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杜琪峰的电影?
对香港电影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因为生长于一个多元文化融会贯通的移民城市,使得大部分香港导演普遍有着反类型电影情结。杜琪峰更是在电影的结构性创新上,表现的最为努力,这就使得对杜琪峰的电影,普通观众很难进行准确的定义。
1.“作者电影”与“类型电影”?
在一些电影研究者那里,有将杜琪峰的电影分成两类,作者电影与类型电影,来形容杜氏的两种风格,前者为了艺术表达,后者为了票房需求。
这样的区隔或许在银河映像成立的早期,是管用的。比如97、98年的那些实验性色彩浓郁的电影,对比2000、2001年抱着中国星大腿时突击拍摄的一些喜剧片,就显得银河这伙人极度分裂。
但是近些年,杜琪峰驾驭电影的能力越发稳定,银河映像的电影制作流程也更为成熟,作为一名有野心的导演,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在尝试做类型上的突破,很难清楚的定义它们各自的归属。
从我个人来说,一度是用有没有枪来做二元的分类,有枪支出现,总伴随着压抑、杀戮和无法逃脱的宿命,哪怕是像《大只佬》那样,略显荒诞。没有枪支出现则会轻松许多,人物的结局往往不会让人那么悲悯,比如《文雀》虽然阴郁,但仍有善终。这个比较私人的观点,貌似一直挺管用,直到去年《夺命金》上映,不再靠谱。
整部电影中,无论是警察和黑社会,都从未拿枪,众人依然被卷入在金融大潮之中,不能自已。枪支只是反抗和压制的工具之一,无论它存不存在,宿命仍在杀戮。
单身男女,一,二,我都看了,拍得相当的精彩。
我一共看了四遍。两部片子。
杜琪峰是个很有才的导演,认真的扮演好导演这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