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女性,2.5CM多处肾囊肿,如何治疗好,谢谢了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病理
肾脏的囊性疾病有单发性肾囊肿、多发性肾囊肿和多囊肾三种。它们的临床表现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肾囊肿与骨质增生等疾病一样,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退行性疾病,只是它发生在肾脏。到了50岁以后,大约50%的人都会有肾囊肿。以前由于医疗条件的原因,很多人得了肾囊肿自己还不知道。现在有了B超等设备,再加上经常的体格检查,才会知道自己得了肾囊肿。
西医治疗
小的肾囊肿一般不需要治疗。直径大于50毫米的肾囊肿就需要治疗了。这是因为大的囊肿会合并出血、感染、肿瘤、破裂等问题,还会对肾脏造成一定的压迫。
现在,对肾囊肿的治疗有三种方法:开放手术、经腹腔镜手术、在B超引导下作穿刺治疗。目前,行开放手术的病人已很少,绝大部分病人都可以选择后两种。至于应该选择何种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肾囊肿的大小、部位及有无合并症。因此,在选择手术方法之前,除了B超检查外,还要做排泄性尿路造影、CT等检查。
所谓穿刺治疗,就是先用B超确定囊肿的大小、位置、深度以及穿刺的方向,然后在B超引导下将特殊的穿刺针插到囊肿内,先抽出囊液,再往囊肿内注入一定量的硬化剂(如无水乙醇等),冲洗囊肿,最后保留一部分硬化剂在囊肿腔内。这样做可以把囊肿的壁破坏掉,使其不再产生囊液;还可以使其形成黏连,防止囊肿复发。经过这样的治疗,囊肿能缩小乃至消失。需要注意的是,治疗以后还要定期复查。
所谓经腹腔镜手术,是在腹壁做三个小切口,通过在后腹腔建立的间隙应用腹腔镜及相关的器械切除一部分囊肿的壁,以引流囊壁所产生的囊液。这个手术损伤小、术后病人恢复快、不会复发,已被多数病人所接受。
中医治疗
一、补肾通瘀消积方治疗肾囊肿62例疗效观察
肾囊肿多为先天性疾病,其发病隐匿,初起并无症状,常因囊内压力增加及感染后导致积液增多而使囊肿迅速增大而产生腰酸、腰痛及血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肾衰竭。1994—2004年,笔者自拟补肾通瘀消积方治疗肾囊肿6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患者,均经B超检查为肾囊肿。男36例,女26例;年龄16~62岁;病程5日~3年;单侧肾囊肿42例,双侧肾囊肿20例;腰酸12例,腰痛16例;无明显症状29例;实验室检查轻度异常16例,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血常规:血红蛋白66~87g/L,红细胞计数(2.8~3.2)×1012个/L,肾功能:血肌酐132μmol/L,尿素氮11.3~16.5mmol/L。
1.2 治疗方法
予补肾通瘀消积方。药物组成:益智仁30g,桂枝10g,牵牛子6g,车前子(包煎)12g,大腹皮12g,黄芪20g,陈皮12g,赤芍药12g,牛膝12g,水蛭6g,白术12g。加减:腰酸、腰痛甚加杜仲15g、桑寄生15g;腹胀便秘加枳实10g、大黄10g;脘痞纳差加苍术12g、枳壳10g;血尿加小蓟20g、白茅根30g、木通12g;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加阿胶20g、制龟板20g、山茱萸15g。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10剂为1个疗程。
1.2 疗效标准(自拟)
治愈:服药1~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尿常规正常,B超检查显示囊肿显缩小或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基本治愈:服药2~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尿常规正常,B超检查显示囊肿不再增大或稍有缩小,随访3个月以上囊肿不增大;无效:服药2~3个疗程后,症状无明显改善,B超检查显示囊肿稍有增大,尿常规检查仍有血尿,并有肾衰竭征象。
2 结果
本组62例,治愈40例,基本治愈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9%。
3 典型病例
