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
2020-01-20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广东省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从下古生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下古生界主要分布在粤西、粤中地区,岩性为变质砂岩、板岩、片岩、硅质岩、浅海相碎屑岩;上古生界分布在粤北、粤东北,属浅海相灰岩和含煤砂泥质沉积;中、新生界多为内陆盆地沉积,仅粤西为海相沉积、内陆沉积与火山喷发建造组合;第四系遍布全省,主要有分布在河流两岸的冲积层、河口三角洲的海冲积层及沿海一带的海积层。
自古生代以来,区内经历了多次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形成了粤西的加里东褶皱隆起带、粤中的印支坳陷带及粤东的燕山褶皱带,历次运动形成的纬向构造带、经向构造带、新华夏系构造、山字型构造及北西向构造形迹,相互穿插、彼此干扰、复合交叉现象相当普遍。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花岗岩、火山岩约占全省面积的50%。岩浆活动明显受构造运动控制,从西北向东南,加里东—印支—燕山期均有岩浆活动,区域分带明显。在雷州半岛喜马拉雅期喷发玄武岩十分发育。
一、断裂
广东境内的主要深断裂如下:
吴川-四会深断裂带:呈NE20°~40°方向展布,长度超过800km,自吴川向北东,经阳春、云浮、四会,在韶关分为两支,一支沿南雄盆地与江西大余-兴国-南城断裂相接;另一支向北插入江西遂川,沿赣江北上与郯城-庐江断裂相接。沿断裂有花岗岩、超基性岩体分布,为活动断裂,沿断裂有20多处温泉出露,水温为23~81℃,在断裂西南段温度较高,在雷琼玄武岩下有热异常区,产出承压热水。
恩平-新丰断裂带:走向NE40°,在粤境内长约450km,宽5~20km,倾向NW,倾角50°~60°,向北入赣,与大余-南城深断裂相连。该断裂控制着开平、三水、广州龙归等构造盆地的分布,沿断裂有多期岩浆岩体分布,是一条活动断裂,出露温泉达17处之多,著名的从化温泉就位于断裂带上,最高水温达83℃以上。
莲花山深断裂带:走向NE40°~50°,倾向SE,倾角40°~70°,沿莲花山脉经丰顺、梅县、大埔入闽,在华安、南靖一带与福安-南靖深断裂相接。
佛冈-丰良深断裂带:位于怀集、佛冈、河源、五华、丰顺和潮安一线,在粤境内长约600km,宽20~70km,EW走向,控制着晚三叠世盆地的空间分布,沿断裂带热泉分布密集,约有热泉30个、热田2处,为挽近期活动断裂。
高要-惠来深断裂带:位于罗定、高要、广州、惠阳、海丰和惠来一线,EW走向,控制着三水、罗定、东莞等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地热异常相对集中,有温泉36处、热水盆地1处。
南澳深断裂带:沿粤东沿海呈NE45°~60°方向展布,为福建长乐-南澳断裂的一部分,向西南方向进入惠来境内。在粤境内长约400km。
潮安-普宁深断裂带:位于饶平、潮安、普宁、陆丰一带,自汕尾入海,在粤境内陆上长约210km,总体走向NE45°~50°,倾向SE,倾角50°~80°。见图6-1-1。
二、褶皱和断陷盆地
1.褶皱
广东地区主要褶皱如下:
连山-佛冈-郁南复背斜:由佛冈复背斜和封开-德庆复背斜组成,东北可与武夷山变质岩系相连,西南进入广西梧州地区,在粤境内长约400km,宽40~80km。
蕉岭-增城-古腰-云开复背斜:呈NE走向,长约750km,宽50~100km,东北段进入福建境内,西南段进入广西合浦地区,由蕉岭-龙川复背斜、增城隆起、古腰复背斜和云开隆起组成,蕉岭-龙川复背斜与九连山复背斜毗邻,主要有兰坊背斜、小都背斜、坑尾向斜、通衢-紫市背斜、蝉子顶背斜的大江向斜,由震旦系变质岩系组成。增城隆起和古腰复背斜东西两侧被河源、恩平-新丰断裂所切,长约110km。
图6-1-1 广东与海南构造纲要图(据广东省地质矿产局,1991)
古腰复背斜:由震旦系变质岩系和早古生代混合岩组成;云开隆起,由震旦系变质岩系和早古生代混合岩组成,原岩为杂陆式碎屑岩建造夹碳酸盐岩建造和火山岩建造,厚度巨大,变质程度较深,岩性主要为变粒岩、大理岩、千枚岩和片岩。
彬县-怀集复式向斜:主要由隔江背斜、西江复式向斜、大坪复式向斜、称架复式背斜、田垅向斜和铜锣背斜组成,总体NNE走向,由泥盆系—中三叠统组成,两翼倾角多为20°~30°。
