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预防诈骗措施
互联网被称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日趋流行的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这为犯罪分子中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网络上信息的质量良莠不齐,真真假假。部分在校大学生可能因为涉世不深,缺乏相应的判断力进而听信诈骗集团的虚假宣传,不幸落入犯罪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1、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明辨真假,不要轻信虚假中奖短信内容。收到可疑信息时,一是不要有“天上掉馅饼”的念头,二是不要拨打短信中的陌生电话,三是不要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信息,更不要将资金转入陌生账号。
2、大学生应当谨记,警方不会以拨打电话的方式办案;同时,不存在任何安全账户;警方更不会要求你转账汇款,不要向任何人透露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
3、不论是网购退款,还是车票改签,都是因个人网购信息被泄露,导致此类“精准诈骗”的发生。所以不要轻信任何电话拨打来的退款要求、不要点开短信中的任何陌生网址,也不要向任何陌生人透露银行账号、密码、手机支付验证码等信息。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建议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进行咨询,不要回拨短信中的任何400电话,更不要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
4、仔细甄别,严加防范。那些克隆网站虽然做得微妙微肖,但若仔细分辨,还是会发现差别的。您一定要注意域名,克隆网页再逼真,与官网的域名也是有差别的,一旦发现域名多了“后缀”或篡改了“字母”,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了。特别是那些要求您提供银行卡号与密码的网站更不能大意,一定要仔细分辨,严加防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5、不法分子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当用户输入错误网址后,就会被引入这个假冒网站。一旦用户输入账号、密码,这些信息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窃取,账户里的存款可能被冒领。此外,犯罪分子通过发送含木马病毒邮件等方式,把病毒程序置入计算机内,一旦客户用这种“中毒”的计算机登录网上银行,其账号和密码也可能被不法分子所窃取,造成资金损失。
我们应时刻保持对于网络诈骗的警惕,不轻易相信网上的陌生人。而且我们也可以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与父母或者同学商量一下,也许就能避免被骗。如果被骗后不要怕丢面子,直接告诉父母并报警,以免之后再次被敲诈勒索,毕竟有事找警察总是对的。
2024-11-04 广告
互联网发展的越来越快,各种犯罪分子往往在我们年轻幼稚、思想单纯的大学生身上下手,借危难帮扶,结交之机、推销或招聘之名,变换手法,施展骗术,引诱大学生上当。那我们如何做才能预防被诈骗呢?我介绍以下几点:
一、切勿贪小便宜。老话说的好,贪小便宜失大亏,这句话不无道理。大学生还没有自立,正是需要父母给予生活费之时,这时的想法便是能省则省,而骗子也抓住了我们的这种心理,推销一切便宜的可推销产品,包括三无产品和劣质产品对大学生进行诈骗。遇到上门推销产品的更是需要小心,不要轻易购买,他们只会说明产品的好处,并不会向我们告知产品的不足之处,这时我们需要向骗子说“不”,拒绝他们的一切请求。
二、勿信“天上掉馅饼”。我们常常会收到与诈骗相关的信息,这时一定不要相信,没有“天上掉馅饼”一说,更没有不劳而获,骗子正在用他的方式让我们陷入圈套,而我们进行举报即可。不要点击没有经过核实的链接,更不要相信未经核实的退学费、捐助等信息、电话,不要贪图小利,以免上当受骗。
三、保密自己的信息。互联网如此发达,一不小心便会泄露自己的信息,因此我们需要做到不要随意告诉陌生人自己的相关信息,尤其是手机号,验证码等重要的信息,不要填写各种来历不明的表格,更不要随意扫描陌生的二维码,以防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等违法活动以可乘之机。
四、参加防诈骗活动。班级里可组织与诈骗相关的班会或者小品表演,让我们充分理解骗子的手段以及方法,设身处地地思考当时的局面,引发我们哪些思考,也可参加相关讲座。
五、冷静辨真伪。当我们遇到骗子对我们进行诈骗的时候,不要害怕,与老师、父母以及同学交流,当我们身处其中时,往往会有种“当局者迷”的感觉,这时候要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与想法。
大学生远离诈骗要做到“不要相信馅饼,不要害怕恐吓”两大原则,时刻牢记防人之心不可无,保持理性不轻信,不图虚荣冷静辨真伪。
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由于我们没有社会经验,比较单纯,很容易就会受骗。而我们的这种特征,却成了不法分子盯上的理由,近年来,各种大学生花式被骗的案例层出不穷,那我们应该怎么防止被诈骗呢?作为一个大三的学姐,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预防诈骗的方法:
一、陌生电话、短信不可轻信:
