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题有哪些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怎么写??
课题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的探讨。如果能就此题目进行详细解答最好,谢谢因为是头一次接触,所以不知道怎么写。讲解一下也行~...
课题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的探讨。
如果能就此题目进行详细解答最好,谢谢
因为是头一次接触,所以不知道怎么写。讲解一下也行~ 展开
如果能就此题目进行详细解答最好,谢谢
因为是头一次接触,所以不知道怎么写。讲解一下也行~ 展开
展开全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实践意义
(一)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适应国际教育创新的基本要求
从国际形势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它促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给教育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在新科技革命面前,发达国家均瞄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教育的培养目标重新进行调整和定位,尝试教育创新。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提出,21世纪教育的目标是:①宽广的胸怀、健康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②自由、自律与公共精神;③世界之中的日本人,并强调在现阶段教育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具有丰富创造力的人才。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的报告也指出:“要重建美国的教育制度,以适应培养21世纪富有创造力的新一代和经济急剧变化的需要。”法国、德国和英国近年来在一些报告中也纷纷提出:要根据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来调整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世界各国都普遍要求:学校要加强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突破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旧习,着重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使他们具备分析、表达、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经由宏观的理论建构、机制探索转向微观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因此,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适应教育创新的根本要求,是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从国内形势看,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为迎接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挑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并要求基础教育(包括其他类别的教育)把实施素质教育提到自己的日程上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在长期的创新学习过程中完成的。由此可见,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有一些地方对创新学习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重庆市教科所在1998年提出了“创新学习”理念,经重庆市教委批准立项,组建了“重庆市创新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着力构建创新学习理论与创新学习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其成果在《人民教育》2000年第3期、第8期相继介绍。《人民教育》在2001—2002年开辟创新学习征文专栏,及时介绍国内创新学习的研究成果。但是,总体而言,国内的创新学习研究由于起步较晚,尚处于起始阶段,其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的层次也较浅。为此,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需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进行理论完善和实践尝试。
(三)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全面实施新课程的内在要求
实施新课程是教育的全面创新,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充盈个性。而且,在实施新课程中,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倡导新的课程形式,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近年来,在课改进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和发展感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掘学生的特异潜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些都为创新学习研究打下了基础、作好了铺垫。
(四)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我市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1997年以来,我们积极开展系列创新课活动,大力实施“创造学习”工程,认真探讨创新学习策略和评价方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形成了很多富有创意的学习理论观点,推出了一些科学新颖的学习策略,从而使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成为我市教育改革的一种客观要求。具体来说,我们主要通过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为创新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一是开展系列创新课活动。1997年8月至今,我们依据创新教育理论,开展了系列创新课活动实验,通过创新教案、创新课和创新课教师评选活动,培养了大批学科带头人,提高了全体教师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开展创新学习研究奠定了师资基础。二是实施“创造学习工程”。1998年,我们启动了“创造学习”工程,通过举办学法讲座、开展学法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认知规律,掌握了先进的学习策略,初步实现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步发展。可以说,实施“创造学习工程”使广大学生具备了参与创新学习实验的基本素质。三是尝试创新学习理论研究。从1999年起,我们开始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进行创新学习理论研究,对创新学习的科学理念、价值取向、基本特征、一般过程等做了初步探讨,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2002年,《创新学习应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在《山东教育》第1、2期合刊发表。2003年,《课程改革应着力把握的几个问题》在《山东教育》第35期发表;《谈新课程改革视野中的课堂教学观》在《烟台教育》第6期发表。这样,通过多年的创新学习理论探索,我们为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持。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
