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孩子刚上一年级有可能不适应,具体有哪些表现,怎么处理?
今天我们来说说孩子刚上小学时在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上的一些适应问题。下面柠檬就通过孩子的一些行为来进行一一分析:
1 早上起不来,上课打瞌睡
平时叫孩子起床上学,他却赖床不起,可怜巴巴的向父母再讨要五分钟继续睡觉,父母要是拒绝,孩子就用各种方式发泄,比如哭闹撒娇。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他一副没睡醒的样子,父母难免感到担忧:这种状态去上学能学到知识吗,别上课时间睡着了。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小学上学时间比幼儿园早,学习时间又比幼儿园长,所以有些孩子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作息时间。
有些家长会选择责骂批评的方式强迫孩子起床,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上学,他们觉得上学要早起太痛苦了,带着这种负面消极的情绪去学校,必然会产生厌学心理。
除此之外,家长要给孩子立好规矩,比如前一天晚上必须几点就要入睡,第二天到了点就要起床,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小学生以及小学生的行为准则。
2 不遵守课堂纪律
有些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对小学的课堂纪律的了解很模糊,以为小学和幼儿园的性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换了个环境。上课可以吃零食,哭了就会有老师来哄,上课上累了就可以自由活动。而这些行为都是小学课堂明令禁止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是因为幼儿园以教养为主,课堂上多是游戏活动,而小学以知识学习为主,课堂上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
所以刚开始上课时,孩子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他理解不了什么是课堂纪律,也不知道该怎么学习。
对此家长可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培养他们的课堂意识,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全情地去投入某个游戏,指引孩子进行思考,完成这个游戏,慢慢的孩子就会把这种习惯变为自己的一部分,在进行游戏的同时给孩子制定一些类似课堂上的规矩。这样当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也会倾向于保持这样的一种行为习惯,有比较高效的专注的技能。
3 交不到朋友
孩子进入新的环境,意味着他们要重新适应身边的小伙伴,人际环境也得以拓展。可是有些孩子开学很久了,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交流,很长时间还未能把班里同学的名字说出来。独来独往,自己玩自己的。
孩子的社交能力受家庭教育影响,现在很多孩子都是隔代教育,祖辈因为经验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很少会主动鼓励孩子进行同伴交往,一般是任其发展,有时候甚至还会阻止。
家长要引导孩子记住并且了解身边小伙伴。在孩子放学后去问问他学习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比如
“有没有同学被老师表扬或者批评,他们叫什么名字呢?”
“你们班上哪些同学上学时父母接送呢?”
聊这些的时候,孩子可以更关注他身边的小伙伴是怎么样的。让孩子对社交产生兴趣,于此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小技巧。
4 依赖心理
开学已经有段时间了,孩子还是不知道第二天上什么课,回家要写什么作业也不知道,老师布置小组任务时不主动完成。每次都需要父母,同学或者老手的提醒才能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情。
有这些行为表现,说明孩子的依赖心理很强,他认为什么事都有别人带着他帮着他,他自己不需要去做什么,坐等就可以了。
而形成这样的心态,也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如果你过度保护或者过度控制孩子,就会让孩子慢慢失去独立自理的能力。
家长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能一直包办代替,具备一定自理能力的孩子,在入学后都会具有或多或少的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可以通过一些小事慢慢训练:
比如让孩子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具。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主动将自己的物品有序整理的孩子,在学习中思考问题思维也会相对全面。
当然到一个新环境,每个人都会有适应的过程,家长也别忘了给孩子一定的适应时间。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但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家长切不可在孩子面前说什么“以后你要上小学了,不快活了”“再不听话,有小学老师管管你,我们不管你”,这样说话,只会给孩子造成一年级或者小学“不好”的印象。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积极的心理暗示,上一年级是一件好事,小学并不可怕。
如果遇到孩子哭闹等极度不适应的情况,家长要好好安慰孩子,以鼓励的方式让孩子接受一年级。
平时叫孩子起床上学,他却赖床不起,可怜巴巴向父母再讨要五分钟继续睡觉,父母要是拒绝,孩子就用各种方式发泄,比如哭闹撒娇。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他一副没睡醒的样子,父母难免感到担忧:这种状态去上学能学到知识吗,别上课时间睡着了。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小学上学时间比幼儿园早,学习时间又比幼儿园长,所以有些孩子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作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