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宗教文化是什么样的?
佛教与道教 早期的华人移民,如同其他种族的移民一样,带来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习俗。不同籍贯的华人,各自兴建庙宇,让善男信女参拜。其中有一些庙宇,已成为国家古迹,如天福官、双林寺和凤山寺等。 佛教有“三宝”——一佛、法(佛所说的教义)、僧(指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以引导信徒奉行他们的礼仪。 在新加坡,绝大多数的佛教徒,是属于大乘(Mahayana)学派,其次是小乘(Theravada)、金刚乘(Vajrayana)和其他学派。不同的学派,经由新加坡佛教总会、新加坡僧伽联合会,和世界佛教联谊会新加坡分会联合主办的宗教、文化、教育与社会福利计划等活动,有更密切的接触与合作。 兴都教 前来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把他们的宗教、文化和艺术带来新加坡。他们早期的宗教事迹,是在新加坡不同地区兴建兴都庙,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风格为主。
大多数新加坡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感觉到族群关系紧张。在调查中反映跨种族与宗教矛盾的指标呈健康趋势,在十名受访者当中,仅有一人曾因面临种族或宗教冲突而感到困扰。种族和谐资源中心OnePeople.sg与新加坡政策研究院从去年底至今年4月首次针对4000多名新加坡公民与永久居民展开调查,透过十项指标,去衡量各族群在不同层面上与异族同胞的接触,以及他们对其他族群的想法。调查显示,无论是到医院求医或向社会服务机构寻求援助,大多数马来族与印族社群在使用公共服务时不觉得自己受到歧视或不公平对待,各族群之间相处也融洽。不过,同一项调查结果也反映,新加坡人较少与异族同胞建立亲密友谊,交友圈子一般限于自己的族群。绝大多数印族与马来族社群认为,医院、学校、社会服务机构、法庭或警方等公共单位在提供服务时一般会一视同仁。十名受访者当中,仅有一人在使用公共服务时觉得自己因种族歧视问题而遭到不公平对待。
指数满分为10分。另外,尽管近年来新加坡留学几起涉及种族与宗教敏感的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多数人在新加坡日常生活中并不感觉族群关系紧张。调查中反映跨种族与宗教矛盾的指标呈健康趋势,指数为7.99,十名受访者当中,仅有一人曾因面临种族或宗教冲突而感到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