姿多彩的大自然。
蚕宝宝的动植物小百科
采纳数:2409 获赞数:2481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vN5QbXOTst66W2CDfis1Mg

提取码: szat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8-04-19
展开全部
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告诉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一定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对于我们分析课文以及考试做阅读题目都会起到很大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安妮和倪好520
2018-04-19 · TA获得超过30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6
采纳率:4%
帮助的人:102万
展开全部
多看一些作文书和理解的题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遥不可及TaT
2021-04-20 · TA获得超过54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5
采纳率:28%
帮助的人:20.5万
展开全部
   阅读理解在语文考试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少学生会在阅读理解上失分过多。如何做阅读理解题?如何尽量拿到好的分数?北京新东方小学全科教育老师建议的这些知识点一定要掌握!
01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利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02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03
叙述方式
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叙述。
倒叙:突出事件的结局,制造悬念。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04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给读者以真实感,使文章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情感,增强文章真实性。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和对话,拉近与读者或对话者的感情距离;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
第三人称:比较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客观叙述。
05
抒情方式/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
06
表达方式
叙述(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说明: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举列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议论:议论文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有举例/事实论证、道理/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07
描写
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小细节,尤其是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准确传神,形象鲜明)。
侧面描写:不直接写人、物本身,而是通过他人对主体的感受与评价从侧面来突出主体的特征。如三月不知肉味,绕梁三日。
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①照应前后文、标题;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③衬托(正衬、反衬)主体;④表现、突出主题;⑤展示人物活动背景或社会背景;⑥对下文的议论、描写、抒情做铺垫;⑦预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景物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写景;对比。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场景描写
摄取一个有意义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景观,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把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白描
用最简练、最节省的文字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描绘一幅画面;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简洁传神。
08
取材(选材)构思的特点
详略得当:最能体现主题的内容细致描述,与主题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的粗略描述。
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或场景入手,表现重大的主题。
点面结合:既有整个横切面,又有具体详细的事例个案(点)。
典型/新颖:典型:创造典型人物,描写典型场景;新颖:推陈出新。
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眼前之景与事为实,联想与想象的景与事为虚,尤其是回忆、梦境等,作者常通过以虚写实的方式来形成一种虚实的对比与映衬。
09
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内容作用:点明中心事件、主体情感、主旨;点明话题、事件、背景。
标题的结构作用:行文线索(叙事、抒情的线索),贯穿全文。
标题的形式作用:从修辞、句式、用词等方面分析,作用有形象、突出、醒目、新颖、设置悬念等。
10
文章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
以人(人物的活动)为线索
以物(事物的得失)为线索
以事(事件的前因后果)为线索
以理(所要阐述的道理)为线索
以情感(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以空间位置的变化为线索
线索的作用:贯穿/组织全文
11
文中关键句段的赏析
起始句/段(位于文章开头或段落首句)对下文或全文的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或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先言他人、他物、他事,以此引出所写之主体人、物、事);
描述某场景、现象,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依托,相互照应;
与下文作对比、反衬,使后文内容更突出;
引发读者好奇心,吸引读者兴趣,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欲望;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总领全文。
过渡句/段(在文章中间或段落中间)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内容上:点明中心(主旨)。
结尾句/段(在文章或段落结尾)的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标题),前后呼应。
内容上:篇末点题,点明题旨;深化中心(主题)。
如果结尾句委婉含蓄,则其作用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暗示主题;强化作者感情。
12
引用的作用
证明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充实论据,丰富内容,深化文章主题;
增强文章文化底蕴,增强感染力;
点明题意,文题对应。
13
文章的结构方式
总分式:包括“分—总”“总—分—总”式。
递进式:逐层深入形成递进。
并列式:分几方面介绍,形成并列。
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一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