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
9月15日凌晨,日军四路重兵向平壤城内的清军发起猛攻。清军统帅叶志超,昏庸无能,贪生怕死,在大敌当前的关键时刻,不但不组织军队凭险抵抗,固守待援,反而率军逃跑,“一夕狂驰三百里”,在平壤保卫战中,虽出现了左宝贵等英勇抵抗的爱国将领,但终于无法挽回败局,丢掉了平壤城,战火很快就烧过了鸭绿江。
军情万分危机,在国内主战将领的呼吁下,李鸿章决定雇用英国的5艘商船,运送陆军8个营增援在朝鲜的清军,由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亲率大小船只18艘护送。不料,这个重要的军事机密,被李鸿章的外甥在日本特务重金贿赂下,给出卖了。
9月17日,日本舰队又在黄海向北洋舰队挑起一场海战。这是整个甲午战争中最悲壮的一幕。当时双方参战的,有日舰吉野、松岛等12艘,中舰有定远、致远等10艘。战幕一拉开,北洋舰队虽险情丛生,但广大爱国将士莫不同仇敌忾,英勇奋战。在战斗中,表现突出的有“定远”、“致远”、“经远”3舰。
旗舰定远号是敌舰攻击的主要目标,战斗一开始,便中弹数发,船上桅杆被打断,船桥被震塌。正在指挥的北洋海军提督身受重伤,但拒绝入仓,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鏖战中见旗舰“定远”号上的帅旗被打落,立即命令升起帅旗,毅然担当起指挥舰队的任务。他见敌舰“吉野”甚为猖狂,认为“苟沉此舰,定以夺其气而成事”,便当即立断,集中火力猛击“吉野”号。炮手们发炮准确,一排排炮弹发着尖厉的呼啸声直朝着“吉野”飞去,打得“吉野”舰火光四起,掉头逃跑。邓世昌下令尾随追击。由于舰上配备的弹药很少,不多时,炮弹便打完了。“吉野”发现这一情况,便又反扑过来。邓世昌在广大爱国士兵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的鼓舞下,毅然决定:开足马力,撞沉“吉野”。视死如归的官兵们的怒吼声在黄海上空回荡。“吉野”号上的日本官兵被中国水兵的英勇行为吓呆了,惊恐万分,纷纷跳水逃命,就在“致远”号逼近“吉野”的时候,它不幸撞上了敌舰攻击“定远”号的鱼雷,锅炉爆炸了,舰上燃起了大火,船体缓缓下沉。但舰上的200余位中国官兵,无一人跳水离舰,他们在高呼杀敌的喊声中,随自己的军舰,随着舰旗沉没在黄海的怒涛中。
当“致远”、“经远”被敌人炮火分隔开后,“经远”号也在激战中受了伤。管带林永生指挥受伤的“经远”舰独立作战,力图把敌舰吸引过来,让“致远”狠揍“吉野”。在混战中,一敌舰受重伤企图逃跑,“经远”立即开足马力追击,准备给以致命打击,不幸也中了鱼雷。林永生大呼“为国杀敌,死而后已!”全舰官兵同仇敌忾,在舰身逐渐下沉的情况下,继续向敌舰猛烈射击。最后,全舰270人除16人获救外,全部为国殉难,表现出崇高的爱国气节。
“热血染黄海,丹心映碧波”,“致远”、“经远”将士的英雄壮举,激励了舰队众多官兵的斗志。战斗持续了5个小时,在北洋舰队的严厉打击下,敌舰大伤元气;旗舰“松岛”受创极重,官兵死亡100余人,完全瘫痪;“比睿”后舰起火,逃出重围;“西京丸”中弹累累,运转失灵;“吉野”也丧失了战斗力。此时,敌人感到再打下去已力不从心,于是先行退出战场。北洋舰队也返回旅顺。
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尚存的军舰,停泊在山东半岛的威海卫军港内,日本侵略者知道,要使清政府屈服,就必须歼灭北洋海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日本海军对中国发起了新的进攻。十一月中旬,旅顺局势危急,丁汝昌亲往天津,请求率舰前往救援,身为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不但不支持丁汝昌的爱国行动,反而大加训斥。不仅如此,他还革去了丁的尚书衔,摘去顶戴,以示惩戒。由于没有援军,旅顺很快就失守了。日军在占领大连、旅顺之后,接着就发动了对威海卫军港的袭击。
在日军海陆两路夹击下,威海卫南、北炮台很快失守,日军封锁了威海东西港口,并从南、北炮台和停泊在港口外的军舰上,一起发炮,轰击港湾,使北洋舰队陷入困境。此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诱降丁汝昌。丁汝昌严辞予以拒绝。随着威海卫形势的日益危险,窃踞北洋舰队海军副都督的英国人马格禄等人,勾结营务处道员牛昶炳和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胁逼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十分悲愤。2月11日,刘公岛告急,在内无弹药,外无援军的情况下,丁汝昌召集诸将开会,提出“与其在刘公岛坐以待毙,不如冒险突围,与日军作最后的较量。”然而却无人响应他的建议。会后,牛昶炳等人又指使一些贪生怕死的人,用尖刀威逼丁汝昌率队投降。丁汝昌不愿卖国求荣,但又无力挽救危局,遂怀恨自杀以身许国。丁汝昌死后,马格禄等人又盗用丁汝昌的名义,向日本侵略者缴械投降,北洋海军就这样“一朝瓦解成劫灭”,不久,牛庄、田庄台、营口相继失陷。中日甲午战争以侵略者的胜利而告终。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