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炊烟(散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家乡的炊烟(散文)
文/高传博
放寒假我回到了家乡,看着家乡房顶上的袅袅炊烟,我陶醉了,多么亲切的炊烟啊!多年不见了,它缥缈如云,朦胧似梦,此刻,它让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家乡的从前……
吉林省榆树市先锋乡民权村兴隆堡屯就是我的出生地,是我可爱的家乡。记得小时候,天刚亮,当一家烟囱里的炊烟升起,随着轻风升腾起来。这时我的母亲就会系上围裙点燃起灶火,瞬间我家烟囱里的炊烟升起。灶坑前,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她把一根根柴禾添进炉膛,将锅里的水烧沸。不一会,我就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菜。
家乡清晨的炊烟是最美的,淡淡的蓝蓝的炊烟,在土坯结构的农家小院里的房顶上,绿树上弥漫,让人想起清晨山野树林里飘动的雾霭。晨风吹来,村庄便脱去轻纱般的迷雾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这时,抖动翅膀的大公鸡,懒懒地啼着,悠闲蹒跚哞鸣的老黄牛,懒惰肥胖的大黑猪,在院落的窝中睡觉的大黄狗,蹲在鸡架睡觉老母鸡,活蹦乱跳的的孩子们,挎筐拾粪的老汉……构成了庄稼院一派祥和安乐的图画。
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的人们,在这片黑土地上繁衍生息。农忙时出工的人们要早起,炊烟也跟着早早飘起,天还没放亮。空气中还散发着潮湿的牲口粪便气味,吃过早饭后,去田地里劳作的人们都走了。
这时,剩下的闲人们都会三三两两地聚在榆树底下闲聊。还有狗狗乖乖趴在主人的身边,尽情享受着这份快乐,老人们讲着过去的故事,一脸的骄傲,一脸的沧桑,一脸的自豪。说到高兴时那一脸的沟壑都舒展开了,显得是那样的慈祥,有的还给后生讲村子的发展史,太阳慵懒升起却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家乡的土地上长满了庄稼:有玉米、谷子、黄豆、高粱、糜子、小麦,它们都是乡亲们赖以生存和用以解决温饱问题的食粮。秋收过后,像玉米杆儿、豆杆儿、高粱杆儿、麦杆儿等,乡亲们的家里屋外都堆满了这些柴草,用它们来煮熟庄户人家的一日三餐。
后来,我去镇里读高中。有时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来,远远地看见村庄周围的树林里弥漫的炊烟,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加快回家的步伐。因为我知道:炊烟里有柴草的味道,夹杂着淡淡葱花、米饭的飘香、妈妈做的玉米大碴粥、小米饭、高粱米饭、酸菜馅饺子、土豆酱香……
暮霭,炊烟袅袅升起,晚霞映照下高低不齐的小房,升腾着一种淳朴和善良,显得古朴、恬静与美丽。伴随着炊烟的升腾,田间劳作的人们在炊烟的呼唤下,赶着老牛的、扶着马犁杖的、扛着锄头的顺着村道走回来。顿时,马的嘶鸣声,牛的哞哞声,羊的咩咩声,个别家铁牛的隆隆声,狗吠声,鸡叫声,汇成了农家欢乐的海洋。
随着年龄的增长,怀乡的情绪渐渐地浓了,旷野里的那缕缕炊烟,时时在怀乡的情绪中缭绕着,经久不散。漂浮在家乡的炊烟,是那么的亲切、自然而谙熟,总让人有一种归家后的甜蜜和疲惫时的抚慰。好想再一次,闻一闻故乡炊烟的味道,好想再一次,闻一闻锅台旁边妈妈做的小米饭、玉米碴粥、高粱米饭、黄米饭、整日贴的玉米面大饼子的甜美味道,那种甜甜的清香至今萦绕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妈妈打的土豆酱、茄酱的那份浓香刻在了我的记忆中,围在妈妈身边讨要黄瓜瓤、酸菜心儿,那份记忆刻在了心上,我永不能忘记的家中的粘豆包和妈妈捞小米饭后就忙着去喝的小米汤……
炊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一日三餐升起,飘逸、缭绕;炊烟更是一缕缕乡情,在故乡的这片热土上生根、让漂泊异乡的人魂牵梦绕。 伴随着初升的太阳,缕缕炊烟掠过屋顶,如雾般随风飘荡,炊烟总是让人感觉温暖的,那烟火的味道和着饭香,让远行的人感到安心。很久以前,父亲手指炊烟对我说:“人活着就是要像这炊烟,向高处走,向远方走。”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父亲远望的目光,记住了炊烟的方向,记住了头顶那一片纯净湛蓝的天空。我一直想,我离开炊烟的时候,一定要是满怀希望的,我相信连那无言的炊烟都会为我感到骄傲!家乡的炊烟只因裹挟着乡情,便多了一份亲切与温馨。氤氲着乡情的炊烟里,演绎着乡亲、故土、农作物这故乡三宝间的缠绵缱绻、寄托和依存。
后来,我如愿远行。从故乡到镇里上高中,从镇到省城读大学,又从省城毕业后在县城工作…… 我在我和炊烟都憧憬的县城里,奔波于生活,浪迹在异乡,艰难地在城市里穿行着。但是,我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盏中,总会时时怀念起故乡,怀念起那炊烟飘动的村庄。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
十三年前的冬天,我回老家探望母亲,正好赶上土豆成熟的时节,母亲幸福地对我说:“老三,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烤土豆了,给你烤两个吧!”
