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我来答
寒江秋月08
2020-06-30 · 中小学教师
寒江秋月08
采纳数:219 获赞数:117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要求统治阶级要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的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的一面。

星何讲电影
高粉答主

2020-07-01 · 星何-给大家分享高分电影解说。
星何讲电影
采纳数:17 获赞数:4473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扩展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孔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五岁抬头团
2020-07-05 · TA获得超过269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04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6万
展开全部
儒家思想十分丰富。就个体讲,有仁、义、礼、智、圣(信)、恕、忠、孝、悌等思想。比照元素论,古人开出过三德、五行、六德等德目。孔孟讲的是"圣"端;董仲舒改为"信"端。

仁: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陈志岁《载敬堂集》)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谊)者,人所宜也。段玉裁注《说文·言部》曰:'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时作义,皆今之仁义字也。'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是也。"(陈志岁《载敬堂集·民说》)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

此外还有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鹏城美食甲
高粉答主

2020-07-05 · 做一个够专业的质量人,有灵魂的美食家
鹏城美食甲
采纳数:5380 获赞数:715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其中仁和礼是他的核心思想价值,关于治国方面,它是以德为政,产生的影响深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瓜瓜读书
高粉答主

2020-07-04 · 踏着灵动有趣的文字,找寻走进历史的故事。
瓜瓜读书
采纳数:917 获赞数:231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一以贯之的仁爱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其思想体系中“一以贯之”的总纲。“仁”就是“爱人”,其前提是“孝悌”“爱由亲始”“推己及人”,直至仁爱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2.允执其中的中庸思想。中庸就是“用中”,就是不偏不倚。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他倡导中庸之道,同时意识到用中之难,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要做到“中庸”,就要具备“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品格,把握“允执其中”的原则,做到无过、无不及。

3.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孔子注重启发民智,首创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他强调“因材施教”,培养出了众多能“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仁人君子。

4.以德治国的为政思想。孔子倡导通过德治使民众自觉地在内心树立行为规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重视为政者德行的示范引领,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有为政者以身作则、作风正派,百姓才会心悦诚服。

5.和谐有序的礼乐思想。礼主“分”,乐主“和”,礼乐相辅相成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只有遵守先王之道,社会才有可能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状态,才有机会出现“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局面。

(摘自: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网上展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7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