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方法

 我来答
名成教育17
2022-07-03 · TA获得超过551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9万
展开全部

  阅读,课内为点,课外为面。在课内外阅读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应注重课内 方法 的引导。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方法

  一 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的学习就有动力。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工作和关键环节,它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评估,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

  因此,课外阅读的指导要注重目标的设定,必须灵活性强,层次性明显。当然,仅有目标还不够,还必须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可通过推荐学生感兴趣的读物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推荐读物,充实学生的阅读资源

  1.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外读物

  现行使用的课本中的 文章 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适合学生阅读和开展教学的文章。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介绍,会使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趣味性,而要获取的最好方式就是读与课文相关的书。这些书可以进一步充实课文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

  2.选择叙事作品和合适的诗歌

  新课标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多阅读这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传授方法,确保学生的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是教学的课外延伸。要提高课外阅读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1.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后记等,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2.做到摘录与写作相结合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的词句和片段摘录下来,以备所需。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求学生具有探究性阅读和创新性阅读的能力。特别是阅读完名著之后,要思收获,谈体会,发表见解,写出 读后感 ,做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四 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指导学生养成利用时间阅读的习惯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所花费的时间较多,特别是小学生,并不能或不懂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和随时翻阅书籍的习惯,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读一篇或半篇文章。

  2.指导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进行圈点勾画,做批注。好的 句子 、段落、篇章,要求学生摘抄,感受较深的要求写成 读书笔记 或读后感,定期让学生们交流,养成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

  每周上好课外阅读的指导课,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做笔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鉴赏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 不断激励,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如何,需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激励和评价体系。通过观察法、调查法等方法可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概况,根据学生的积累情况、写作水平,可进行评价。

  1.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评价体系中应考虑到学生个性和基础的差异,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也要突出评价学生某方面的良好表现,做到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2.他人评价与 自我评价 相结合

  他人的评价相对比较公平。他人评价包括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通过同学互评,使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又提高了各自的能力,教师评价则有比较性,他人评价可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效果。

  重视自我评价是现代 教育 评价的一个突出特点。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不断 反思 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学到了什么,方法是否科学等。当然,自我评价主观性较强,是其不利的一面。因此,要做到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2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方法

  一、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要防止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在日常的课堂阅读教学中,不论是 记叙文 还是 说明文 ;不管是 散文 诗歌,还是名著童话,我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文中的中心问题,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我主要围绕两个难点贯穿,一是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二是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突出李大钊的高尚品质?在问题抛出后,引导学生进行第一项环节:独立思考,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圈点批注,时常8—10分钟。

  接着进行第二环节:小组长组织组员展开讨论补充完善,时常5—8分钟;最后选派小组展示汇报,同学互相补充质疑,教师相机引导解疑板书 总结 ,时常10—15分钟。整堂课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氛围浓厚,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又强调了合作学习阅读中的问题的形式。

  结果很明显,学生从不懂从何下手到精准找句、明确句中关键字词、详细写下自身感受体会。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要融入自身独特的想法和理解,从而对阅读材料以及作者的表达思想有独特的见解和认识。

  二、课内拓展延伸阅读

  阅读视野只着眼于课内是远远不够的,在阅读教学中,我常与学生分享与课题有关的文章,引导学生分析异同以及每篇文章的出色之处,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广度,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金色的脚印》时,教学任务结束后,出示文章《丹顶鹤的 故事 》、《海龟救人》,引导学生 快速阅读 课外篇物思考这两篇文章与《金色的脚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能够在提示下准确分析出:1.三篇文章都体现了人与动物关系密切,动物也拥有人一样的感情;2.引导教育我们要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3.三篇文章的写作方法相同,都是以记叙故事的形式将人与动物的感人事表达得淋漓尽致;4.三篇文章的感情色彩不同。

  《金色的脚印》、《海龟救人》都已喜为局,《丹顶鹤的故事》以悲为局;5.题目的拟定不同,《金色的脚印》所涵盖的意义深厚,比较深奥,其他两篇则浅显易懂。

  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坚持课内拓展延伸,是拓宽学生的学习广度,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平台,表演会精彩纷呈。

  三、提倡广泛阅读,学以致用

  人教版五年级《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季老先生说到他时主张看闲书的,他文采斐然、妙笔生花主要是因为他博览闲书。现班中有个非常热衷阅读的孩子,日有所诵已成为习惯。但这个孩子比较特殊(出世时因缺氧,导致有些呆滞症状),目览千本书,可理解能力、习作能力远不及班中的其他孩子。

  遇此情况,我常用歌德的“ 经验 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来引导孩子在阅读中要日积月累,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深化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产生共情,在学习生活中学以致用,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整合。