(一)课题研究的假设和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创新学习逐渐成为一个倍受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门课题,成为一个亟待出成果、出效益的重点研究领域,但,从国内同类研究情况来分析,创新学习研究还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理念混乱,层次偏低。当前的中小学创新学习实验在理论研究层面存有概念厘定不科学、研究基点较低、忽视学生生命发展等问题;在实践探索层面存在着重“教”轻“学”、重知识轻智慧、重理性轻感悟、重创新技能训练轻创新精神构筑等不良倾向。二是策略陈旧,方法落后。在中小学创新学习实验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实质的“贴标签”式研究倾向,即,简单地将一些较有影响的教学策略归结为创新学习策略,实质上并没有探索出新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况且这些所谓的创新学习策略和方法并不适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身心发展规律。三是评价简易,标准模糊。现行的中小学创新学习评价体系不完善,与新课程标准存有偏差,其评价理念滞后,评价标准模糊,评价方法操作性差。而且在实际评价中过于注重小组合作、学法指导、质疑释疑等显性层面,而忽视知识活化、情绪追求、审美塑造、生命感悟以及学生精神生命、智慧生命关怀等隐性层面。
本课题研究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中小学校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陈旧、学习效率偏低等现实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观照下,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学习理论,结合县区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际,以培育创新精神为终极目的,以创新思维训练为核心内容,以元学习知识掌握为根本措施,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前提条件,教会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和生命质量,从而初步形成一套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学习能力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操作运行机制。课题研究提出从新课程改革的视野审视、反思、改革传统学习方式,站在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根据知、能、情、意、行五个维度,采用知识重组、异步发展、自我实现、意志磨砺和生命感悟等有效的学习策略,变“知识”课堂为“生命”课堂,引导学生追求自己生命意义的实现和生命质量的提升。研究方向有三个方面:
1、创新学习理论研究
①创新学习的基本理论研究。对创新学习的历史发展、基本内涵、主要特征、科学理念、价值取向和一般过程以及基本模式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②创新学习的教学理论研究。结合新课程改革,对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过程调控、原则把握、方法运用、情境营造、模式建构等进行研究。③创新学习的心理过程研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小学生创新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操作、非认知调控、创新障碍及其克服等进行理论探索。④创新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对创新学习的科学基础、社会基础、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和哲学基础等进行初步研究。
2、创新学习策略研究
①创新思维训练策略研究。创新思维活动的基本要素、创新思维的基本能力、创新思维形式的主要类型的研究,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措施、组织形式的研究,创新思维训练课的特点、内容、结构的研究。②创新学习方法指导策略研究。学生学习类型、个体差异研究,学习方法分类、选择、创新方式的研究,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方法创新研究,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技能的学习方法、方法创新研究,创新学习指导策略、方法、技巧的研究,创新学习方法研究。③创新学习组织实施策略研究。创新学习实验阶段、实验操作、组织调控的研究,创新学习实验中遇到困难和解决对策以及测验方法、评价策略的研究,实验教师培养培训的方式方法研究。④创新学习认知调控策略研究。创新学习的阅读策略、听讲策略、记忆策略、解题策略研究,主要学科的教学要求、学习策略和学习策略教学调控的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学习策略水平的方法研究,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元学习知识、群体创新的策略研究。⑤创新学习情感调控策略研究。学生创新学习情感需要的层次分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追求创新体验的策略研究,激发学生创新激清、学生情绪自控、焦虑心理调适的研究,学生情知互促、情意互促的方法、措施的研究。
3、创新学习评价研究
①创新学习的评价原则研究。从目的性、科学性与客观性、创新性与有效性、学习成绩与创新思维、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等方面确立创新学习评价的基本原则,从民主开放、成功快乐、激励求异、发现探究、发展个性等方面确立评价教师组织创新学习的基本原则,从超前思维、质疑问难、知识重组、揭示规律、方法创新、交往互动等方面确立评价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基本原则。②创新学习的评价指标研究。研究如何从创新精神与创新态度、创新方法与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与学习行为等方面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进行创新学习评价,研究如何从师生共同参与创新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师生对话和通过挑战性活动发展学生认知技能等方面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确定如何根据研究成果、实验成效和学生学习成绩、创新作品等对实验学校进行评价。③创新学习的评价程序研究。创新学习的一般程序、调节控制的研究,创新学习评价的困难和解决办法的探索,创新学习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的研究,创新学习的评价步骤、组织措施的研究。④创新学习的评价方法研究。确定创新学习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研究,创新学习评价资料的搜集方法的研究,创新学习评价资料的分析方法研究,学生学习中创新因素的测验分析方法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本位价值和主要目标
