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东周前期叫“春秋”,而不是叫“冬夏”呢?
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纷争不断的乱世,在历史上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被人们广为传唱,就是因为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等等数不胜数。相信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有所了解,但是春秋时期,为什么叫春秋?为什么不叫冬夏呢?
所谓的春秋时期,就是东周前期。而春秋一词最早并不是出现在当时,而是后人的命名。我国时期的命名后期全部以朝代命名,而前期就是以时代大事命名。比如战国就是因为纷争不断得来,而春秋就是因为孔子的著作《春秋》得名。孔子这本著作类似于史实记事,记载鲁隐公770至鲁哀公481年间大大小小242件事。这一段时间大致与东周前期相符,所以这就是以春秋命名的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先贤留下了无数著作,仅是因为时间类似,便以春秋命名一个时期肯定不现实。况且鲁国在东周前期仅是一个诸侯国而已,众多诸侯国鲁国并不能算是大国,单写一国国史显然不能涵盖全部,为什么就能以这一时期代表整个东周前期呢?答案就是因为孔子的存在!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国家管理及统一的要求,法家相对一家独大,但是从汉代“独尊儒术”开始,孔夫子正式走向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之下,不仅是孔子个人,包括孔子的门徒及著作全部走上历史舞台。此时《春秋》名正言顺的成为了鲁国经典著作之一,此时以春秋命名也不为过了。除此之外,除了孔子的主角光环映射以外,鲁国也有其贡献。鲁国在诸侯国中并不起眼,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兵力也不强,但是鲁国是东周时期负责掌管“周礼”的。春秋时期并未出现礼崩乐坏的情况,“周礼”在各诸侯国中都是必须坚守的行为准则。鲁国的国史也能算的上东周前期文明的代表,以鲁国命名也就变成顺理成章之事了。
古人认为春秋一般是一个轮回,春种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