  四、对待学生在阅读中的进步不吝啬最廉价的评价

  不管是小孩、大人,被肯定时,心中总是美的,总会有股上进的干劲促使我们做得更好。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应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在教学中,我认为可以围绕以下三个“多一点”出发:

  (一)多一点肯定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张笑脸、一句话······学生的要求仅仅是老师一次次的肯定。

  “晟晟(呆滞症状的学生化名),这次习作中老师看到一段非常 优美的句子 ,最近你又看了很多书吧!也一定积累了很多美丽的辞藻吧!老师为你墨水又更浓表示祝贺!相信在今后的阅读中你会积累更多,有一天会写出旷世美文的!”他的脸部表情变得丰富,能感觉到他很开心,紧接着的单元考,他以93分的成绩位居班级第一,他那难以置信的眼神告诉我“老师,是您的话语激励了我。”给人肯定就给人安全感,学生要的仅此而已!

  (二)多一点引导

  班级中大部分孩子是不爱阅读的,很多粗浅的书物读起来都比较费劲。针对这些情况,我选择在课内学生独立圈点批注时给那些学生以指点,并要求他们完成的任务可以比其他同学少些。可以看出,他们不是不懂,是阅读速度慢,阅读量少导致理解能力低。

  在全班汇报环节,我会事先和各组组长沟通,尽量多给这些同学发言的机会,并和他们分享自己的体会从而让他们有所收获。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迷津,更何况是学生,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些引导,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以及学习技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多一点交流

  阅读后,交流很重要。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去看某些书籍,比如《三国》、《水浒》《女生贾梅》 《男生贾里》等,在课后活动时间,常找一些学生进行交流, 说说 这些书籍中感兴趣或者记忆最深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

  可以叙述故事内容、可以作故事梗概、可以说说故事后折射的含义、可以说体会、可以仿写续写等等。在交流中不仅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还让学生的思绪拓宽,对同一故事环节有了多方位的理解。由此可见,交流可以引领人成长!

   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方法

  一、找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课内激活课外,课外延伸课内

  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这是做好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关键所在。只有找到了这个衔接点,学生的阅读欲望才能有效地开掘,阅读视野才能由课内转向课外,我们的课内阅读也才找到了一个发展点,支撑点,从而搭建起学生阅读的桥梁。

  1、以教材疑难问题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

  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适时地出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比较、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建构个性的意义理解。

  比如六年级《闻管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时不禁惊喜欲狂的心情总是理解不到,此时,将安史之乱的 历史故事 及作者的生活背景穿插到课堂上进行讲解,既深入理解古诗的含义又增长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

  2、以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为衔接点,拓展阅读广度。

  这一拓展方式,是教师带领学生对教材的一些特定知识点、 文化 点进行延伸、重组、升华,让教材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出发点,让教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

  如在六年级有一个单元是以“走进鲁迅”为主题进行编排的,课本中涉及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和鲁迅相关的文章,“资料袋”“日积月累”中还介绍了鲁迅和鲁迅相关的作品和 名言 。

  整个单元学习完之后学生对鲁迅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个时候推荐阅读《守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逝去的锐利》等书籍,学生也会兴趣十足。

  3、以教学内容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由一篇文章进入到整本书的拓展阅读。

  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更深入全面的体会人物特点,我们也可以适时引入相关文章或书籍,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如在《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的教学中,课堂上再讲到严监生吝啬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将《临死前的葛朗台》这篇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教学之后可以出示不同版本的《儒林外史》,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学了《将相和》,让学生阅读《史记》中的 其它 故事;学了《草船借箭》,让看过的学生讲讲其它体现诸葛亮才智过人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4、以教材中文章的作者为衔接点,由一篇课文走进一个作家的作品。

  教材中由一篇课文走进一个作家作品的阅读元素有很多,如果老师能掌握这个元素,就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并由一篇文本顺利过渡到整本书的阅读需要。如在四年级《蟋蟀的住宅》一文选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学完此文后学生对虫子的世界充满了新奇,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

  二、利用课内时间及时反馈,定期交流,使学生保持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开展阅读活动,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将课内所得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将课外所得感悟于课内及时交流。

  1、全班同学“同读一本书”,阅读并做批注,写一写阅读的收获和感受。教师及时调研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课内的时间进行阶段性的阅读汇报交流。共读一本书结束之后,还可以让学生谈谈通过这样的拓展阅读,自己对课内文本的再感悟。

  2、自助式阅读,根据近段时间的学习,找到相关的阅读作品,进行自助式的(自由选择内容、根据实际选择数量)阅读,教师随时、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给予学生及时必要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利用课内阅读时间,开展“好书推荐”“故事会”等活动,通过介绍,同学之间可以交换阅读。

