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新版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中国论文网 /9/view-5134234.htm
许多从事写作研究的大家都重视文章的真情实感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写文章的人有了真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会像泉水一样淌出。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即内容是真实的,感情是真挚的,用我笔写我语,用我语表我情,用我文发我真实的感慨。
那么,学生怎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一、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感来”。叶圣陶先生如是说。是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感情、观点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从一定意义上说,作文就是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和谐统一。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将学生的写作课向学生开放,让美好生活的本身去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性。让学生打破生活与写作之间的“厚障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们语文老师,要引导、指导学生作文注重真情实感。培养学生认真对待生活的习惯,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深入生活,决不回避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要面对,都要积累。要观察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没有观察,就没有对生活的认识、了解,何谈感受?何谈对生活有真情?当然也就失去了写作的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就是生活。我们现在的学生现实生活面比较窄,经历的事情比较少。但他们的生活有波澜,有色彩。学生生活里不是只有学校和家庭,也不是只有功课和考试。除此之外,还有阳光、雨露、风吹、草动;还有同伴间的会心一笑;陌生人之间的举手之劳……这些美好的事物与瞬间,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只有当学生把视线投向生活,把紧闭的心门打开,释放所有的枯燥与乏味,拥抱多彩的生活世界,让生活的甘泉滋润学生贫瘠的写作园地,相信学生一定能摆脱无话可说,为文造情的尴尬境地。
二、必须指导学生感悟生活
观察生活,只是了解生活,而要认识生活,发现生活的真谛,对生活产生情感,还要感悟生活,即“心入”生活,“潜入”生活的底部,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动地透视和剖析。为什么有的同学和别人一样生活在校园,和别人一起经历了某事,别人能写出“言之有物”、真挚感人的文章,他却仍然感到“写不出”或“没的写”呢?关键在于不善于感悟生活,即客观的事物现象,周围的人、事只是入耳入目,但不“入心”。这主要是因为缺乏体验,感受肤浅,无法洞察事物背后的深刻内涵,无以领悟生活真谛,无由激发写作意念,形成不了内在冲动。总觉得生活平庸,无甚可写,区区小事,何足下笔。即使勉强提笔,他只能言不由衷,东拉西扯。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更要加强感悟能力的训练。写作中想抓住一些感人的瞬间,学生必须用心去感悟生活,用真心去体验生活。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世界,最平常的也就是最感人的。学生在写作时,并不用苦思冥想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有时只要想想早上出门前妈妈的一声叮咛,雨中爸爸及时送来的雨伞,感动早已存于心间。要想学生作文有真情实感,就必须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生活,用饱含真情的双眼去关注周围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有真心去感悟生活,并赋予这些客观事物以独特的见解。
三、必须鼓励并指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学生写好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是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学生手中掌握了丰富的作文材料,习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景可摹,有情可抒。积累作文材料的渠道有以下几点。
1.生活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积累生活是学生能写出真情实感作文的重要前提。帮助学生积累生活,要做到:①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情,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②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每次活动都要有目的。活动前要有准备,活动中要真切体验、细心感受生活,活动后要认真回顾总结。③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网络等视听途径积累材料、以扩大学生的见闻,丰富学生的生活。④鼓励学生坚持写好日记,特别记好情感日记,做好文字积累。写多了,理解多了,情感丰富了,作文的真情味也就十足了。
2.记忆积累
记住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作文时就不会感到笔力不足、词语贫乏。一般说来,要做到:①每学期都要选择一些最优美的课文,让学生整理背诵,掌握全篇。②选择课文中优美的片断、名言佳句、好词语,要求学生抄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进行吟诵、品味、内化。这样,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的词句,而且积累了一些句式、段式和文章结构的方法,作文时也就如探囊取物了。
3.阅读积累
指导学生开展广泛的阅读,特别要对名著进行阅读,从课外阅读中搜集和积累材料,鼓励学生随时摘录,坚持写读书笔记、写感想、写随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以上渠道的积累,学生胸中有了丰富的材料,厚积而薄发,作文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何愁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四、必须营造写作情境,诱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初中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看到或经历过事件的全过程,真实体验其间的酸甜苦辣,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五、必须放宽命题,促使学生尽情倾吐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就要求教师不要过分强调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要重视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只要放宽命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内容,才能令他们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只有当学生的思路得到充分开拓,变得越来越活泼而缜密,他的写作能力才会更好更快发展起来。”张志公如是说。留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促使学生尽情倾吐真情实感。作文教学若以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为惟一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被动接受作文训练,则会造成学生心中有许多想说的话而没有机会说,想写的内容没机会写。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时空,让他们充分地发挥,尽情地倾吐他们的真情实感。我们不妨为学生多提供自由作文的机会,让学生放胆写文,写放胆文,题材不限,体裁不限,思想不拘,尽吐他们的情,他们的感悟。可以采用大作文形式,也可日记或周记形式。这样,我们会看到情文并茂、新鲜活泼的好文。每个学生的胸中都采用有一弯心湖,自由作文可以帮助学生凭借已有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综上所述,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善于向生活开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具体的写作情境,还要留给学生一方自由的天地,使之能尽情地吐情表意,发真情表实感。做到这些,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对学生而言就不是难事了。