相信在这个网络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会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短信或者电话,这些通常都是我们不认识的手机号和短号。短信里可能会有一些提示,比如说你中奖了或者有捷径抢学生票等等,然后让你点击短信里的链接进行操作。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点开,这通常都是不法分子涉及的陷阱,是一个“钓鱼网站”,一旦点开,就会暴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从而造成财产损失。短信这种还好,只要不打开网址就不会出现问题,而电话这种,一旦接听,电话那头会以各种理由让我们相信他的身份,比如是学校某某老师或者是教育局的,并且还知道一些你的个人信息,给你的感觉又很严肃。这样你就会落入圈套,按照他说的去做。正是由于我们大学生比较容易轻信他人,防范意识比较薄弱,所以才很有可能会被骗。但是只要不轻信这些陌生的短信、电话,就不会被骗了。
二、兼职要当心:
现在兼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就被骗。比如近年的网络刷单兼职,尽管很多人都知道很有可能是骗局,但是还是抱着试试的心态,结果因小失大,深陷其中才知道被骗。又比如有些兼职,打着赚钱容易的名号,让你去开银行卡并把相关信息交给他,这样就会很轻松的赚到钱。要知道这很有可能是犯罪分子为了洗钱而让你开的,只要你这样做,就会被不法分子利用,从而背上刑事责任,这种例子也不是没有。
三、网络交友要慎重:
网络上交友,在现在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千万要小心。很多时候,不法分子会添加你,先和你套近乎,让你相信他,然后会说喜欢你,想要处朋友。等到成为情侣,就会慢慢的找各种理由找你要钱,而且越来越多,当你察觉到不对时,他就会把你拉黑,到时候也就晚了,因为他的信息都是编造的,照片啥的也都是ps或者网络上找的,就算报案,也很难追回。所以网络交友一定要慎重,一旦提到金钱,千万要注意。
如今,诈骗的方式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必须提高警惕,时刻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也不会有免费的午餐。
一、不随意泄露身份信息
那种针对性的诈骗发生的开端就是身份信息泄露。不在网上随意注册那种要填身份证号的账号,快递单和填有各种信息的废纸妥善处理后再扔,确保信息不会轻易泄露。
二、不着急转账
遇到说你银行卡涉及洗黑钱,家里出事要转账这种信息,不要着急转账,先确认一下信息,联系一下银行和父母,即使是真的也不耽误你多长时间,若是假的就避免了一大波损失,谨慎最重要。
三、交友要谨慎
与人交往要区别对待,保持应有的理智。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查其色,辨其行而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对于初相识的朋友,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对于那些来如风雨,去如微尘的上门客,态度要热情、处置要小心,尽量不为他们提供单独行动的时间和空间,以避免给犯罪分子创造作案条件。
四、网购要谨慎
网上商务环境复杂,为财物安全考虑,建议尽量不要到非官方网站订购机票、火车票等,不要使用来源不明的抢票软件。需预先付款的购物、购票,一定要特别谨慎,三思而行。
五、其他方面
勤工俭学要当心,遇到收取押金的工作岗位要慎重选择;在借钱时确认对方身份,最好是视频通话,面对面沟通会减少诈骗的可能。
在此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谨慎交友,不以感情代替理智;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互相帮助;遇有不明问题,充分依靠组织、老师和同学;自学遵纪守法,不贪占便宜。发现诈骗行为,及时报警。
大学生不要以为上了大学这个防范意识就可以放下了应该警惕起来!
1、如何防止受骗。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决不为骗子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也不为蝇头小利而动心,不要企图从别人的“施舍”、“照顾”中获得实惠,也不轻易地让自己的钱财在无缘无故当中落入他人之手。
3、善于识别骗子反常和不合常理的言行。骗子在骗到钱之前的所有言行,可能全部都是胡编乱造的,至少其中有一部分是瞎编的。骗子在“演戏”过程中,会不经意地表现出一些反常或不合常理的言行,同学们如果善于把握,就可以识破其假面目。诈骗案中还有比较典型的是“语言”反常。
(1)诈骗分子的表情特点。第一,由于骗子说的是假话,做的是假事,必然是做贼心虚,提心吊胆,有的会面红耳赤,肌肉不舒展。第二,出于其生理机制发生变化,使得声带不正常,特别是在初次见面谈话和将猎物弄到手时,往往是语音短促,音色混然,声调低沉,发出轻微的不易觉察的声音。
(2)诈骗分子的语言特点。第一,他们的表达能力都比较强,口齿伶俐,能说
会道;第二,他们为了取得人们的好感,往往是甜言蜜语,阿谀奉承;第三,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他们往往是自吹自擂,夸夸其谈。
防骗措施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社会环境千变万化,青年大学生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学会自我保护。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对于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
2、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人的感情是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既是主观体验也是对外界的反映,本身应该包含合理的理智成分。如果只凭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交友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志同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