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中国电影大片是什么电影?

 我来答
生活小百科达人

2020-05-01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万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834万
展开全部

中国内地第一部商业大片——《英雄》。2002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上映了一部电影,可能谁也没想到,这部电影会被永久地载入电影史册。

原本,导演张艺谋是想把这部电影拍成小成本的带有文艺片性质的动作片,类似徐浩峰导演那种风格。但被投资的大老板一怂恿,这才把格局往大里面拍,于是就成就了这部文艺片本质的中国商业大片。

《英雄》做到了中国电影的数项第一。它是第一部在中国本土打败进口片的国产电影,也是第一部打破以前计划经济遗留下来不合理的票房分配制度的国产电影,同时更是第一部在北美市场打败好莱坞电影的中国电影。

本来以为是美好的开始,没想到这居然就是巅峰,至今《英雄》仍然是海外票房最高的内地电影。

大娘你lielie
2020-05-01 · 专注海贼王的问题答疑
大娘你lielie
采纳数:137 获赞数:122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第一部中国电影大片我认为是《南征北战》首先是制作班底,《南征北战》的导演是成荫和汤晓丹,今天看来这两位似乎没有张艺谋、冯小刚有名,但事实上,他们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是相当的高,可以算是为新中国电影奠基的宗师人物。他们的代表作比如《红色娘子军》、《西安事变》、《廖仲恺》、《南昌起义》都是新中国电影的里程碑,成为我们上两代中国人永恒的记忆。还有影片的主演,包括陈戈、汤化达、潘文展等等都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还有当时红得发紫的大明星张瑞芳,可以说是集合了当时所有的一线大腕。
而制作场景也是今天无法比拟的,你想影片上映于1952年,距离解放战争结束才3年。当年山东战场上很多战争的痕迹都没有抹去,枪声和炮声似乎还在耳边萦绕。更重要的是拍摄地的老百姓,刚刚经历过战争才几年啊?据说当时摄制组进驻山东的老区,刚开始拍摄战争的场景,老百姓们听到有打仗的声音,走进一看隐隐约约还有国民党的军队,心想“这些王八羔子又回来了?”于是老百姓们抄起家伙成群结伙的就冲进片场,直接就要把扮演国民党军队的群演胖揍一顿。
后来领导费劲了口舌向群众们解释,那个时候的老百姓哪里知道什么叫拍电影啊,可是只要组织发话了,老百姓极其热情的配合。老区到底还是老区,一说剧组需要大量的群演来还原当年老百姓积极支援前线的场景,附近的人们纷纷赶来,一下子就来了上万人。他们还带着自己的道具,比如独轮车、箩筐之类的,这些都是几年前他们帮解放军运粮食、弹药的原版道具。革命老区群众的热情一下子让剧组主创人员感动不已,试想今天的电影摄制组拍摄,那能有这样的群众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玉兔一捧雪
2020-05-01 ·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玉兔一捧雪
采纳数:210 获赞数:344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由蔡楚生和郑君里导演联合执导的史诗性巨著《一江春水向东流》完成摄制,影片以八年抗战为故事背景,以张忠良为叙事核心,塑造了素芬忍辱负重的东方女性形象。

电影剧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感性的莹莹老师

2020-05-01 · 职员
感性的莹莹老师
采纳数:22892 获赞数:132530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定军山》, 中国人第一次放映电影 中国人自己放电影是1903年在北京。中国商人林祝三从欧美回国,携带放映机和影片,在打磨厂乐天茶园放映电影,这是中国人从国外自运电影在国内放映的开始。此后,在北京前门外的大栅栏大观楼戏院、西单市场内的文明茶园、东安市场内的吉祥戏院、西城新丰市场里的和声戏院,相继都有电影放映。 第一部中国电影的问世 早期在中国放映的电影都是由外国人拍摄的。1905年,由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断纪录片《定军山》,是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诞生日。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 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中国第一首电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闲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配制了一首由孙瑜作词、孙成壁作曲的电影歌曲《寻兄词》,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首电影插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半杯红酒s
高粉答主

2020-05-01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314万
展开全部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什么?至今没几个人能确凿地回答这个问题。是《定军山》,如同高中历史课本所写?其实,无从考证。是《难夫难妻》,传说中的中国第一部故事片?其实,拷贝丢失,后人一概无人目睹。
如果说,眼见为实,如今我们所能见识到的中国电影,名为《劳工之爱情》(又名《掷果缘》),于1922年在上海首映,2013年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
给孩子取名大有学问!别让名字坑了孩子一生,来起名网寻个好名字吧!
从传说中的1905年到1922年,有所记载的片子,不在少数。其中包括被称为第一部香港电影的《庄子试妻》,大名鼎鼎的《阎瑞生》等等。而皆失传,无力回天。《阎瑞生》的故事我们还可以在姜文的电影《一步之遥》之中一瞥。
1922年,张石川和郑正秋在上海成立影响中国电影数十年的明星影业公司。张石川是个实业家,做生意的,但是痴迷电影。郑正秋是个剧评家,是个文人,也痴迷电影。二人此前合作,承包了外国公司的一部电影,正是前文提到的《难夫难妻》。电影在上海流行已有十几年,而国片寥寥无几。两人创办电影公司乃是创举。
1922年,卓别林早已完成了一系列的短片,并拍出来传世的《寻子遇仙记》(1921)。卓别林席卷了全球,当然也包括上海。张石川或是看到了商机,或是出于崇拜,或是在践行自己“博人一粲”的理念,成立公司的第一年,他就拍摄了三部模仿卓别林的滑稽喜剧。《劳工之爱情》便是其中之一。
电影讲述一个木匠改行作水果商,看上了对街老医生的女儿。求亲不成,老医生为难他,若能让这诊所生意变好,就答应这门亲事。木匠发挥自己的老本行,既捉弄了自己楼上扰人的俱乐部众人,一石二鸟,又抱得意中人归。
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在于木匠精心设计了滑动楼梯来整蛊众人,充分利用了木匠身份的设定,又体现出了小人物的机灵。
卓别林在一系列的作品中,塑造了一个贫穷但是彬彬有礼的流浪汉形象。他总是幽默机智地去对抗自己的困难,在嬉笑冒险之中又讽刺了社会的各种可笑之处。而张石川塑造的劳工形象,并非一个反抗者,或者一个讽刺家,他的机灵是有些损人利己的,夹杂了很多狡黠的成分。不过,这也算是一点国民性的体现了!
如今看来,这电影仍是有趣。可当时上海的观众并不买账。三部滑稽片之后,这个刚起步的公司有些周转不灵。于是张石川才接受了郑正秋的建议,拍摄社会伦理片,以一部《孤儿救祖记》让公司得以继续运转,并开一代社会伦理片的风潮。那都是后话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20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