由于国内创新学习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尚不成熟,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新课程框架下对创新学习进行深化性和拓展性研究,不断丰富创新学习的理论体系。基于课题研究假设,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先期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对创新学习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认为,主要发展趋势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注重立体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掌握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二是注重知识重组,让学生在学习中释放灵感,部分地体验前人的创新过程;三是注重学生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异步发展的原则,既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共同提高,又促使学生挖掘潜能、异步达标;四是注重怀疑批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探究能力;五是注重自我实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追求愉悦的成功体验;六是注重个性培养,促使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根据已掌握的发展趋势,课题组把研究价值定为: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创新学习,让每一名学生都富有生命活力和创新智慧。主要表现在:
1、主体参与,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兴趣,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独立获取知识,习得基本技能,探求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2、质疑问难,思维转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怀疑批判,在创新思维训练中能快速地转换思维,从而发现知识间的新关系,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进而增强心智。
3、活化知识,化“知”为“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积累、应用、重组和创新,领悟蕴含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和情感,形成强烈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做到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智慧。
4、情绪追求,高峰体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追求积极的情绪体验,实现知情的内在统一,提升情感层次,感受学习创新时所带来的快乐高峰体验。
5、张扬个性,生命关怀。通过心灵沟通、精神对话和经验共享,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个性延展的自由,形成鲜明的个性,自觉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为充分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追录探究创新学习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科学的操作模式,课题组确定的主要目标是:1、要在理论上求突破。站在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从生命学、成功学、哲学、美学等视角拓展创新学习的理论基础,提出知识活化、思维转换、情绪追求、生命感悟等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理论观点,初步形成更加科学系统的创新学习理论体系。2、要在策略上求突破。以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为根本目标,从知、能、情、意、行五个维度,积极探讨有关新课程实施中创新学习的认知调控策略、思维训练策略、情感优化策略、组织实施策略、方法指导策略,形成一些新颖有效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策略。3、要在评价上求突破。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从目的性、科学性、客观性、创新性、有效性等角度,加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学习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程度、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初步构建起一个科学完善的创新学习评价体系。
(一)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适应国际教育创新的基本要求
从国际形势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它促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给教育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在新科技革命面前,发达国家均瞄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教育的培养目标重新进行调整和定位,尝试教育创新。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提出,21世纪教育的目标是:①宽广的胸怀、健康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②自由、自律与公共精神;③世界之中的日本人,并强调在现阶段教育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具有丰富创造力的人才。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的报告也指出:“要重建美国的教育制度,以适应培养21世纪富有创造力的新一代和经济急剧变化的需要。”法国、德国和英国近年来在一些报告中也纷纷提出:要根据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来调整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世界各国都普遍要求:学校要加强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突破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旧习,着重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使他们具备分析、表达、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经由宏观的理论建构、机制探索转向微观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因此,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适应教育创新的根本要求,是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从国内形势看,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为迎接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挑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并要求基础教育(包括其他类别的教育)把实施素质教育提到自己的日程上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在长期的创新学习过程中完成的。由此可见,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有一些地方对创新学习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重庆市教科所在1998年提出了“创新学习”理念,经重庆市教委批准立项,组建了“重庆市创新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着力构建创新学习理论与创新学习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其成果在《人民教育》2000年第3期、第8期相继介绍。《人民教育》在2001—2002年开辟创新学习征文专栏,及时介绍国内创新学习的研究成果。但是,总体而言,国内的创新学习研究由于起步较晚,尚处于起始阶段,其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的层次也较浅。为此,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需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进行理论完善和实践尝试。