中国论文网 /9/view-5134234.htm
许多从事写作研究的大家都重视文章的真情实感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写文章的人有了真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会像泉水一样淌出。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即内容是真实的,感情是真挚的,用我笔写我语,用我语表我情,用我文发我真实的感慨。
那么,学生怎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一、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感来”。叶圣陶先生如是说。是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感情、观点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从一定意义上说,作文就是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和谐统一。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将学生的写作课向学生开放,让美好生活的本身去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性。让学生打破生活与写作之间的“厚障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们语文老师,要引导、指导学生作文注重真情实感。培养学生认真对待生活的习惯,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深入生活,决不回避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要面对,都要积累。要观察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没有观察,就没有对生活的认识、了解,何谈感受?何谈对生活有真情?当然也就失去了写作的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就是生活。我们现在的学生现实生活面比较窄,经历的事情比较少。但他们的生活有波澜,有色彩。学生生活里不是只有学校和家庭,也不是只有功课和考试。除此之外,还有阳光、雨露、风吹、草动;还有同伴间的会心一笑;陌生人之间的举手之劳……这些美好的事物与瞬间,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只有当学生把视线投向生活,把紧闭的心门打开,释放所有的枯燥与乏味,拥抱多彩的生活世界,让生活的甘泉滋润学生贫瘠的写作园地,相信学生一定能摆脱无话可说,为文造情的尴尬境地。
二、必须指导学生感悟生活
观察生活,只是了解生活,而要认识生活,发现生活的真谛,对生活产生情感,还要感悟生活,即“心入”生活,“潜入”生活的底部,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动地透视和剖析。为什么有的同学和别人一样生活在校园,和别人一起经历了某事,别人能写出“言之有物”、真挚感人的文章,他却仍然感到“写不出”或“没的写”呢?关键在于不善于感悟生活,即客观的事物现象,周围的人、事只是入耳入目,但不“入心”。这主要是因为缺乏体验,感受肤浅,无法洞察事物背后的深刻内涵,无以领悟生活真谛,无由激发写作意念,形成不了内在冲动。总觉得生活平庸,无甚可写,区区小事,何足下笔。即使勉强提笔,他只能言不由衷,东拉西扯。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更要加强感悟能力的训练。写作中想抓住一些感人的瞬间,学生必须用心去感悟生活,用真心去体验生活。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世界,最平常的也就是最感人的。学生在写作时,并不用苦思冥想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有时只要想想早上出门前妈妈的一声叮咛,雨中爸爸及时送来的雨伞,感动早已存于心间。要想学生作文有真情实感,就必须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生活,用饱含真情的双眼去关注周围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有真心去感悟生活,并赋予这些客观事物以独特的见解。
三、必须鼓励并指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学生写好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是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学生手中掌握了丰富的作文材料,习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景可摹,有情可抒。积累作文材料的渠道有以下几点。
1.生活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积累生活是学生能写出真情实感作文的重要前提。帮助学生积累生活,要做到:①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情,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②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每次活动都要有目的。活动前要有准备,活动中要真切体验、细心感受生活,活动后要认真回顾总结。③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网络等视听途径积累材料、以扩大学生的见闻,丰富学生的生活。④鼓励学生坚持写好日记,特别记好情感日记,做好文字积累。写多了,理解多了,情感丰富了,作文的真情味也就十足了。
2.记忆积累
记住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作文时就不会感到笔力不足、词语贫乏。一般说来,要做到:①每学期都要选择一些最优美的课文,让学生整理背诵,掌握全篇。②选择课文中优美的片断、名言佳句、好词语,要求学生抄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进行吟诵、品味、内化。这样,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的词句,而且积累了一些句式、段式和文章结构的方法,作文时也就如探囊取物了。
3.阅读积累
指导学生开展广泛的阅读,特别要对名著进行阅读,从课外阅读中搜集和积累材料,鼓励学生随时摘录,坚持写读书笔记、写感想、写随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以上渠道的积累,学生胸中有了丰富的材料,厚积而薄发,作文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何愁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四、必须营造写作情境,诱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初中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看到或经历过事件的全过程,真实体验其间的酸甜苦辣,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五、必须放宽命题,促使学生尽情倾吐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就要求教师不要过分强调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要重视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只要放宽命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内容,才能令他们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只有当学生的思路得到充分开拓,变得越来越活泼而缜密,他的写作能力才会更好更快发展起来。”张志公如是说。留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促使学生尽情倾吐真情实感。作文教学若以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为惟一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被动接受作文训练,则会造成学生心中有许多想说的话而没有机会说,想写的内容没机会写。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时空,让他们充分地发挥,尽情地倾吐他们的真情实感。我们不妨为学生多提供自由作文的机会,让学生放胆写文,写放胆文,题材不限,体裁不限,思想不拘,尽吐他们的情,他们的感悟。可以采用大作文形式,也可日记或周记形式。这样,我们会看到情文并茂、新鲜活泼的好文。每个学生的胸中都采用有一弯心湖,自由作文可以帮助学生凭借已有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综上所述,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善于向生活开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具体的写作情境,还要留给学生一方自由的天地,使之能尽情地吐情表意,发真情表实感。做到这些,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对学生而言就不是难事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