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育率跌破警戒线,原因是什么?什么样的生育率,才是正常?
中国生育率跌破警戒线,原因是什么?
生育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自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但如今,似乎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强制力约束,相当一部分人都丧失了生育的意愿。
中国的人口增长率甚至多年以来持续下降,中国生育率跌破警戒线,原因是什么?
「生育意愿的变化」
为什么以前那么多家庭都是三胎、四胎?
主要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那个时候的人普遍认为男孩才是自家人,才有出息,等自己老了以后可以赡养自己。
而女孩长大后就要嫁人,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了。
此外,旧时代交通不便,出行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有些女孩嫁到偏远地区之后就不知道过多少年才能再见面了。
这种种原因导致了上世纪家庭多子女的局面。
而如今,重男轻女思想已经得到控制,同时受到社会现状的制约,例如“看病贵”“买房贵”“教育贵”等等,很多家庭只愿意生一胎。
即使是女儿也无所谓,很多家庭甚至更喜欢女儿。
「经济因素」
生育率降低,经济因素必然是首要原因。
当今社会,结婚的年轻夫妻多已在城里买了房,除开那些全款买房买车的人,相信绝大部分夫妻都是以举家之力才能承担房子的首付。
为了还清房贷,他们省吃俭用,日子过得非常拮据,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不生孩子或者生二胎,得到的回答必定是“养不起”。
反观那些有钱人的家庭,二胎是最基本的,很多家庭甚至三胎、四胎。
他们不缺钱,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他们很轻易地就能为孩子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以及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
他们请技能娴熟的保姆做家务,请温柔的奶妈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请年轻有趣的家教为孩子辅导功课,而自己则忙于生意,丝毫不担心孩子的成长问题。
「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根据相关调查,学历越高,生育意愿越低,一些发达国家更是如此。
为什么知识越丰富,越不想生育呢?
袁隆平说他“生来自由散漫”,文化越高的人,自然越不愿意被条条框框束缚,越想活出自己的风采,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方向。
而生育就意味着“随波逐流”,意味着自己将要消耗很多时间、花费很多精力在教育孩子上面,这与他们追求自由、创新的价值取向相违背。
对于知识丰富的年轻人来说,并非到了年龄就一定要生育,生育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而是一项神圣的使命。
俗话说:了解得越多,越得谦虚。
就如人类探索自然一样,我们知道得越多,就越感到人类的渺小。
同理,如今的年轻人在生育方面也是这样认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没有能力、没有把握把孩子教好。
他们考虑得更加周全,所以生育意愿自然就会降低。
「思想更加成熟」
对于一些年轻人特别是在留守家庭中长大的人来说,生孩子一定得自己带,隔代教育会滋生很多问题,给孩子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他们是隔代教育的受害者,他们知道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喜欢走极端,要么溺爱到极致,要么不近人情到极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形成跋扈、自大、自卑、退缩等特点。
如今的年轻人多忙于工作,很多人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又怎么去照顾孩子呢?
所以很多家庭的小孩都是由奶奶、外婆来照顾,新一代的隔代教育再次出现,意味着孩子的发展可能受阻。
留守家庭长大的孩子不希望其他人代替自己父母的职务,他们希望亲力亲为,给孩子营造最好的成长环境。
如果做不到,生育的意愿就不会那么强烈。
「愈加看重实现个人价值」
在以前,很多人把传宗接代看得非常重要,即使家庭条件不好,也要生育。
而如今,没钱、顾虑、童年阴影等各种因素都削减着人们的生育意愿。
在有些人看来,个人价值的实现是最为重要的,即使得罪父母,也要为了自己的事业努力奋斗。
至于生育,很多人想的都是“以后再说”或是“走一步看一步”。
比如有的硕士、博士三十几岁都没有结婚,他们忙于学业或事业,并不看重结婚生子,即使家中老父母天天催促也改变不了他们首先实现个人价值的强烈意愿。
然而,这种种原因都不应该使得人们放弃生育。
孩子的发展有无限可能,即使是一个小时候心理很不健康的孩子,长大之后也可能比那些家
庭幸福的孩子更加优秀和成熟。
即使是穷困潦倒的家庭,孩子长大之后也可能一飞冲天。
虽然概率不大,但生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套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数学家的一句台词:生命总会寻找出路。
除了父母,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人,例如他的朋友和贵人,所以不要把自己的教育看成唯一。
不要低估孩子的发展潜力,想想自己小时候多么不幸,家里的条件多么差,但自己却能发展到如今这种地步。
所以给他一个机会,很多时候你只需要对他抱以期待,而无论他的未来是否让你后悔,只要尽力了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