那天,母亲在土灶里烤着土豆,小心谨慎、翻来覆去慢慢烤,生怕稍不留神就会把土豆烤糊烧黑。土豆烤熟的时候,母亲长叹一声:“唉!人老了,手脚不麻利了,还是烤糊了。”母亲的神态,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我吃着母亲亲手烤制的土豆,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小时候母亲经常在火盆里给我们兄弟姐妹烤土豆、烤豆包、烤玉米、烤小麦、爆玉米…… 我知道,这烤土豆分明是一颗拳拳的慈母之心啊!
如今的家乡,耕牛和马都已退休,播种机、除草机、收割机、脱粒机……机械化作业给农家带来了效益,解放了劳动力,一个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小康村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突飞猛进。城乡无差别,农民富裕、国泰民安。家乡的炊烟悠哉游哉,乐在空中漂浮,笑成一个又一个圆圈。
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家乡的炊烟,就是我对故土的一缕悠长的思念。家乡的炊烟里裹携着浓郁的乡情,乡情离不开对旧时的回忆,从老屋升起的炊烟和家乡的庄稼田林开始,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对家乡的爱,在我们每个人心底滋生、扎根。如今,时过境迁,世事沧桑,家乡的那棵老榆树、破旧的老屋,只能停留在回忆里,驻守在我的梦境中……
多少年来,那淡淡妖娆的炊烟一直轻盈飘渺在我的记忆中,它如一幅永不褪色的多彩画卷,定格在我的心里,缠绕在我的心头,牵引着我思乡的脚步。不管我回到家乡还是行走到异域他乡,只要看到那飘悠升起的炊烟,闻到空中散发燃烧柴草的清香,我的心中就会感觉到少有的温馨。
2020年1月2日于家中
作者简介:
高传博,男 ,1963年出生,吉林省榆树市人,退役军人,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吉林省作家协会、长春市作家协会、榆树市作家协会会员、榆树市诗歌学会理事。作品散见于《吉林日报》《劳动新闻》《沈阳日报》《长春日报》《吉林工人报》《吉林农民报》和《参花》《春风文艺》等刊物。
文/高传博
放寒假我回到了家乡,看着家乡房顶上的袅袅炊烟,我陶醉了,多么亲切的炊烟啊!多年不见了,它缥缈如云,朦胧似梦,此刻,它让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家乡的从前……
吉林省榆树市先锋乡民权村兴隆堡屯就是我的出生地,是我可爱的家乡。记得小时候,天刚亮,当一家烟囱里的炊烟升起,随着轻风升腾起来。这时我的母亲就会系上围裙点燃起灶火,瞬间我家烟囱里的炊烟升起。灶坑前,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她把一根根柴禾添进炉膛,将锅里的水烧沸。不一会,我就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菜。
家乡清晨的炊烟是最美的,淡淡的蓝蓝的炊烟,在土坯结构的农家小院里的房顶上,绿树上弥漫,让人想起清晨山野树林里飘动的雾霭。晨风吹来,村庄便脱去轻纱般的迷雾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这时,抖动翅膀的大公鸡,懒懒地啼着,悠闲蹒跚哞鸣的老黄牛,懒惰肥胖的大黑猪,在院落的窝中睡觉的大黄狗,蹲在鸡架睡觉老母鸡,活蹦乱跳的的孩子们,挎筐拾粪的老汉……构成了庄稼院一派祥和安乐的图画。
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的人们,在这片黑土地上繁衍生息。农忙时出工的人们要早起,炊烟也跟着早早飘起,天还没放亮。空气中还散发着潮湿的牲口粪便气味,吃过早饭后,去田地里劳作的人们都走了。
这时,剩下的闲人们都会三三两两地聚在榆树底下闲聊。还有狗狗乖乖趴在主人的身边,尽情享受着这份快乐,老人们讲着过去的故事,一脸的骄傲,一脸的沧桑,一脸的自豪。说到高兴时那一脸的沟壑都舒展开了,显得是那样的慈祥,有的还给后生讲村子的发展史,太阳慵懒升起却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家乡的土地上长满了庄稼:有玉米、谷子、黄豆、高粱、糜子、小麦,它们都是乡亲们赖以生存和用以解决温饱问题的食粮。秋收过后,像玉米杆儿、豆杆儿、高粱杆儿、麦杆儿等,乡亲们的家里屋外都堆满了这些柴草,用它们来煮熟庄户人家的一日三餐。
后来,我去镇里读高中。有时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来,远远地看见村庄周围的树林里弥漫的炊烟,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加快回家的步伐。因为我知道:炊烟里有柴草的味道,夹杂着淡淡葱花、米饭的飘香、妈妈做的玉米大碴粥、小米饭、高粱米饭、酸菜馅饺子、土豆酱香……
