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语文:这句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春秋时期孔子门徒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八佾》篇中,便有了“文献”一词:“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文献... 在我国,春秋时期孔子门徒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八佾》篇中,便有了“文献”一词:“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文献是人类记录信息的产物,是社会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这是目前可考的最早的关于文献的论述。 请问:“夏礼、殷礼、杞、宋、征、故、足”这些词的确切意思是什么?整句文言文该怎么解释? 展开
 我来答
易溶昌嘉美
2019-03-01 · TA获得超过3898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42
采纳率:35%
帮助的人:201万
展开全部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杞、宋,小国名。杞国是夏代之后。宋国是殷代之后
征,朱子《集注》解释:证也,即证实之意。
文献,郑(汉末儒学大师郑玄)注:“献犹贤也。”刘氏(清代·刘恭冕)《论语正义》:“文,谓典策。献,谓秉礼之贤士大夫。”宋朝朱熹注曰:“文,典籍也;献,贤也。”所以,论语当中的“文献”是两个词,即“文”和“献”,文指典籍,献指贤士,这和今天的“文献”的意义是有区别的。
译文: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但不足以从(作为夏朝后代的)杞国那里获得证明;殷朝的礼,我也能说。但同样不能从(殷朝后代的)宋国那里获得足证。这是典籍和贤士都不足的缘故。如果典籍和贤士足够,那么我是能够证明(夏、殷)之礼的。
这段说,孔子认为夏殷之礼,虽然他知道一点,也能说一点
,但没有文献加以证实。
需要典籍来证明“夏殷之礼”,这好理解,因为典籍上有记载。但为什么说还需要贤士来证实呢?这里的意思是,“礼”是要人参加进来演习的,比如祭天,拜君主...,如果有贤士在,听贤士具体讲解,就能够对“礼”有理直观的了解。
夏礼、殷礼、故、足
就不需要解释了吧?再重申一遍,虽然“文献”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但和今天的“文献”的含义不一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