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精致的女人?
精致的不是物质,而是气质
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道出了“精致生活”的本意。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中。
由小家及大家,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窗明几净;反之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有肮脏的角落。
于是摸索出这样一个结论:“你所居住的房间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实就像你的房间。”
比起精致的妆容或展现给外界的高雅的生活,卫生间是一个相对隐秘且没有人会来检查的场所。
一个把卫生间打理得一尘不染,洁净芳香的人,一定是对生活有着较高追求的人。
她的卧室、书房以及她居住过的角角落落,也必定是整洁无尘、让人心旷神怡的。
有一个经典的电影叫《闻香识女人》,它点出了一个欣赏女人的有趣角度。
爱干净的女人,即使没喷香水,也能给人一种清香感。
正如清新的空气本无味道,但是因为这久违的爽朗,让心情愉悦的人嗅到了美好的芬芳。
爱干净的女人,总是自带雅致的芬芳。
有位作家如此描述小娇妻:“餐桌上杯盘狼藉,啃过的地瓜、咬过的烧饼、不知放了几天没有刷洗的碗碟??
还有两双袜子横七竖八地躺在残羹剩饭之间,难舍难离、情意绵绵;穿过的乳罩搭在了餐椅上,左右两个半球默默相觑,彼此估量着对方汗渍的含量;
床上的棉被没有收起来,枕头、枕巾、背心、裤头、衬衣一团一团地簇拥着??我目瞪口呆地望着这离开只有十几天的家,真不知如何是好。”
现在很多女孩,也许表面活得光鲜亮丽,其实背地里连袜子都不洗。
曾经的室友床单半年不洗不换,黑到发亮。
被窝里一堆零食碎屑,枕头底下可能还藏着没洗过的袜子、甚至还有脏了的姨妈巾??
很多爱打扮的女生总有各式各样的鞋子,高跟鞋、平底鞋、运动鞋、帆布鞋??然而要把它们分门别类整理,却是一件麻烦事。
于是就干脆随便扔在床下地上,美名其曰:“找起来方便”。
有些女生买衣服买鞋子很少是生活需要,大多数是为了塑造一个姣好的形象。
其实从这个意义上说,买一双鞋不如买一个鞋柜,买一件衣服不如耐心洗刷一件大衣。
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说过:“最好的用钱之道,是把钱用在丰富个人体验和感受上。”
当实在忍不住想要剁手时,不妨收拾下屋子,把自己的衣服好好整理整理。让整个家变得焕然一新的同时,身上也会出现仙女般出尘的气质。
你总是在意自己的穿衣打扮,却不知一件熨帖的风衣能比一条满是折痕的裙子增加多少印象分。
你总是咬牙买着昂贵的香水,却不知刚刚梳洗完散发着清香的头发能给男士带来多少回忆青春的遐想。
真正的精致在于细微之处,真正的层次也区分在这一丝一毫之间。
我认为精致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习惯
每个人的精致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它确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人的性格与眼界所决定的
精致的前提是:不自卑,有自己的思想
光是做到这两点就很难,尤其是在国人现处的社会背景下:
我们不再重视传统的中国文化,同时在国际化的期间,太多的外国文化侵入:各种各样的思想和社会价值观影响着我们的判断让我们不能正确的接受和理解,吸收,和翻译这些思想,在转化成能在我们所处的社会条件下所能运用和接受的理念。再加上科技和媒体的发展,信息接收的速度和频率上升,我们每天花在接受太多与自己无关紧要的信息上,从而失去了培养自己和形成一个正确的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时间。
其实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事,很多我们所接受的理念都是互相矛盾的。第一,我们需要意识到的不仅仅是认识和接受一个理念,而是在接受新的理念的同时,考虑它的社会背景和因素,想想在自己的社会背景下可不可以照搬过来,还是需要改变融通运用。
第二,在接受信息是,必须学会一个“strategic analysis:”分清哪些信息是有用哪些无用花在有用的信息上的时间占总比率的多少无用的又是多少。
仔细想想,明星的八卦和动态真的对我这么重要吗?人民币贬值和我无关紧要我就不去关注了吗?生活中,我的邻居是谁,我的小区怎么样,社会中存在哪些问题,身边的朋友有没有照顾好...和一个不认识的人在网络上打游戏,真的比在家陪父母做做
探讨精致
在我的生活圈里我很普通,家人都很爱我并且朴实,是励志把我培养成一个幸福简单的人。我从小就想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独一无二优秀精致的女人,但是身边源有限,而且总是找不到一个现实的模版。小的时候借口很多,觉得总是缺少能成为精致女人的条件,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阻止你成为一个精致的女人的两个致命伤:
