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长应该怎么办
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长应该做到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注意自己情绪的表达、避免吓唬孩子、给予鼓励和帮助等。
1、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当发现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比如家长应抽出一定的时间每天多陪伴孩子、多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帮助树立自信心;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如果家长经常为小事而冷战、吵架,或者是存在暴力相向,就容易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家长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如果夫妻间出现小摩擦,避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可以在孩子不在身边或睡觉时,将两人不愉快的事情解决掉;
3、注意自己情绪的表达:家长应注意避免给孩子灌输负面的情绪,当因为生活或工作上出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时,避免怨天尤人,更不要因为不顺心而向孩子撒气。需要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做一个积极正能量的人,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性格,也有利于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4、避免吓唬孩子:家长不要因为出现不听话的行为后,就吓唬孩子,尤其是在外人面前,当孩子表现出害怕、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时,更不应该当着外人嘲笑孩子胆小,有利于获得安全感;
5、给予鼓励和帮助:当孩子有进步时应给予鼓励,有利于建立自信心、获得安全感,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耐心地对孩子进行疏导,找出问题所在,并适当指引孩子更好地解决问题,有利于使孩子获得安全感。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报告了一项研究成果:
让新生的婴猴从出生第一天起同母亲分离,以后的165天中同两个母亲在一起——铁丝妈妈和绒布妈妈。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奶瓶,绒布妈妈没有。虽然当婴猴同铁丝妈妈在一起时能喝到奶, 但它们宁愿不喝奶,也愿同绒布妈妈呆在一起。
同时,哈洛还做了另一项实验,他发现幼猴在遇到恐惧的事情时,会扑到绒布妈妈那里,紧紧抱住,然后才能慢慢平静。
哈洛由此得出结论,绒布妈妈是幼猴的安全基地,也为幼猴提供了成长需要的安全感。
这个实验理论很好的回答了题目的问题。
孩子的安全感缺失,在幼儿期,更多的来自于母亲的拥抱等身体接触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那家长应该怎么办?要让孩子有安全感,应该从培养安全依恋开始。
如果孩子还在婴幼儿期,多增加母亲和孩子的互动,不要担心会宠坏一个小婴儿。因为婴儿就是通过妈妈稳定和重复的行为来认识自己和妈妈的关系,建立对妈妈的安全依恋的。
和妈妈的安全依恋建立好了,才能进一步建立对外部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如果孩子在六个月之后,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探索需求,注重亲子互动模式更适合孩子的接受度。
我记得我的孩子小时候一段时期很喜欢钻空纸盒子,但有的空纸盒子是立刻扔掉的,看到孩子的需求后, 我们特地准备了相对干净点的大纸盒子,每天和孩子一起玩钻山洞游戏。
其实安全感的有效的建立和亲子互动是密切相关的。及时关注和回应孩子的需要,在安全的前提下,提供他们生命探索需要的材料。相信孩子的安全感会逐步地确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