北江复式向斜:分布于仁化、韶关和英德一带,主要有马坝-大塘向斜、莲花山背斜、芙蓉山向斜、天子岭背斜、重阳背斜、厢朗向斜、大坑口背斜、望埠向斜、雪山嶂背斜、三姊妹向斜和翁城向斜等,以短轴开阔型褶皱为主,主要由泥盆系—石炭系组成。
廉江复式向斜:位于廉江县城及中桐一带,走向NE,长约80km,由多个平行褶皱组成,两翼不对称,主要为泥盆系—二叠系。
春湾复式向斜:走向NE,次级褶皱发育,主要有春湾向斜、簕竹向斜、牛角尖向斜和茶洞向斜,核部由石炭系和二叠系组成,两翼为泥盆系。轴面近于直立。
2.断陷盆地
区内的断陷盆地形成多与大型断裂带有关,盆地的发育和空间分布均受其控制。
(1)莲花山深断裂带控制的盆地
主要有揭西草官湖、梅城、兴宁、五华、惠东多祝、惠阳淡水和香港大浦等盆地,呈串珠状分布于断束中。
五华盆地:沿断裂带西断束分布,面积380km2,由白垩系组成,上部夹流纹岩、火山碎屑岩,厚1100m;下部由棕红色碎屑岩组成,厚约1500~2500m,为东陡西缓的箕型盆地。
兴宁盆地:位于兴宁县城一带,呈NW330°展布,面积约400km2,由白垩系红色岩系组成,下白垩统夹流纹岩,上白垩统夹芒硝和石膏,具粗—细—粗的粒度变化,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
(2)河源深断裂带控制的盆地
主要有河源、灯塔、龙川、贝岭和平远等21个大小盆地。
灯塔盆地:位于河源断裂带西侧,走向NE,面积900km2,主要由上白垩统组成,厚1300~1400m。
河源盆地:呈NE向展布,面积725km2,主要由上白垩统和古近系、新近系组成。上白垩统,厚1600~3700m,分为5段,具粗—细—粗的粒度变化,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古近系、新近系,厚度大于700m。上述两地层之间有厚150~180m的杨村玄武岩,其底部为古近系。
(3)恩平-新丰深断裂带控制的盆地
有连平-新丰街、广州龙归、三水、开平等10余个盆地。
龙归盆地:位于广州北郊,广州-从化断裂西北侧,呈NE向展布,面积235km2,由古近系组成,厚1540m,夹多层石膏和芒硝。
开平百足山盆地:位于开平、恩平等地,走向NE,面积约900km2,由下白垩统百足山群组成,厚1800m,夹多层凝灰岩、碎屑凝灰岩,自下而上,具由粗到细的沉积旋回,盆地中心岩层产状近于水平;白垩纪后,盆地隆起,沉降中心向两侧迁移,形成苍城和开平盆地。
(4)吴川-四会深断裂控制的盆地
主要有南雄、仁化丹霞、英德石桥、罗定和茂名等10多个盆地。
南雄盆地:位于粤北南雄、始兴等地,呈NE向长条状分布,面积约1800km2,由上白垩统和古近系组成,是一个典型的箕型盆地。上白垩统,厚600~2400m,分为3段,自下而上,具粗—细—粗的韵律变化,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古近系,为陆相碎屑沉积。
罗定盆地:位于粤西罗定县境内,呈NE向分布,面积约875km2,由下白垩统和罗定群和上白垩统扎江群组成,总厚大于4800m,整套红色地层呈现粗—细—粗的韵律变化,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盆地北缘的南雄断裂控制着盆地的发展。
茂名盆地:位于粤西的茂名、高州、化州等地,呈NW走向,面积约2000km2,由白垩系和古近系组成。白垩系,厚度大于2000m,夹多层火山岩,韵律明显,自下而上,由粗变细,构成完整的沉积旋回;古近系,厚约2800m,夹多层煤系和油页岩。
(5)高要-惠来深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
主要有惠州、东莞、三水和大沙等盆地,构成以三水盆地为中心,近EW走向的红色盆地群,面积约3075km2。盆地内发育白垩系和古近系,前者厚达4000m,后者夹玄武岩、粗面岩、流纹岩和火山岩。
(6)琼州海峡深断裂带控制的断陷盆地
为雷琼断陷盆地,位于雷州半岛南部—琼北的琼州海峡,北起遂溪深大断裂,南至王五-文教深大断裂,面积16000km2,为新生代陆相玄武岩所覆盖,由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组成,构成雷琼裂谷盆地。盆地两侧呈断阶式陷落。雷州半岛一侧,自北向南,有湛江凹陷,面积970km2;纪家凹陷,面积480km2;乌石和锦河凹陷,面积950km2;迈陈和山前凹陷,面积1000km2。海南岛北部,自南向北有长坡、福山-多文、海口凹陷。该盆地为新生代裂谷盆地。
2024-11-2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