(三)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全面实施新课程的内在要求
实施新课程是教育的全面创新,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充盈个性。而且,在实施新课程中,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倡导新的课程形式,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近年来,在课改进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和发展感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掘学生的特异潜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些都为创新学习研究打下了基础、作好了铺垫。
(四)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是我市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1997年以来,我们积极开展系列创新课活动,大力实施“创造学习”工程,认真探讨创新学习策略和评价方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形成了很多富有创意的学习理论观点,推出了一些科学新颖的学习策略,从而使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成为我市教育改革的一种客观要求。具体来说,我们主要通过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为创新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一是开展系列创新课活动。1997年8月至今,我们依据创新教育理论,开展了系列创新课活动实验,通过创新教案、创新课和创新课教师评选活动,培养了大批学科带头人,提高了全体教师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开展创新学习研究奠定了师资基础。二是实施“创造学习工程”。1998年,我们启动了“创造学习”工程,通过举办学法讲座、开展学法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认知规律,掌握了先进的学习策略,初步实现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步发展。可以说,实施“创造学习工程”使广大学生具备了参与创新学习实验的基本素质。三是尝试创新学习理论研究。从1999年起,我们开始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进行创新学习理论研究,对创新学习的科学理念、价值取向、基本特征、一般过程等做了初步探讨,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2002年,《创新学习应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在《山东教育》第1、2期合刊发表。2003年,《课程改革应着力把握的几个问题》在《山东教育》第35期发表;《谈新课程改革视野中的课堂教学观》在《烟台教育》第6期发表。这样,通过多年的创新学习理论探索,我们为开展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持。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
(一)课题研究的假设和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创新学习逐渐成为一个倍受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门课题,成为一个亟待出成果、出效益的重点研究领域,但,从国内同类研究情况来分析,创新学习研究还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理念混乱,层次偏低。当前的中小学创新学习实验在理论研究层面存有概念厘定不科学、研究基点较低、忽视学生生命发展等问题;在实践探索层面存在着重“教”轻“学”、重知识轻智慧、重理性轻感悟、重创新技能训练轻创新精神构筑等不良倾向。二是策略陈旧,方法落后。在中小学创新学习实验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实质的“贴标签”式研究倾向,即,简单地将一些较有影响的教学策略归结为创新学习策略,实质上并没有探索出新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况且这些所谓的创新学习策略和方法并不适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身心发展规律。三是评价简易,标准模糊。现行的中小学创新学习评价体系不完善,与新课程标准存有偏差,其评价理念滞后,评价标准模糊,评价方法操作性差。而且在实际评价中过于注重小组合作、学法指导、质疑释疑等显性层面,而忽视知识活化、情绪追求、审美塑造、生命感悟以及学生精神生命、智慧生命关怀等隐性层面。
本课题研究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中小学校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陈旧、学习效率偏低等现实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观照下,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学习理论,结合县区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际,以培育创新精神为终极目的,以创新思维训练为核心内容,以元学习知识掌握为根本措施,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前提条件,教会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和生命质量,从而初步形成一套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学习能力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操作运行机制。课题研究提出从新课程改革的视野审视、反思、改革传统学习方式,站在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根据知、能、情、意、行五个维度,采用知识重组、异步发展、自我实现、意志磨砺和生命感悟等有效的学习策略,变“知识”课堂为“生命”课堂,引导学生追求自己生命意义的实现和生命质量的提升。研究方向有三个方面:
1、创新学习理论研究
①创新学习的基本理论研究。对创新学习的历史发展、基本内涵、主要特征、科学理念、价值取向和一般过程以及基本模式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②创新学习的教学理论研究。结合新课程改革,对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过程调控、原则把握、方法运用、情境营造、模式建构等进行研究。③创新学习的心理过程研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小学生创新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操作、非认知调控、创新障碍及其克服等进行理论探索。④创新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对创新学习的科学基础、社会基础、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和哲学基础等进行初步研究。
2、创新学习策略研究
