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春游有必要吗?
小学生郊游还是有一定必要性的,可以开阔眼界,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做出合理性计划,并且要能够保证同学们的人身安全。
毕竟出去郊游并不像在学校内,同学们统一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更容易去看管,但是去了室外,孩子们的天性就被解放出来,这个时候老师的管教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事情也都需要和同学们去沟通。
春光明媚,正是外出踏青游玩的大好时节,家长们纷纷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举家出行。春游的好处是很多的,春游有利于孩子的情感发育、智力发育、身体发育等。在大自然环境中,家长和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的释放,在共同嬉戏、玩耍中增进了感情,增加了家庭的粘合度。同时,让孩子与外界的沟通,交往能力、适应能力都得到了加强。现在的家庭结构并不简单,出行的人员中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依然是个小团队,在团体活动中,团体之间相互关心、体贴,也会感染孩子,对孩子品质的形成大为有利。
带孩子出门走一走,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方式,但任何教育方式都有其局限性,如果应用不当,会起到反面效果。
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绿树、青草、红花、碧水、孩童、动物都觉得新奇,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刺激着孩子的感官,他们兴致勃勃地注视、倾听、触摸、询问、甚至品尝。自然环境不但锻炼了孩子的自然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描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一些历史古迹景点,还可让孩子感受历史。家长如果能把握住这个契机,循循善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孩子需要把握住时机,选择好环境以及教育方式。带孩子外出春游,就是个最佳时机,可以在游玩的过程中,向孩子灌输必要的思想,用鲜活的事例教育、引导孩子。孩子优良品质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修正、灌输。润物细无声。于无声处实施教育,才能育成参天大树,这就需
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构成新的教育模式。
而我们一些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把孩子的品质教育完全推给了学校,导致教育失败。殊不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许多良好习惯都是从家长身上获得,所谓“言传身教”,就是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教育孩子。行得正坐得端”,才能让孩子效仿。文明出行,首先自己要做好表率,不乱丢垃圾,不践踏草坪,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尊重自然,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虽然出行不文明现象已有所减少,但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孩子在草坪上乱跑乱窜,折花断柳、攀爬雕塑等,都是不文明行为,家长应当立即制止,说服教育,指明不妥之处。而我们一些家长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自己的不文明行为,起到了一个坏的作用,直接影响了孩子。带孩子出门踏青,并不只是观景,更重要的是在营造一个环境,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影响孩子,使孩子的品质得以提升。
外出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外出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增长人的见识,让孩子学到许多在家学不到的东西,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强身健体,更能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仰慕。家长切切不可众星捧月,围着孩子转,管吃管喝还管玩,要真正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净化他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