顾某,女,55岁。2004_03_16初诊。右侧腰酸、腰痛1年余。近1周脘腹胀满渐增,下肢水肿,气短乏力,胃纳欠佳,形瘦,面色苍白,脉沉细,舌质胖嫩,舌苔白微腻。检查:下肢微肿,按之微凹;心肺(—)。肾功能:肌酐145.5μmol/L,尿素氮16.5mmol/L;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B超显示:右肾囊肿6.5cm×4.7cm,左肾囊肿1.5cm×1.2cm。辨证为脾肾阳虚,水湿不运,汁沫凝聚。治宜温补肾阳利水,健脾行气活血。予补肾通瘀消积方。药物组成:益智仁30g,桂枝10g,黄芪20g,牵牛子6g,茯苓15g,车前子(包煎)12g,大腹皮12g,陈皮12g,赤芍药12g,牛膝12g,水蛭6g,白术12g,苍术12g、枳壳10g,小蓟20g、白茅根30g、木通12g。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连服10剂。2004_03_28二诊:诸症已愈,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均正常;B超显示:双侧肾囊肿已明显缩小。遂以上方减小蓟、白茅根、木通、苍术、枳壳,2日1剂,水煎服20剂。2004_04_20三诊: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均正常;B超显示:右肾囊肿已明显缩小至3.6m×1.9cm,左肾囊肿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
4 讨论
肾囊肿多为先天性疾病,肾脏内因囊肿而增大,囊肿压迫肾组织,使肾小管蒌缩硬化,肾小球消失,肾功能受损,同时压迫肾脏内血管或伴有肾动脉硬化,从而出现腰酸、腰痛、腹胀、血尿及高血压,甚则肾衰竭。治疗常以保护肾功能、预防感染及手术治疗为主。肾囊肿在中医学中无相应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尿血、腰痛、积聚、症瘕等范畴。多为先天虚弱,肾阳不足,水湿不运,凝血蕴积而不散,津液凝涩,著而不去,久而成积;气滞血行不畅,滞而成瘀成积,血瘀内积影响气机之运行,气滞血瘀互为因果,互相影响,使积块日渐增大。故治宜温补肾利水,行气活血。予补肾通瘀消积方。方中益智仁温补肾阳,涩精健脾;桂枝通经络,活血脉,通阳化气,温化水湿;牵牛子泻下祛积,通利小便;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中;车前子利水通淋,清热散结止痛;赤芍药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散结消肿;黄芪补气升阳,利水退肿;牛膝散瘀积聚,利水消肿;白术补脾益气,燥湿利水。诸药合用,破症利水而不伤气,瘀消积退而不伤肾气,故治疗肾囊肿效果显著。
二、中医专家提供的治疗肾囊肿的药方如下:
黄芪40g 丹参18g 牛膝10g 泽泻10g 莪术15g 三棱15g 桃仁10g 红花10g 茯苓10g 桂枝10g 白术10g 猪苓15g 甘草5g 一日一剂 分三次服用 7付为1疗程,1-3个疗程即可。
肾脏的囊性疾病有单发性肾囊肿、多发性肾囊肿和多囊肾三种。它们的临床表现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肾囊肿与骨质增生等疾病一样,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退行性疾病,只是它发生在肾脏。到了50岁以后,大约50%的人都会有肾囊肿。以前由于医疗条件的原因,很多人得了肾囊肿自己还不知道。现在有了B超等设备,再加上经常的体格检查,才会知道自己得了肾囊肿。
西医治疗
小的肾囊肿一般不需要治疗。直径大于50毫米的肾囊肿就需要治疗了。这是因为大的囊肿会合并出血、感染、肿瘤、破裂等问题,还会对肾脏造成一定的压迫。
现在,对肾囊肿的治疗有三种方法:开放手术、经腹腔镜手术、在B超引导下作穿刺治疗。目前,行开放手术的病人已很少,绝大部分病人都可以选择后两种。至于应该选择何种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肾囊肿的大小、部位及有无合并症。因此,在选择手术方法之前,除了B超检查外,还要做排泄性尿路造影、CT等检查。
所谓穿刺治疗,就是先用B超确定囊肿的大小、位置、深度以及穿刺的方向,然后在B超引导下将特殊的穿刺针插到囊肿内,先抽出囊液,再往囊肿内注入一定量的硬化剂(如无水乙醇等),冲洗囊肿,最后保留一部分硬化剂在囊肿腔内。这样做可以把囊肿的壁破坏掉,使其不再产生囊液;还可以使其形成黏连,防止囊肿复发。经过这样的治疗,囊肿能缩小乃至消失。需要注意的是,治疗以后还要定期复查。
所谓经腹腔镜手术,是在腹壁做三个小切口,通过在后腹腔建立的间隙应用腹腔镜及相关的器械切除一部分囊肿的壁,以引流囊壁所产生的囊液。这个手术损伤小、术后病人恢复快、不会复发,已被多数病人所接受。
中医治疗
一、补肾通瘀消积方治疗肾囊肿62例疗效观察
肾囊肿多为先天性疾病,其发病隐匿,初起并无症状,常因囊内压力增加及感染后导致积液增多而使囊肿迅速增大而产生腰酸、腰痛及血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肾衰竭。1994—2004年,笔者自拟补肾通瘀消积方治疗肾囊肿6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患者,均经B超检查为肾囊肿。男36例,女26例;年龄16~62岁;病程5日~3年;单侧肾囊肿42例,双侧肾囊肿20例;腰酸12例,腰痛16例;无明显症状29例;实验室检查轻度异常16例,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血常规:血红蛋白66~87g/L,红细胞计数(2.8~3.2)×1012个/L,肾功能:血肌酐132μmol/L,尿素氮11.3~16.5mmol/L。