懒惰眼光不够长远
这里我想先谈一下一个我很在意的但是其实并无关紧要的话题:阶层
尽管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女儿,但是在国际化的形势下接受了资本主义的熏陶,渐渐也发现了这两个政治社会观念的交界点。在西方,社会阶级是生来存在的;阶级是一个中性词,它决定了你接受教育的多少好坏,眼界和心灵的宽广狭窄,和人生能走多远。这并不是决定你人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但是拥有了毕竟是有利的。阶级所能带给你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眼界。
一个长大以后承担着供养父母,分担家庭负担的女孩,必须计划着如何找到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为未来存钱,为生活省吃俭用;而一个无忧无虑的女孩,可以学自己喜欢的东西,社交,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第一种女孩想像第二种女孩一样,那她就必须更加拼命的学习和工作。然和社会上大多数第一种女孩不愿意去奋斗,她们觉得累,觉得现在的状态也不错。将就过日子是最可怕的,看似是安于现状享受生活,实际上是给自己埋下一颗大大的懒惰的 种子。
为什么说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勤奋,因为他们看到了更加遥远广阔的天空,他们知道怎么努力可以达到,他们比你坚强,勇敢。这些品质很多是可以后天学到的,但是眼界决定了你能不能领悟到这些东西。
----------------------------------
切入正题了
如何成为一个精致的女人?我觉得核心有三点。
注重细节学会独立保持自我
我倒着来分析:
保持自我
我本人是学传媒的,辅修金融。中国的传媒发展很有意思,这几年也算是在见证历史。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化,中国的传媒界在这几年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理想是做一名像董卿或者是鲁豫一样的主持人。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公关(public relation)或者咨询(consulting).中国的传媒界很官方。大家都还在用qq和人人;微博,微信,还有二维码都还没有出现。那个时候的信息流通非常缓慢。
中国年轻女性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时期:我们已经几乎没有接收到中国传统女性”贤良淑德“的熏陶,却又只有几乎局限的对于欧美时尚的信息来源。那时候化妆品并没有普及,所谓的时尚大牌我们也只是略知皮毛。我们不是与欧美时尚一起走过来的,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历史,背后的含义。当信息开始流通时,我们所认识的欧美时尚,是在几乎崩溃之后被商业化(commercialized)的一个时尚商业产业。再加上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期,很多人一夜致富,给孩子提供了足够的经济实力,但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精致的人。我在美国见到过很多中国女生,全身上下被最新款的名牌堆起来,画着浓浓的妆,割了双眼皮弄了个尖下巴站在人群堆里。其实很多时候我是不能理解她们的想法:不是我想的太复杂,就是她们的想法太简单。总结一句就是,大多数国人缺少对于美和时尚的自己的见解,而从社交网络上了解到的零零碎碎的时尚和美并不能拼接出一个独到精致的理念,以至于她们不知道如何打扮自己,如何管理自己,如何生活。
但我认为,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接触时尚的概念比西方晚,我们要经过一个复制期,然后才能逐渐形成一个当代的东方时尚。在这个环境中,保持自我非常重要:知道自己的定位,不盲目跟风。我的建议是,转回头学习过去的女性对于美和高雅的理解,最重要的是结合中西方对于美和 精致的理解再创造出一套现代化的自己对于美丽和精致的理解并且加以运用:比如旧上海时期的旗袍和dior最初都有着共同的概念--创造出贴身,能展现女生曲线美的服装。而不是盲目跟风,看见哪个明星穿那个衣服好看就赶紧去买同款。这样长期下来,你就失去了塑造自我的机会和时间。
学会独立
精致的女人很多时候都是自己过的,因为她们忙着打扮自己,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一个人的时间最容易让人成长。不要因为孤独每天和朋友组团上下学吃饭玩耍。这些可以做,但是你必须给自己腾出时间,读书,做饭,做家务,做手工。一个精致的女人内心非常坚强,懂得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有主见的生活。
