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灭了六国,为何楚国的怨恨那么突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是在楚国灭亡之时,楚南公说的一句话,后来范增也引用过。
此句中比较难以理解的就是“三户”,学术界对此有三种解释,一指的是地名,楚人的宗庙,历史上楚国有个“三户城”,二指楚国的三大姓:“屈、景、昭”,三是以“三户”比喻楚国力量小,这里明显第三种解释最为合适,然而秦国灭了六国,为何楚国对它的怨恨这么突出?了解两国之间的恩怨或许就能明白了。
说到楚国,就不得不提“楚怀王”这个人,同样也是一位历史名人,他在当楚国君主的时候,楚国本有机会像后来的秦国一般统一六国,当时楚国不仅是六国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同样也是物产最丰富,人口最多的国家,还有向屈原、田忌这样的能臣。
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曾说:“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而楚怀王偏偏在这种关键时刻走了步臭棋,或许是是操之过急,张仪代表秦国出使楚国,承诺之要齐楚断交,秦国便会献上六百里土地,这种话明明不足为信,可楚怀王的耳旁边总有些无能的宠臣吹耳旁风,结果齐楚断交,屈原也被贬。
事实上与齐国断交后的楚国并没有得到秦国的土地,这个时候楚怀王却认为自己和齐国断交的还不彻底,所以秦国才不给土地,又特地派人去将齐王骂了一顿,秦国仍然没有给出允诺的土地。楚怀王一气之下又与秦国断交,果断去攻打秦国,结果人家秦国早就做好了准备,失去了昔日的盟友齐国,楚国两战两败,楚国从此元气大伤,开始走下坡路。
公元前309年,齐楚再次结盟,这联盟的墨迹还未干,秦昭王的联姻使者就来了,结果楚怀王又和秦国结盟,而他的儿子在秦国做人质的死后,把人家秦国的大臣给打死了,逃回了楚国,秦昭王自然不能忍,派兵攻打楚国边境,同时派出使者向楚怀王提出签订合约的事情。
楚怀王正为这事发愁,见秦国突然来议和,于是私下里耍了点小聪明,将犯事的儿子送到齐国做人质,亲自去和秦昭王议和,这一去可谓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秦国丢了楚怀王儿子这个人质,却得到了一个更大的人质,索性将前来议和的楚怀王给囚禁起来,逼着对方割地赔款,好在楚怀王有些骨气宁死不从。国不可一日无君,楚国将在齐国当人质的太子救了回来,当了楚王,而楚怀王的这个儿子似乎对他老子的遭遇并不伤心,楚怀王似乎已经被全世界给遗忘,逃跑被捉之后,郁郁而终。
此时的楚人终于想到楚怀王的好,纷纷怜之,自从楚怀王死后,楚国完全走进了屈辱的历史,完全看秦国脸色行事,就差俯首称臣了。可以看出的是秦楚之间的战争其实并不多,导致楚国灭亡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纵横上的决策问题,而且站在楚国的角度来看,秦国几乎没有遵守过什么承诺,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太不要脸,可在这种国家大事上面,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脸面的问题。
所以楚国憋屈,明明原来那么强大的国家,却被各种侮辱欺骗,楚国人不恨秦国才怪?这其中楚怀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抛开他做的那些蠢事不说,作为一国之君他还是合格的,楚人怜之也不为过。
在战国七雄当中,实力与秦国接近的只有楚国,从领地、人口、经济等方面来看,楚国鼎盛时期与秦国基本相差无几,而且楚国地处南方,在它的南面没有任何能对它造成威胁的势力,能够形成稳固的大后方,不像韩、赵、魏三国都是强敌环伺,在六国联合抗秦的时候,还是领头国家。
但是秦国历经数代秦王的励精图治,国力步步强盛,能人辈出,在和六国经历了漫长的争斗之后,先后将韩、赵、魏、楚、燕、齐灭国,建立了史无前例的统一集权国家。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范增之口: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其实这句话也不是范增原创,而是源引楚国一名叫南公的老人怨恨之语。
这个三户,也不是说只有三户人家,而是指当时楚国的三大家族。楚王族姓芈,本支为熊氏,另旁支分为昭(昭阳)、屈(屈原)、景(景差)三氏。
那楚南公为什么会说出这样代表楚国人怨恨的话呢?这与一位楚王的遭遇有极大的关系,这位楚王便是楚怀王。
楚怀王时期,正处于张仪相秦,张仪用计瓦解了六国联合抗秦的局势,让秦国得以在以后将六国各个击破。楚怀王当时对张仪恨之入骨,而当时秦国和楚国议和,准备割让几个城给楚国,但楚怀王只要得到张仪并准备杀掉他,后来张仪被送到楚国后还是用计逃回了秦国。
而此时楚国等六国与秦国的关系时好时坏,有时候几个国家和秦国结盟攻打另外几个国家,有时又和秦国结盟,反正这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很混乱。
此时楚国和秦国的关系是同盟关系,楚国太子也成为了质子呆在咸阳,只是楚太子在咸阳的时候杀死了秦国的大夫,悄悄逃回了楚国,引发了秦昭王的愤怒,秦昭王要求和楚怀王一起到武关面谈解决不这件事情。
楚怀王一到武关,就被秦兵给抓住并带到了咸阳,秦昭王逼迫楚怀王割地,楚怀王当时也答应,但秦昭王是要求先割地后放人,但楚怀王根本就不答应,因而也长期被扣留。
几年之后,被扣留在咸阳的楚怀王客死异乡,秦国才将楚怀王的遗体送回楚国安葬,楚国人见自己的王竟然死在了他乡,无不垂泪,也引发了楚国人对秦国的强烈怨恨。这种怨恨情绪一直延续到秦朝末期,也就是范增所描述的情况。
范增当时说这句话的本意是告诉项梁,可以利用这个事情来激起世人对秦朝的怨恨情绪,有利于推翻秦朝,项梁后来确实也这样做了,并且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并把他也立为楚怀王,这得到了天下很多人的拥护,后来也推翻了残暴的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