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明是去「被太阳晒」,而要说成「晒太阳」?

 我来答
汐xusnx1e
2018-01-02 · TA获得超过36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1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66.1万
展开全部

很有意思的语言现象,肯定有习惯的因素,但为什么起源就会“错”呢,可能还有个不错不足以表达意思的缘由。例如,救火,明明是去灭火,怎么会是救火,灭火的目的在于救人,救财物等,突出的是一个“救”字。灭火,可以是一个很小的事,火很小,灭掉,以免酿成火灾,灭掉以免浪费柴禾。灭大火,是灭火,灭小火,也是灭火。用灭火一词,不能将事情的程度区别出来。救火,是很紧急的事,传递信息,不能用复杂的句式。试试,如果不用这两个字,换用一下,能达到这两个字这样组词的效果吗,这种特殊用法,或可称为词汇中貌似不合理其实却极为合理的现象。同理,晒太阳。突出的是一个“晒”字,晒,就是指太阳晒,太阳二字在后,只起补充肯定作用。肉夹馍,突出的是肉,相比于肉,馍更为平常,倒装一下,肉在前,事物就突出了。晓农的举例很形象,赞同。将要重点强调的词放置前面,是说话者的出发点。我猜测是否还有一点可能,就是为了在强调某字词的同时,希望保持说话者的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将一些大家都明白的字词省略,最终形成了简略或逻辑并非准确的语言。比如大家举例的肉夹馍,想说的是这个物体(名词),想强调的是“肉”,于是夹于馍的肉(原意,名词)-》肉夹于馍(强调肉,但名词属性变得模糊,变成带动介宾状语的名词)-》肉夹馍(恢复名词属性)语言这东西其实并没有规则,只要被多数人认可,便成了语法。

神勇且轻柔的mmN
2018-01-02 · TA获得超过32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4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6.5万
展开全部

这并不是倒装。而是省略介词。现代的口语比较少见(但还是有),而在文言中比较常见。比如说,“晒太阳”,是“晒于太阳光中”,“于太阳光中”是介宾短语,来作为动词“晒”的补语。同样,“救火”是“救于火中”,“淋雨”是“淋于雨中”。相同的例子还有很多。而倒装是将主谓宾中的某一部分往前移。比如说“吾与谁归”宾语前提,倒装成“吾谁与归”。或者“古木寒鸟鸣”谓语前提,倒装成“古木鸣寒鸟”。为什么说“晒太阳”不是倒装呢,因为很明显,如果是倒装,那么晒是谓语前提的话,太阳就变成主语了,也就是说,不倒装,复原的结果是“太阳晒”,但是很明显的,不是太阳在晒,而是人在晒,主语是人,是人在主动完成这个动作。所以晒太阳不是倒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阿qi弃jeevg862d
2018-01-02 · TA获得超过27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0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70.2万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是个典型的那其他语言的语法习惯来分析和使用汉语的例子。汉语里原本并没有这么严格的被动用法,很多主动的形式表示的都是被动的用法。除了您说的「晒太阳」,还有类似的「吹风」等。这里没有什么为什么,愚以为纯粹就是语言习惯,从很久以前(也许是一开始)就这样。要是硬英语之类的语法规则来规范汉语,那实在是没必要。其实现在很多人已经在用英语的语法来说汉语了,其中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无处不在的「被」字。比如汉语里本来说「糖吃光了」就行,我注意到现在的说法经常是「糖被吃光了」,这个「被」字实在是画蛇添足。我觉得,这除了来自于西文的影响,可能还受到小时语文教育的毒害。记得那时候有个知识点就是「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相转换,这显然本身就是拿西文语法来规范中文的产物。其造成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大家表示被动时张口就用「被」字,而忘了就算你要突出被动的意味,还有其它的字可以用,比如「让」、「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