①创新思维训练策略研究。创新思维活动的基本要素、创新思维的基本能力、创新思维形式的主要类型的研究,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措施、组织形式的研究,创新思维训练课的特点、内容、结构的研究。②创新学习方法指导策略研究。学生学习类型、个体差异研究,学习方法分类、选择、创新方式的研究,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方法创新研究,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技能的学习方法、方法创新研究,创新学习指导策略、方法、技巧的研究,创新学习方法研究。③创新学习组织实施策略研究。创新学习实验阶段、实验操作、组织调控的研究,创新学习实验中遇到困难和解决对策以及测验方法、评价策略的研究,实验教师培养培训的方式方法研究。④创新学习认知调控策略研究。创新学习的阅读策略、听讲策略、记忆策略、解题策略研究,主要学科的教学要求、学习策略和学习策略教学调控的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学习策略水平的方法研究,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元学习知识、群体创新的策略研究。⑤创新学习情感调控策略研究。学生创新学习情感需要的层次分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追求创新体验的策略研究,激发学生创新激清、学生情绪自控、焦虑心理调适的研究,学生情知互促、情意互促的方法、措施的研究。
3、创新学习评价研究
①创新学习的评价原则研究。从目的性、科学性与客观性、创新性与有效性、学习成绩与创新思维、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等方面确立创新学习评价的基本原则,从民主开放、成功快乐、激励求异、发现探究、发展个性等方面确立评价教师组织创新学习的基本原则,从超前思维、质疑问难、知识重组、揭示规律、方法创新、交往互动等方面确立评价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基本原则。②创新学习的评价指标研究。研究如何从创新精神与创新态度、创新方法与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与学习行为等方面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进行创新学习评价,研究如何从师生共同参与创新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师生对话和通过挑战性活动发展学生认知技能等方面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确定如何根据研究成果、实验成效和学生学习成绩、创新作品等对实验学校进行评价。③创新学习的评价程序研究。创新学习的一般程序、调节控制的研究,创新学习评价的困难和解决办法的探索,创新学习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的研究,创新学习的评价步骤、组织措施的研究。④创新学习的评价方法研究。确定创新学习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研究,创新学习评价资料的搜集方法的研究,创新学习评价资料的分析方法研究,学生学习中创新因素的测验分析方法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本位价值和主要目标
由于国内创新学习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尚不成熟,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新课程框架下对创新学习进行深化性和拓展性研究,不断丰富创新学习的理论体系。基于课题研究假设,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先期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对创新学习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认为,主要发展趋势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注重立体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掌握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二是注重知识重组,让学生在学习中释放灵感,部分地体验前人的创新过程;三是注重学生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异步发展的原则,既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共同提高,又促使学生挖掘潜能、异步达标;四是注重怀疑批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探究能力;五是注重自我实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追求愉悦的成功体验;六是注重个性培养,促使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根据已掌握的发展趋势,课题组把研究价值定为: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创新学习,让每一名学生都富有生命活力和创新智慧。主要表现在:
1、主体参与,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兴趣,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独立获取知识,习得基本技能,探求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2、质疑问难,思维转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怀疑批判,在创新思维训练中能快速地转换思维,从而发现知识间的新关系,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进而增强心智。
3、活化知识,化“知”为“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积累、应用、重组和创新,领悟蕴含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和情感,形成强烈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做到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智慧。
4、情绪追求,高峰体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追求积极的情绪体验,实现知情的内在统一,提升情感层次,感受学习创新时所带来的快乐高峰体验。
5、张扬个性,生命关怀。通过心灵沟通、精神对话和经验共享,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个性延展的自由,形成鲜明的个性,自觉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为充分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追录探究创新学习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科学的操作模式,课题组确定的主要目标是:1、要在理论上求突破。站在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从生命学、成功学、哲学、美学等视角拓展创新学习的理论基础,提出知识活化、思维转换、情绪追求、生命感悟等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理论观点,初步形成更加科学系统的创新学习理论体系。2、要在策略上求突破。以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为根本目标,从知、能、情、意、行五个维度,积极探讨有关新课程实施中创新学习的认知调控策略、思维训练策略、情感优化策略、组织实施策略、方法指导策略,形成一些新颖有效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策略。3、要在评价上求突破。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从目的性、科学性、客观性、创新性、有效性等角度,加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学习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程度、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初步构建起一个科学完善的创新学习评价体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