1.2 治疗方法
予补肾通瘀消积方。药物组成:益智仁30g,桂枝10g,牵牛子6g,车前子(包煎)12g,大腹皮12g,黄芪20g,陈皮12g,赤芍药12g,牛膝12g,水蛭6g,白术12g。加减:腰酸、腰痛甚加杜仲15g、桑寄生15g;腹胀便秘加枳实10g、大黄10g;脘痞纳差加苍术12g、枳壳10g;血尿加小蓟20g、白茅根30g、木通12g;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加阿胶20g、制龟板20g、山茱萸15g。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10剂为1个疗程。
1.2 疗效标准(自拟)
治愈:服药1~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尿常规正常,B超检查显示囊肿显缩小或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基本治愈:服药2~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尿常规正常,B超检查显示囊肿不再增大或稍有缩小,随访3个月以上囊肿不增大;无效:服药2~3个疗程后,症状无明显改善,B超检查显示囊肿稍有增大,尿常规检查仍有血尿,并有肾衰竭征象。
2 结果
本组62例,治愈40例,基本治愈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9%。
3 典型病例
顾某,女,55岁。2004_03_16初诊。右侧腰酸、腰痛1年余。近1周脘腹胀满渐增,下肢水肿,气短乏力,胃纳欠佳,形瘦,面色苍白,脉沉细,舌质胖嫩,舌苔白微腻。检查:下肢微肿,按之微凹;心肺(—)。肾功能:肌酐145.5μmol/L,尿素氮16.5mmol/L;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B超显示:右肾囊肿6.5cm×4.7cm,左肾囊肿1.5cm×1.2cm。辨证为脾肾阳虚,水湿不运,汁沫凝聚。治宜温补肾阳利水,健脾行气活血。予补肾通瘀消积方。药物组成:益智仁30g,桂枝10g,黄芪20g,牵牛子6g,茯苓15g,车前子(包煎)12g,大腹皮12g,陈皮12g,赤芍药12g,牛膝12g,水蛭6g,白术12g,苍术12g、枳壳10g,小蓟20g、白茅根30g、木通12g。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连服10剂。2004_03_28二诊:诸症已愈,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均正常;B超显示:双侧肾囊肿已明显缩小。遂以上方减小蓟、白茅根、木通、苍术、枳壳,2日1剂,水煎服20剂。2004_04_20三诊: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均正常;B超显示:右肾囊肿已明显缩小至3.6m×1.9cm,左肾囊肿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
4 讨论
肾囊肿多为先天性疾病,肾脏内因囊肿而增大,囊肿压迫肾组织,使肾小管蒌缩硬化,肾小球消失,肾功能受损,同时压迫肾脏内血管或伴有肾动脉硬化,从而出现腰酸、腰痛、腹胀、血尿及高血压,甚则肾衰竭。治疗常以保护肾功能、预防感染及手术治疗为主。肾囊肿在中医学中无相应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尿血、腰痛、积聚、症瘕等范畴。多为先天虚弱,肾阳不足,水湿不运,凝血蕴积而不散,津液凝涩,著而不去,久而成积;气滞血行不畅,滞而成瘀成积,血瘀内积影响气机之运行,气滞血瘀互为因果,互相影响,使积块日渐增大。故治宜温补肾利水,行气活血。予补肾通瘀消积方。方中益智仁温补肾阳,涩精健脾;桂枝通经络,活血脉,通阳化气,温化水湿;牵牛子泻下祛积,通利小便;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中;车前子利水通淋,清热散结止痛;赤芍药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散结消肿;黄芪补气升阳,利水退肿;牛膝散瘀积聚,利水消肿;白术补脾益气,燥湿利水。诸药合用,破症利水而不伤气,瘀消积退而不伤肾气,故治疗肾囊肿效果显著。
二、中医专家提供的治疗肾囊肿的药方如下:
黄芪40g 丹参18g 牛膝10g 泽泻10g 莪术15g 三棱15g 桃仁10g 红花10g 茯苓10g 桂枝10g 白术10g 猪苓15g 甘草5g 一日一剂 分三次服用 7付为1疗程,1-3个疗程即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