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真正结局是怎样的?
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大观园芒种饯花神,众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只有黛玉因之前夜访宝玉被误拒而独自伤心。在无人的山坡上,黛玉呜咽吟诵那令人心碎的、代表其生命绝唱的《葬花吟》。《葬花吟》收尾之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侧旁默听的宝玉听到这两句时,“不觉恸倒山坡之上”,就是书外之人观此两句也觉得心碎肠断。
“花落”是自然规律,人自然是知的,但是因为《红楼梦》止于八十回,“人亡”真的是“不知”,那么黛玉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黛玉的死因大概有三种说法:
其一为病亡。这是一百二十回通行本《红楼梦》的“安排”。在其第九十八和九十九两个回目中,描述了由于受到宝玉与宝钗成亲的打击,黛玉肝肠寸断奄奄一息,到最后香消玉殒的过程。这两个回目一极悲一极喜,一边命悬一线一边红烛满堂,是整个续书中最出彩之处。续书者之所以要让黛玉病亡,想来有以下三种原因:
一是天生羸弱。在黛玉初进贾府时,“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而且是“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夸张一点儿说,黛玉简直可以说是药煨大的,这样的身体底子,怎么能抵挡住病魔的侵袭。
二是经常生闷气。黛玉性格敏感,又因为丧母丧父住在外祖母家,寄人篱下的心理劣势,使她更加“小性儿”,经常因为宝玉或者别人无意中的言行而暗自垂泪生闷气。生气伤身,何况是生闷气,更是伤肺伤神。就像黛玉气喘咳嗽痰中带血,就是伤肺的典型表现。
还有在七十六回中与湘云中秋之夜翻来覆去睡不着时,黛玉就说“我这睡不着,也并非今日了,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这就是伤神的表现。长期睡眠不好给身体带来的损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何况黛玉这样的“不足”之人。
三是迎合“还泪之说”。黛玉的前世是受了赤瑕宫神瑛侍者甘露之惠,才幻化为人下世以泪还露的,泪尽了是要还的。在第四十九回中,宝玉劝慰黛玉“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黛玉对宝玉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
越来越瘦、眼泪越来越少、心越来越酸痛,句句皆谶,离泪尽而亡的时日也不远了。在第九十八回中,当李纨去看黛玉时,奄奄一息的黛玉“只眼皮嘴唇微有动意,口内尚有出入之息,却要一句话、一点泪,也没有了”,可见续书者是相当有心的。
其二是上吊。推测黛玉上吊而亡的主要依据就是宝玉在神游太虚幻境时,出现的图谶:
宝玉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是“钗黛一体”的谶语,“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和“玉带林中挂”指向的就是黛玉。特别是这个“挂”字,与上吊的情形很是接近。但是,我觉得这“玉带林中挂”之句出现“林”“带”“玉”三个字更像是在暗示所谶的对象,而非结局,就像探春“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的”、惜春的“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巧姐的“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等图谶都是以人生走向为重点。
宝玉神游时所看到的图谶中,明确上吊死亡的只有秦氏,“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清晰明了。秦氏因为“扒灰”之辱选择了悬梁自尽,无论是曹公还是其他续书人、猜测者,怎可忍心冰清玉洁的黛玉也采取如此难堪的方式结束美丽的生命。
其三为投湖。这是现代著名的红学研究家刘心武先生的解读,原因是在八十回中有四处伏笔:
一是中秋节黛玉和湘云湖畔联诗。湘云说:寒塘渡鹤影。黛玉接了句:冷月葬花魂。“花魂”是谁,就黛玉本人,因为一曲《葬花吟》可以说是为黛玉贴上“花魂”的标签。
中秋之夜湘黛二人在湖边驻足,当时的意境是“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随后在联诗中便从黛玉口中说出了“冷月葬花魂”的句子,“葬”和“冷月”联系在一起,似乎就成了林黛玉沉湖的一个暗示。
二是元妃省亲点的戏。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点的四出戏之一《牡丹亭》的“闹殇”一折,脂砚斋在这里批语:伏黛玉之死。其中有唱词“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这几句唱词正中“冷月葬花魂”的意境,而“玉芙蓉”,这里指水生的荷花,似乎也在影射黛玉死于水域。
三是“潇湘妃子”的雅号。“潇湘妃子”是舜的两个妃子,两人找不到舜,眼泪哭干了,就在水中死去。两人的结局就是“泪尽入水”。“潇湘妃子”别号本身,也在暗示黛玉沉湖。
四是水仙庵祭奠。宝玉在水仙庵祭奠投井而亡的金钏时,宝玉先是看到庵内“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的洛神,“宝玉不觉滴下泪来”,洛神就是水神。祭奠之后,小厮茗烟的一番话更是让宝玉实际祭奠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只是这受祭的阴魂,虽不知名姓,想来自然是那人间有一,天上无双的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试想谁才是宝玉心中那“人间有一,天上无双”的人,非黛玉莫属。所以,此次水仙庵偷祭奠,明祭金钏暗则预祭黛玉。
再者,回府之后,黛玉对宝玉到水仙庵祭奠的行为发表了看法:“天下水总归一源,从咱们荣国府、大观园都可以接一碗水,对着那碗水去表达哀悼不就齐了吗?你非要专门跑出去”。刘心武认为,“黛玉说这样的话,是个谶语,就是对今后命运的一种事先的暗示。如果曹雪芹写得到黛玉之死,很可能会有贾宝玉舀了一碗水,对着碗中水祭奠她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