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手下三大名将,曹操为啥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把最厉害的高顺给杀了?
凉州有奇骏,壮哉高将军!
陷阵无惧色,清白有威声。
耿耿骨七尺,烈烈耀三分。
何言缚虎急?视死如归尘。
在汉末三分这段波澜壮阔的时代,有许多人值得我们敬重。如王威,如张任,如高顺。
若论武艺,他们并不算是多么高强;若论战绩,也不算多么辉煌;但他们耿耿不屈的气节值得我们心怀敬意。
在吕布的麾下,高顺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军队中的地位和威望仅次于吕布,而要高于张辽等人。
吕布手下有八位健将,张辽、臧霸、郝萌、曹性、魏续、宋宪、成廉、侯成。张辽和臧霸各领三位战将,数万人马,组成了吕布的主力部队。
而高顺则独立于这些部队之外,他另领一军,这支部队人数不多,七百来人,但都是由最勇猛的健儿组成,个个骁勇敢战,悍不畏死。
往往在战斗到了最激烈的僵持阶段,高顺就率领这支部队出现在战场上,一个冲锋就把敌人摧枯拉朽地打垮了,起到一锤定音,扭转战局的效果。
要说武艺,高顺虽然不能在猛将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但也完全能拿得出手。
高顺有过四次战阵厮杀,所对付的敌人都十分强悍:
第一次是在濮阳城外与典韦对阵。
吕布与曹操在濮阳两军对垒,打得难解难分。陈宫给吕布出了个主意,让城中的富户向曹操假意诈降,里应外合,诱曹操上钩。曹操信以为真,届时就率兵前来。为了把戏演得逼真一点,高顺和侯成就率兵抵挡,于是就与曹军猛将典韦交锋。
原著中说,典韦出马,直取侯成,“侯成抵敌不过”,败回城去。典韦追到吊桥边,“高顺亦拦挡不住”,也退入城中。
这次交战属于诈败。
第二次是在濮阳城中,对手仍然是典韦。
曹操中计,率兵杀入濮阳城中,却见城中伏兵四起,火光冲天,隐入了埋伏圈。曹操被打得落花流水,仓皇逃窜,典韦到来,保着他往城外冲,又遇到高顺和侯成的拦截。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将高顺、侯成打得倒走出城外。
这次是高顺与侯成联手双战典韦,仍然被击败。说明高顺的武艺与典韦相比,还是有相当大差距的。
高顺第三次厮杀是对阵夏侯惇。
这是在吕布取得徐州以后,发现刘备与曹操暗地勾连,一怒之下,率兵打跑了刘备三兄弟。刘备投靠到曹操那里,联手对付吕布。
曹操派夏侯惇率前锋部队来攻,兵至小沛城外,正好与高顺的部队相遇,夏侯惇挺枪跃马,出阵搦战。高顺亲自上阵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挡不住,拔马败阵而走。夏侯惇穷追不舍,被曹性暗施冷箭,正中夏侯惇左目。
以此看来,高顺的武艺在夏侯惇之下,但能抵挡四五十合方才败阵,高顺的武力值应与臧霸、乐进相近,高于李典、于禁。
高顺第四次厮杀的对手是张飞。
吕布中了陈登父子调虎离山的诡计,失了小沛,吕布非常愤怒,正欲组织攻城,张飞率领一支人马杀到。吕布对张飞这个亡命徒还是很忌惮的,就派高顺先上去消耗一下张飞的锐气,“高顺出马迎敌,不能取胜”。吕布只得亲自上阵接战,正斗间,看到曹操大军到来,吕布立即选择了撤退。
这也很正常,因为高顺的武艺与张飞还是差距蛮大的。
高顺在吕布军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也掌握着吕布麾下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这说明吕布对高顺还是很信任的。但吕布对高顺是信任而不重用,对高顺的很多合理建议都不予采纳。
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人的观念和性格差异太大。高顺性格比较忠厚,做事规整,严于律已,而吕布这个人自律能力很差,不愿意约自己,他的目光也比较浅短,有小聪明,自以为是,不喜欢别人劝导。所以,吕布很清楚高顺是忠直之士,但仍然不愿意重用。
吕布白门楼遭擒,部下叛的叛,逃的逃,散的散,降的降。吕布欲求活命,俯首求饶,而高顺却不发一语,走上刑场。
曹操留下了张辽和臧霸,却为什么不能容忍高顺呢?因为高顺这个人原则性太强,他是个真正有信仰,有骨气的军人。这种人是留不住的,他的思维中没有投降这个字眼,宁可死也决不肯背弃自己的原则,屈辱地活着。
为了信念而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高顺是个真正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