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草船借箭的真正主人公不是诸葛亮,那是谁?
在我们国家五千年的悠悠历史当中,流传着许多精彩绝伦的故事,“草船借箭”就是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
“草船借箭”是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经典桥段,(详见《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书中描述的大概意思是,周瑜故意提出要造十万支箭,且限十日内完成。之后,诸葛亮借助雾天和曹操多疑的性格,用草船诱敌,借足十万支箭。
那么“草船借箭”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事件的主人公是诸葛亮,还是另有其人呢?
草船借箭,历史上真有其事(据《三国志》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不过有两个版本的。
据《三国志·吴主专》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便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而《魏略》中却是不同的说法。《魏略》中描叙为孙权来的时候,不是乘轻舟,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没有说箭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匀船平”,孙权也就回去了。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