暮霭,炊烟袅袅升起,晚霞映照下高低不齐的小房,升腾着一种淳朴和善良,显得古朴、恬静与美丽。伴随着炊烟的升腾,田间劳作的人们在炊烟的呼唤下,赶着老牛的、扶着马犁杖的、扛着锄头的顺着村道走回来。顿时,马的嘶鸣声,牛的哞哞声,羊的咩咩声,个别家铁牛的隆隆声,狗吠声,鸡叫声,汇成了农家欢乐的海洋。
随着年龄的增长,怀乡的情绪渐渐地浓了,旷野里的那缕缕炊烟,时时在怀乡的情绪中缭绕着,经久不散。漂浮在家乡的炊烟,是那么的亲切、自然而谙熟,总让人有一种归家后的甜蜜和疲惫时的抚慰。好想再一次,闻一闻故乡炊烟的味道,好想再一次,闻一闻锅台旁边妈妈做的小米饭、玉米碴粥、高粱米饭、黄米饭、整日贴的玉米面大饼子的甜美味道,那种甜甜的清香至今萦绕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妈妈打的土豆酱、茄酱的那份浓香刻在了我的记忆中,围在妈妈身边讨要黄瓜瓤、酸菜心儿,那份记忆刻在了心上,我永不能忘记的家中的粘豆包和妈妈捞小米饭后就忙着去喝的小米汤……
炊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一日三餐升起,飘逸、缭绕;炊烟更是一缕缕乡情,在故乡的这片热土上生根、让漂泊异乡的人魂牵梦绕。 伴随着初升的太阳,缕缕炊烟掠过屋顶,如雾般随风飘荡,炊烟总是让人感觉温暖的,那烟火的味道和着饭香,让远行的人感到安心。很久以前,父亲手指炊烟对我说:“人活着就是要像这炊烟,向高处走,向远方走。”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父亲远望的目光,记住了炊烟的方向,记住了头顶那一片纯净湛蓝的天空。我一直想,我离开炊烟的时候,一定要是满怀希望的,我相信连那无言的炊烟都会为我感到骄傲!家乡的炊烟只因裹挟着乡情,便多了一份亲切与温馨。氤氲着乡情的炊烟里,演绎着乡亲、故土、农作物这故乡三宝间的缠绵缱绻、寄托和依存。
后来,我如愿远行。从故乡到镇里上高中,从镇到省城读大学,又从省城毕业后在县城工作…… 我在我和炊烟都憧憬的县城里,奔波于生活,浪迹在异乡,艰难地在城市里穿行着。但是,我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盏中,总会时时怀念起故乡,怀念起那炊烟飘动的村庄。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
十三年前的冬天,我回老家探望母亲,正好赶上土豆成熟的时节,母亲幸福地对我说:“老三,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烤土豆了,给你烤两个吧!”
那天,母亲在土灶里烤着土豆,小心谨慎、翻来覆去慢慢烤,生怕稍不留神就会把土豆烤糊烧黑。土豆烤熟的时候,母亲长叹一声:“唉!人老了,手脚不麻利了,还是烤糊了。”母亲的神态,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我吃着母亲亲手烤制的土豆,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小时候母亲经常在火盆里给我们兄弟姐妹烤土豆、烤豆包、烤玉米、烤小麦、爆玉米…… 我知道,这烤土豆分明是一颗拳拳的慈母之心啊!
如今的家乡,耕牛和马都已退休,播种机、除草机、收割机、脱粒机……机械化作业给农家带来了效益,解放了劳动力,一个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小康村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突飞猛进。城乡无差别,农民富裕、国泰民安。家乡的炊烟悠哉游哉,乐在空中漂浮,笑成一个又一个圆圈。
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家乡的炊烟,就是我对故土的一缕悠长的思念。家乡的炊烟里裹携着浓郁的乡情,乡情离不开对旧时的回忆,从老屋升起的炊烟和家乡的庄稼田林开始,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对家乡的爱,在我们每个人心底滋生、扎根。如今,时过境迁,世事沧桑,家乡的那棵老榆树、破旧的老屋,只能停留在回忆里,驻守在我的梦境中……
多少年来,那淡淡妖娆的炊烟一直轻盈飘渺在我的记忆中,它如一幅永不褪色的多彩画卷,定格在我的心里,缠绕在我的心头,牵引着我思乡的脚步。不管我回到家乡还是行走到异域他乡,只要看到那飘悠升起的炊烟,闻到空中散发燃烧柴草的清香,我的心中就会感觉到少有的温馨。
2020年1月2日于家中
作者简介:
高传博,男 ,1963年出生,吉林省榆树市人,退役军人,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吉林省作家协会、长春市作家协会、榆树市作家协会会员、榆树市诗歌学会理事。作品散见于《吉林日报》《劳动新闻》《沈阳日报》《长春日报》《吉林工人报》《吉林农民报》和《参花》《春风文艺》等刊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