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父异母与同母异父的子女哪个血缘关系更近?
同母异父和同父异母的孩子,在血缘关系亲近上是一样亲近的。因为,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遗传学上的问题。如果孩子的父母都是一样的,那么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基因是等量的,虽然父母体内的基因有很多,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基因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是,孩子之间体内相似的DNA更多,血缘关系上就很亲近。
可是,同母异父或者同父异母的孩子,关系有些不同。他们只来源于父母一方基因的一半,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基因最多只有一半是相同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同母异父和同父异母的孩子,在血缘关系上是一样亲近的。
不过,可能有些人也发现了,虽然同父异母和同母异父的孩子,在血缘关系是一样的,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感觉同母异父或者同父异母的孩子更亲近。这主要是看父母怎么协调孩子们之间的关系。
不管是同母异父还是同父异母,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生活在一起,需要父母协调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只要父母对孩子没有亲疏之别,公平地对待两个孩子,并且创造条件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孩子跟同母异父或者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关系都能相处得不错。
从理论上讲,应当是同母异父亲缘关系更近一些。为什么这样说,在产生下一代的遗传物质的时候,是母亲卵子和父亲精子的遗传物质各取一半,传给下一代。而实际上,来自母亲的遗传物质包括了来自卵子的细胞核DNA和细胞质中的线粒体DNA,而来自父亲一方的遗传物质仅仅是精子细胞核中的DNA。也就是说,子女的遗传物质,来自母亲的会更多一些。这就不难理解,子女往往是遗传母亲的特征更多一些。因此从理论上讲,应当是同母异父亲缘关系更近一些。但是,具体子女是否更亲,除了遗传,实际上相互之间的接触、交往也起很大作用,有的时候,明明是亲生的,由于互相接触不多,交流很少,没多少感情,而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抱养的孩子,长期共同生活,互相之间倾注了很多感情,和亲生的无异。
同母异父和同父异母,哪个孩子要和父母亲心里亲一点?
当时的封建伦理下,异父同母状况并不多见。女性被休候改嫁、死了老公改嫁才会出现异父同母的情况。这个时候还要看子女到底归谁抚养。女性被休,是不可以带走子女的;女性和孩子一起被扔掉,才可能会带着子女;死了老公的女性,也是可以带着子女的。这就呈现了第二种状况:母亲带着子女再嫁,跟新的老公又生育了子女,这些子女在一起日子成长,自然是一家人。
同母异父和同父异母,哪个孩子要和父母亲心里亲一点?
维系家庭的是母亲,母亲带来的孩子自然视弟弟妹妹的父亲为父亲,这样也维系了家庭。人们常说“一母同胞”“一奶同胞”,兄弟姐妹都吃同一个母亲的奶水长大,这就形成了“血浓于水”的局面。从这个观点说异父同母的关系就更亲近一层。或许有后妈但没有后爹。亲近不亲近看是不是跟同一个母亲在一起日子。从所谓的“医学”视点看,当然是吃同一个母亲奶水长大的人之间关系更亲。当今社会遍及一夫一妻(极个别另当别论),没有妻妾子女在同一屋檐下的状况。
同母异父和同父异母,哪个孩子要和父母亲心里亲一点?
但当今社会离婚再婚现象却相当遍及,同父异母、异父同母现象也很遍及。这时就要看离异时子女归属了。这就呈现了第三种状况:子女归父亲,父亲再娶再生育;后妈不偏心,子女之间又同一个姓氏,当然是一家亲。假如后妈偏心自己生的孩子,或者后生的弟妹对本来哥姐欠好,也或许“生分”,这是特别的第四种状况,它与第一种状况类似,略有差异。
同母异父和同父异母,哪个孩子要和父母亲心里亲一点?
至于子女的亲妈后来又跟别人生育了,与这一家人无关。这应该算第五种状况。这也是异父同母,但不在同一屋檐下日子过,虽有血缘联系,但亲情基本没有。离婚时子女归母亲,母亲再婚再生育。虽然都在同一个锅里吃饭,也是母亲在维系这个家庭,但子女不同姓(这个很重要),应该说够亲近的。这亲近的第二种状况,是姓氏始终是一堵墙,哪怕是薄薄的一层纸墙。这是第六种状况。
同母异父和同父异母,哪个孩子要和父母亲心里亲一点?
大致是这六种状况。从人类学观点看,亲情受家族姓氏伦理、血亲伦理等多种要素影响,特别是还要受是不是在一起日子成长的要素影响。曹禺的剧本《雷雨》就反映出来一些同父同母同父异母异父同母的人之间的复杂联系,契合日子实在。
可是,同母异父或者同父异母的孩子,关系有些不同。他们只来源于父母一方基因的一半,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基因最多只有一半是相同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同母异父和同父异母的孩子,在血缘关系上是一样亲近的。
我认为总之在亲情方面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但是也要在平时注意联络感情,只有感情处得很融洽,那么就更加亲密。