精致是一种技能,通过旅行,读书,和正确的人交往渐渐培养出来的。精致与眼界分不开。而开拓眼界的方法,无疑是读书或者旅行。
读书不是指读“如何成为精致女人”或者“30岁以前必做的30件事”这类的毒鸡汤。
旅行不是指报个旅行团把所有景点走个遍然后拍照然后回家。
这样的话,到最后你什么都没读,什么地方都没去。
在我看来,这两件事情都需要自己做。
读书在我看来就跟种树一样,不是一个立刻就能看见效果的活动。我读了四年marcel proust "Remembrance of Thing Past"还是英文版不是法文,还是没看懂。最后读了一个人的英文释义才逐渐领悟到其中的点,因为那个人说proust写的大多数东西大家都读不懂:没有人可以写睡前失眠写三页纸,一句话写一页,写一本书的启发就因为一个下午吃了一口madeliene蛋糕。但是后来他精炼的点,和展示的proust一遍又一遍改动的手稿,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以及我看过的proust崇拜过的女人的私人时尚collection里随机展出的他写过的一封情书(我是一个museum和gallery迷所以也经常看画和展览),渐渐我对法国时尚,文学,和他们的日常有了自己的理解。于是我知道每天喝下午茶,一杯茶加一块蛋糕,是一种人生态度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或者我妈说的:装)。在这里也要提一下我的个人观点:很多国内的人都觉得喝星巴克是装,大概是因为第一星巴克是美国传来的中国人都喝茶所以喝咖啡并且坚持喝咖啡与中国人的传统形象不符合二是因为星巴克在中国的物价远远高于我们之前喝茶的价格所以很多人觉得喝咖啡是装。所以如果是法国是精致的话,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就是:每天下午给自己一个小时,泡一壶花茶加上一块桂花糕。这就是法国人给我的启发,(没准哪天我也因为一块桂花糕写一大本回忆录呢)。然和事实是,我到现在也没有把这本书读完,而且读完了也看不懂。但是,读它的过程,我思考,了解,困惑,左邻一条方法去领悟,从中也得到了收获。
我的妈妈是务实派,什么都喜欢食用和凑合过,觉得精致是可有可无的。而我经常告诉她这是一种和金钱无关的生活态度。你用心做一顿饭,用心挑选盘子,每种菜用不同的盘子装,端盘出来的时候把沿边擦干净,水果和菜盘子分开,家里有筷子,喝汤,盛菜,和吃甜品的勺子分开(在国际化的引导下加上不同种类的刀叉),每天不论多忙,很多人或者一个人,又要保证每一顿饭做好,就是一个很精致的前提。
我不能习惯的,就是我们家水果和蔬菜用同一个盘子装,有红酒杯不用,用啤酒杯喝红酒。
我现在用社交网络的时间很少了,很多时候都感觉跟不上社会的潮流,什么抢红包,热搜词,明星,都比别人慢几拍子接受。因为我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在巴黎的时候,我拜访莎士比亚书屋,想象的海明威窘迫进入书店的样子。我们把这些都商业化了。如果我们正的在乎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我们想像当时李白对酒当歌的样子,去拜访“杜甫的”茅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我看到法国位于自己文化产业的保护和重视的时候,想到的更多是国人对于自己文化的忽视和淡漠。于是雾渐渐开始读古诗词。但是我觉得这是不够的,要是能够结合中西方文化产生出一个现代化的自我领域,才是真正掌握到开始精致的方法。
精致这个词其实很抽象。并不是你列一个表格,都做到了就成为了一个精致的人。它更像是一个属性,就跟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精致的方法。
注重细节
一个人精致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她有多么注重细节:外套上没有一点污渍和灰尘,饭后一定要拿餐巾把嘴边擦干净,冬天出门一定带上手套保护双手,长裙配皮鞋,走路背挺直,坐地铁巴士的时候是看八卦还是看新闻或者看书,笑的时候是大笑还是微笑,家里的阳台是种花草还是堆杂物,又没有定时清理屋子。
当细节都注意到了之后,就要学会把细节放大化
这点很难,也是一个选择性的因素,可做可不做。我自己还没能做到。
最后我非常想提到我认识一个学姐:她很多细节都在时刻影响着我,感动着我:为了能在家里举办一场餐会,一星期都在琢磨菜谱,一道道菜每道做了三四遍。请四个人的晚餐,还要根据每个人的认识程度分配座位。当天早上早早出门买花,把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她是我目前见过的最精致的女人。同时,我知道她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非常独立,非常具有魅力。但同时,我并不希望成为她,因为我有我自己成为精致女人的道路和看法。
我也正在实践当中。
-------------------------
大过年的抛下作业写了这么多话,希望能给读完的你一定的启发。
也希望能留言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