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系统中构造演化和金的成矿作用
2020-01-14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甘孜—理塘断裂带中金的成矿作用和该带所经历的洋壳俯冲、弧陆碰撞、陆内汇聚、滞后伸展和平移走滑剪切等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密切有关。
1)在晚二叠世末,沿甘孜—理塘一线迅速扩张形成新的洋盆,甘孜—理塘一带热水塘群中部的火山硅质岩-蛇绿岩建造则代表了大洋盆地沉积,大洋盆地以东为雅江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主要发育杂色陆屑-异地碳酸盐建造。由于洋盆的扩张,蛇绿岩的形成,使地幔及地壳深部的金等成矿元素被带到地壳浅部,形成金矿化矿源层,为其后的构造活化成矿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由东向西俯冲,形成义敦岛弧带,在空间上自东向西形成“沟—弧—盆”构造格局,主弧带以东为残留的弧前-海沟沉积岩系。岛弧发育后期,火山活动减弱,主体为陆棚环境砂板岩沉积,但局部地区也再度发生引张,形成双峰式火山岩。总体上看,这一时期伴随义敦岛弧的形成,火山活动强烈,沉积了巨厚的富含Au、Ag等元素的火山岩,为甘孜-理塘板块缝合带中金矿的形成又补充了丰富的成矿元素。
3)在晚三叠世诺利晚期—瑞替期,伴随川西雅江被动大陆边缘与义敦岛弧的碰撞作用沿甘孜-理塘缝合带发生,又一次为深部及矿源层中Au的活化迁移提供了动力条件,与此同时,由于碰撞作用在地壳深部发生韧性剪切作用,也使Au等成矿元素在动力、热力和韧性剪切作用中发生活化、迁移和进一步富集,为其后金矿的形成再次奠定了基础。
4)侏罗—白垩纪时期,义敦岛弧转入碰撞后的陆内汇聚阶段。随着碰撞带进一步发展,甘孜-理塘复理石推覆体以及碰撞混杂岩带向东迁移,造成地壳挤压缩短、隆升。另一方面,在仰冲盘一侧,因受俯冲挤压应力派生的低序次剪切作用及重力作用影响,产生高角度反向逆冲断层。伴随冲断带的逆冲作用,造成碰撞混染岩带根部逆冲而上并出露地表,从而使富Au岩系到达地壳浅部和表部。以上构造作用也可使地壳产生部分重熔,从而形成陆壳重熔型花岗岩,这一构造-岩浆活动,为区内含金矿源层中Au的进一步活化、迁移又提供了构造-热源条件。
5)燕山晚期至第三纪,受印度板块碰撞及汇聚作用影响,甘孜—理塘断裂带和整个义敦古岛弧强烈上隆,同时发生大规模冲断、滑移,使地壳进一步缩短、加厚。沿早期挤压断裂带,出现成串断陷盆地,其后,又沿这些断陷盆地边缘发生推覆剪切构造作用,同时还出现走滑、平移构造活动,从而在早期形成的韧性及韧-脆性剪切带中,金等成矿元素强烈得到聚集,在糜棱岩中形成嘎拉式金矿,在韧脆性剪切带中形成雄龙西式金矿,当含金酸性热液沿一些构造裂隙侵入后,形成了石英脉型金矿。从几个金矿区中基本不存在侵入岩,矿体又和推覆、挤压、剪切形成的构造体密切有关等事实推测,金的成矿作用应发生在喜马拉雅期陆内汇聚推覆、挤压构造活动中。
2023-06-1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