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和光盘的存储数据寿命哪个更长、更可靠?
从既往的经验看,肯定是硬盘的寿命要比光盘更长一些,最起码遇到故障之后,可恢复数据的可能性较高,方便性来看,光驱日渐淘汰,话说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不到1T)可以选择云存储平台
这位朋友问《硬盘和光盘存储数据哪个时间更长》,答案一定是光盘。
下面那位朋友回答硬盘的存储时间比光盘长,这个是有误的,光盘并不是靠磁存储数据的,很多朋友都知道磁性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减弱的,等到磁性减弱到阈值,硬盘的数据就不复存在了。
现在大型的数据中心备份用的存储介质就是光盘或磁带,一张光盘的容量达到上百GB,存储的最大时间50年左右,期间光盘只要数据层不损坏,能正常反光,数据就还在,非常安全。
下面是一些数据中心服务商信息,都是使用光盘存储数据。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下面是我给出的答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个人觉得受很多因素影响,不能单一判断使用的时长。下面是我个人理解分析(以机械硬盘为例):
光盘:光盘有个受涂层保护的记录层,是烧录时刻录信号的地方,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在基板上涂抹上专用的有机染料,以供激光记录信息。由于烧录前后的反射率不同,经由激光读取不同长度的信号时,通过反射率的变化形成0与1信号,借以读取信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可重复擦写的CD-RW而言,所涂抹的就不是有机染料,而是某种碳性物质,当激光在烧录时,就不是烧成一个接一个的"坑",而是改变碳性物质的极性,通过改变碳性物质的极性,来形成特定的"0"、"1"代码序列。这种碳性物质的极性是可以重复改变的,这也就表示此光盘可以重复擦写。
硬盘:硬盘光碟上有一圈圈细小的磁道,由磁性物质覆盖而成。磁盘上的磁性物质被写入触头磁化了就表示1,未被磁化就表示0。因为磁性在断电后不会丧失,所以磁盘断电后依然能保存数据。
从保存环境分析:平常民用环境,大多数是温湿度变化大的环境。温度变化和湿度加持,容易对金属产品造成锈蚀、氧化现象。
硬盘基本组成为金属,长时间在温湿度变化大的地方使用,必定会对本体造成氧化或修饰现象,影响寿命。如在高粉尘情况下使用,愈加加速寿命减短。
光盘使用的材料是聚碳酸酯(PC)、花菁(Cyanine)、酞菁(Phthalocyanine) 及偶氮(AZO)等无机物。在30年内极少几率会造成氧化、锈蚀。但受强光影响寿命长短较大,最好在在保护套内,在阴凉地方存放。
从使用频率分析在同等使用时间内,受写入读取量影响,在设备质量不同的情况下,极可能对光盘面或硬盘光碟盘表面造成损害。一是要看读取工具质量,二是要看存储本体的质量。如果光驱质量差,读写时会造成光盘表面划损,造成数据损失。硬盘电机和磁头质量差或受电脑系统故障影响,也会对光碟表面造成划损。
所以,个人建议:
如果是想保存重要数据的,在选择合适容量的载体时。不要只保存一份,最好做到N-1≥1的效果。人品差时,多好的载体都会丢失会突然坏掉!
硬盘保存时间更久,而且不怕外界影响,只要不潮湿,不重摔,绝对不可能出现问题。以下是硬盘原理。
硬盘数据存储原理
硬盘是一种采用磁介质的数据存储设备,数据存储在密封于洁净的硬盘驱动器内腔的若干个磁盘片上。这些盘片一般是在以铝为主要成分的片基表面涂上磁性介质所形成,在磁盘片的每一面上,以转动轴为轴心、以一定的磁密度为间隔的若干个同心圆就被划分成磁道(track),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sector),数据就按扇区存放在硬盘上。在每一面上都相应地有一个读写磁头(head),所以不同磁头的所有相同位置的磁道就构成了所谓的柱面(cylinder)。
传统的硬盘读写都是以柱面、磁头、扇区为寻址方式的(CHS寻址)。硬盘在上电后保持高速旋转(5400转/min以上),位于磁头臂上的磁头悬浮在磁盘表面,可以通过步进电机在不同柱面之间移动,对不同的柱面进行读写。所以在上电期间如果硬盘受到剧烈振荡,磁盘表面就容易被划伤,磁头也容易损坏,这都将给盘上存储的数据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