  3、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做学生阅读的领路人。父母和孩子共读,营造家庭的阅读氛围。

  4、定期进行“阅读小明星”“书香家庭”评比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保证孩子课外阅读的时间。

   4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方法

  一、 架设桥梁,找准阅读衔接点

  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但是课外阅读应建立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师的参与不仅体现在对课内阅读的方法指导上,更应该体现在对课外读物的把握与引领中。

  我校各个年级均立足于学段特点,选取各具特色的阅读衔接点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我所执教的三年级,选取了下册第八单元“ 神话故事 和民间 传说 ”为实验蓝本,本单元有《古诗两首》《女娲补天》《西门豹》《夸父追日》四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中的 成语 故事《画龙点睛》等内容。

  每篇课文或体现了神话故事想象的神奇,或体现了民间传说中人物品质的美好。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到两种类型文章的特点,结合课文我们推荐给学生诸多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如学习了《乞巧》和《嫦娥》这两首古诗后。

  我们推荐了与之相关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学习了《女娲补天》后,我们带领孩子阅读了《女娲造人》;学习了民间传说《西门豹》后,我们推荐了《西门豹罢官》;学习了“语文园地”中若干与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有关的 歇后语 后,我们又推荐了《八仙过海》《包公断案》等故事、传说,还推荐了《西游记》《三国演义》等长篇故事的片段。

  此外,《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鲤鱼跳龙门》等都是教师在学完本单元课文后的推荐篇目,学生畅游在课外阅读的海洋中,从而进一步体会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特点。

  二、 立足课堂,激发阅读兴趣

  在课题的前期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并不爱看书,他们是因为老师和父母的规定而不得不读。只要不在老师和父母的视线范围,他们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不高的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兴趣的丧失,是学生阅读的最大敌人。如果我们的老师费尽心机,寻找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兴致勃勃地推荐给孩子,却发现孩子们压根不愿意去阅读,那将是一件多么扫兴的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如何调动学生的前期阅读兴趣,是我们老师需要直面的问题。

  老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第一阵地应是课堂。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单元专题为“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我在执教这一单元的课文时,感慨于人教版教材编写者的匠心独运。《古诗两首》是本单元的第一组课文,编排了《乞巧》和《嫦娥》这两首古诗。

  诗中写道:“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人们为什么要在七夕这天抬头仰望星空去“看碧霄”?牵牛织女是谁?他们为什么要“渡河桥”?嫦娥为什么会偷灵药?灵药有怎样的作用?偷了灵药为什么会后悔?课堂上。

  孩子们预习完古诗后的一个个问题,就是促使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最佳时机。我在还没有执教这两首古诗的时候就下发了阅读材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嫦娥奔月》,让学生带着自己初读古诗的感受和疑惑去课外阅读这两篇神话故事,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在对古诗相关的神话故事有了了解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在课上说说这两个故事,带着阅读感受进行古诗学习,不仅学生的疑问豁然开朗,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诗意的表达,课内阅读收效显著。

  当然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与课前留疑、课前激发有所联系,更和课后交流、展示评价息息相关。教师要保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爱读,让课内外阅读互为补充,阅读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何愁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 归纳总结,运用阅读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在课内,阅读的是国文教本。那用意是让学生在阅读教本的当儿,培养阅读能力。凭了这一份能力,应该再阅读其他的书,以及报纸杂志等。这才可以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并且,要阅读什么就能阅读什么,才是真正的受用。”这便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确,我们教会学生读通、读懂文本不是目的,学生是否能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来进行自主阅读,提高语文能力,服务于未来的生活、学习,方是语文教学的目标。

  因此,我们在课内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得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渗透,以服务于学生的课外阅读。

  仍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单元专题“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例,我在执教这一单元时,为达成目标中提出的“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感受故事的神奇”,“学习故事中人物出色的品质”等目标。

  经过一个单元的教学,我结合每课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归纳出阅读此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一般方法为 “划句子”“想画面”“写感受”。“划句子”即标注出能表现出故事的神奇的句子,如《女娲补天》中“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补好了。”

  《夸父追日》中“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然后结合这些神奇的描写,引导学生“想画面”,大胆想象当时的情景,在深入讨论中感受主人公不怕困难、为民造福的出色品质,最后“写感受”,表达自己个性化的体验。

  此外,对于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见的疑难问题,如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词语,我也指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跳过去”“猜一猜”等方法去解决,运用课内方法,疏通课外困难,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四、搭建平台,交流阅读成果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让 儿童 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之后,要给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课外阅读交流和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可分为讲、展、赛等形式。“讲”即讲述,举行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展”即展评,就是展评出色的读书笔记、记录卡、剪报等;“赛”即竞赛,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和交流,使孩子们看到学习的成果,从而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让所有的孩子共同提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