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既开辟了新的朝代,又亲手将自己的国家推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这个人就是司马炎。
在每个人的眼里,开国君王似乎都是十分英明神武,做决定也非常果断,而昏庸的君王大多都是继承王位以后才会出现,其实不然,在我国历史上的开国君王中,也不乏有昏庸的君王。
司马炎一开始上位的时候,确实对治理国家小有成就,但是自从他把吴国灭亡以后,他的一系列操作就让人无法理解了,他先是将各地的常备军队解散,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让这么多军队待在一个地方。
其次,他将每个地方都留下了一些武吏,他认为这些人足够维持地方的安定,这与他的无为而治不谋而合,但是结果可想而知,一旦有其他国家的军队进攻,这些武吏是完全没有办法抵挡的。
后来,司马炎又封了很多地方诸侯,还给予他们实权,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他其实是想扫清他的儿子司马衷登上王位的阻碍,但他这个举动实际上是增加了他的儿子司马衷登上王位的难度。
由于地方势力过大,每个地方诸侯都想拥有更大的权力,他们联合起来谋反,司马炎完全无法阻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内乱不断,甚至胡人还趁着晋国内乱,妄图攻克晋国,司马炎内忧外患,他都没有办法解决。
结局可想而知,司马炎不仅自己丢了皇位,还将国家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按常理来说,开国皇帝都是文治武功都比较过得去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结束乱世。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开国皇帝也确实如此,他们大多英明神武,勇敢果决。但其中也有个别不是那么英明的主,比如说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就饱受诟病,但他是不是一个昏君呢?
晋武帝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懿靠着隐忍和长寿,耗死了曹操,又耗死了曹丕,最终将曹魏的军政大权揽到手中,此后由把权利的接力棒传给了次子司马昭。司马昭也称得上是雄才大略,颇有野心,有句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讲的就是他觊觎皇位,可惜天不假年,他没能像自己的父亲那样长寿,在成功篡权之前死了。于是权利交接到了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手上,这时候登基的障碍已经被他的爷爷和父亲全部扫除,司马炎顺理成章地成了西晋的开国皇帝。
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被人称为昏君,主要是因为他的几道政令。其一便是解散州郡军队,只留少数维持治安,大城市保留100人,小城市50人。这道命令给司马炎死后发生的五胡乱华埋下了隐患,当国家民族遭遇外敌的时候,地方官无法组织起有效防御抵抗。以致最后酿成汉民族的巨大灾难,若非后来被称为武悼天王的冉闵,还有一代神将刘裕等民族英雄的力挽狂澜和奋勇抵抗,这几乎就是汉民族的灭顶之灾了。据统计,三国时总人口2000万左右,经过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之后,有将近二分之一人在这场空前的浩劫中死掉,到东晋初仅余800万汉人!
司马炎被后人称为昏君的第二个原因便是关于他皇位的继承人选择。司马炎把皇位交给了自己的痴呆儿子,为了让傻儿子能够坐稳皇帝宝座,司马炎逼死了为人贤明,得大臣们敬重的弟弟司马攸。
晋武帝司马炎
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都是英明神武,没有一个是昏君吗?司马炎被后人称之为昏君的第三件事则是司马炎的分封诸侯王。司马炎总结了自己家夺权的经验之后认为,之所以能够从曹魏手中把政权夺过来,是因为曹魏宗室曹家和夏侯家都已经没有实力了,所以在朝廷有变的情况下无力救援。因此司马炎毅然决然地把自己的儿子和其他宗室分封为诸侯王,各自镇守一方,这些人数多达25人。
只是,司马炎没有想到,与他的傻儿子晋惠帝相比,分封的诸王堪称英明神武,他们自然不服傻皇帝的统治,恰好自己手中又有权势,于是八王之乱就这么发生了。虽然后来朝廷平定了八王之乱,但西晋的根基已经动摇,国力大损。以至于当五胡乱华发生的时候,已经无力抵挡了。
司马炎被后人称为昏君的第二个原因便是关于他皇位的继承人选择。司马炎把皇位交给了自己的痴呆儿子,为了让傻儿子能够坐稳皇帝宝座,司马炎逼死了为人贤明,得大臣们敬重的弟弟司马攸。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